天天看點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從牧場牛奶(“Grass”)到杯中牛奶(“Glass”),蒙牛集團的數智化轉型之道。

乳品行業是國内實施資訊化最早的行業之一。

在蒙牛,每一盒牛奶從牧場到工廠,再到終端門店、消費者,都要經過6到7個環節——這就意味着,必須有一套完整可靠的資訊化系統才可以解決商品、财務、資訊流等準确的傳遞。

然而,資訊化永遠都是第一步,因為這些結構化資料記錄的都是發生過的事情;為了讓這些“過去”的資料能夠對未來産生價值,“我們聯手阿裡雲引進了各類物聯網裝置,增加了大量非結構化的外部資料源,用大資料模組化、測試、分析,進而預測、預警,從事後的分析到事中的洞察和事先的預測,這就是蒙牛正在開展的數字智能化轉型”,蒙牛集團CIO張決表示。

“智慧牧場”:從“草原牛”到“數字牛”

在2020年1月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蒙牛集團CEO盧敏放表示,“一盒蒙牛牛奶背後有170兆位元組的資料”。

從牧場牛奶(“Grass”)到杯中牛奶(“Glass”),對源頭奶牛的精确了解是第一步。在智能脖環的輔助下,奶牛的各類資料會自動上傳并進行資料分析。

“在部分先進的牧場,我們的奶牛是有計步器的,根據它們每天的步數,我們可以判斷它們的健康情況、所處的發情周期等等,以便幫助我們準确掌握每一頭牛的生理周期”,張決介紹到。

阿裡雲的這套智慧牧場系統随着未來的全面推廣,相當于讓800多個牧場的100萬頭奶牛都有了一個“雲管家”、“雲醫生”:根據每頭奶牛所處的不同發情周期,牧場對它們進行精細化分群,自動化地投喂不同營養搭配的飼料,進而可以準确地預計牧場的産量等,這就是數智化的價值。

當奶牛站到擠奶台上,系統就可以記錄下它們的産奶量,“物聯網裝置将會是蒙牛的‘神經末梢’,而阿裡雲提供的智能排産解決方案,将會是蒙牛的數字大腦,助力實作從‘草原牛’到‘數字牛’的轉變,‘數字牛’也讓我們知道誰是明星牛了。”張決笑道。

對于蒙牛來說,這些資料的意義非常巨大:

首先,蒙牛通過物聯網裝置了解到奶牛的健康情況,當奶牛狀态欠佳時,它的奶将不能作為原奶,這就把好了源頭的第一道關。

其次,精确的産奶量資料可以用于大資料模組化,進而對牧場的産奶量進行預測,保證原奶供應量的穩定。實時打通的資料讓實時預測變成現實,張決說道。

此時,通過阿裡雲定制的智能排産解決方案,蒙牛可以實時疊代排産計劃,令鮮奶更鮮,有效提升生産效能。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蒙牛智慧牧場作戰大屏

最後,當資料發生波動時,系統可以第一時間預警,實作事中處理,而不僅僅是事後複盤。

“以前如果經銷商訂奶訂多了,臨近保存期限,蒙牛會将之回收到大超市做很低折扣的活動,這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成本挺高的。随着這套排産系統的逐漸疊代優化,未來我們期望産量和銷量能有更好的比對,牛奶的浪費、成本的問題正在逐漸被改變。”

智慧供應鍊:連接配接上下遊全鍊路生态

如果說智慧牧場是供應端,那麼智慧供應鍊就是全鍊路地把控供應和需求,并進行比對和規劃。

2019年中報顯示,作為蒙牛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環節,智慧供應鍊已于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營運,蒙牛聯手阿裡雲通過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打通了供應鍊上下遊的商流、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端對端協同,形成了貫穿養殖、采購、生産、倉儲、銷售、配送、終端的完整産業鍊條資訊平台。

通過“數字化驅動+營運能力”的服務模式,蒙牛的智慧供應鍊平台賦能了上下遊生态圈中5000餘家合作夥伴,實作産銷協同。蒙牛通過實時檢視全國收奶情況,為原奶的統籌、調撥提供資料,從資訊孤島走向産業鍊的互聯互通。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蒙牛智慧供應鍊作戰大屏

在新冠疫情中,智慧供應鍊的價值得到了最大化展現。

疫情期間,供給端的原奶沒有減少,而需求端的工廠卻可能無法開工,造成供大于求的問題。如果此時拒收原奶,那麼牧場就隻有兩條路,殺牛或者倒奶。“工廠雖然停産,但是原定的采購不可以停,這是蒙牛的責任”,張決表示。

與此同時,原奶又是一種易變質的原料,是以必須馬上對收購的原奶進行檢測,根據成配置設定比、生産需求配送至不同地區、不同工廠的不同流水線,來生産不同奶制品。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蒙牛供應鍊各個環節的配送車

而在疫情期間,位于一些城市的工廠是完全停工的,那麼就必須通過新規劃将原奶以最短的路徑送到特定工廠,“可以說,這是一場争分奪秒的戰争”,而在智慧供應鍊的支援下,蒙牛很好地應對了此次供需黑天鵝事件。

此外,智慧供應鍊還可以幫助蒙牛從全局了解成本,實作降本增效,“資訊化時代,我們看到的成本是單一環節的,一個環節可以将一些成本轉移到其他環節,進而降低這一環節的成本,而在智慧供應鍊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全局完整的成本”。

四個“線上化”推進數智化轉型

在智慧牧場和智慧供應鍊的背後,是蒙牛的四個線上化戰略,也就是 “管道線上化”、“消費者線上化”、“供應鍊線上化”和“管理線上化”。

管道線上化的本質是資料全透明,占領管道、提升銷量;實作消費者線上化後,蒙牛就能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針對不同人群、訴求采取不同的觸達、營銷政策。而供應鍊線上化則是為了處理供需之間的波動,實作全鍊路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釘釘連接配接起蒙牛全員

對于蒙牛的管理層來說,如何在4.5萬名員工中快速傳遞資訊一直都是痛點,釘釘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切,實作了管理線上化。

“2019年3月,蒙牛就實作了組織全導入,目前蒙牛已經有了專屬釘釘”,張決說。在一線釘釘助力銷售,處理一線導購人員的訂單,并傳遞指令。于是,分散在各個地區的員工就可以繼續在一個“虛拟的工作環境”中各盡所能。

内部工作不停歇,新流程随時搭建,甚至招聘、發Offer也可以遊刃有餘,“通過釘釘的視訊會議、直播、教育訓練,共享日程和線上文檔編輯等功能,實作了蒙牛員工的‘歇腳不歇工’”,張決對釘釘的評價非常高。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蒙牛以最快的速度将牛奶捐贈給醫療機構

疫情期間,蒙牛向31個省、350多個地級市、1800多個區縣贈送了價值7.4億元的牛奶,在這個過程中,物流中每個環節的交接,都伴随着一次次的清點、統計和确認。以前,每一次交接都要産生新文檔,但使用釘釘後,可以做到“一份文檔走到底”。

對此,張決評論道,“疫情如戰場,我們随時都要知道前方的資訊。釘釘把組織分層管理,保證了實時和透明,這也是我們之前完全沒想到的。”

抗擊新冠疫情,雙中台戰略驅動數智化轉型

數智化本身是個一把手工程,“上司層主導業務變革,業務團隊和IT團隊的高效執行力,再加上足夠的預算和人才,這些是數智化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張決分析道,“真正的數智化本身是基于業務變革的,是以蒙牛的數智化是雙中台政策,也就是資料中台和業務中台”。

業務中台相當于一個“微服務”,本質上就是沉澱業務經驗,靈活應對業務變化,可以說,業務中台就是個操作、協同系統;而資料中台整合來自各管道的多源異構資料,通過算法和模型,為正在運作的業務提供預測和預警,本質上是指揮、決策系統。

在張決眼中,新冠疫情堅定了蒙牛推進“雙中台”戰略的決心。

作為一家乳業巨頭,蒙牛以線下管道為核心,本質是通過to B實作to C。新冠疫情期間,商超門店的業務縮水,而電商、到家業務高速增長,這時候,如果不能實作對線下庫存的精确把握,就可能出現當消費者下單後,産品無法從最近庫房、門店發貨的問題,導緻物流成本的不可控。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蒙牛數智化轉型棋至中盤

▲蒙牛的“抗疫”最後一公裡

業務中台本質是線上線下全管道訂單和庫存的精準比對,通過上下遊的協同,實作“全國一盤棋、管道路路通”,然後根據消費者的新變化進行不同的品牌觸達、營銷推廣。

“疫情突然來臨,讓我們更快地看到了短闆,讓業務感同身受的知道了什麼叫新零售”,張決坦言,“我們的業務中台正在上線過程中,疫情的爆發,促使我們加快布局業務中台,盡快實作線上線下的融合,此次疫情堅定了我們堅持四個線上IT戰略和布局‘雙中台’的決心、信念。“

結尾

“目前和阿裡雲共同打造的這些系統,是前無古人的,我們沒有任何案例可以參考,上一套IT系統,沒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張決總結到, “我們的起點很好,有一個強大的背景,而阿裡雲對于雲計算、算法的了解和應用是頂尖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阿裡雲為我們定制的标準中台,最終延伸到智慧前台”。

在蒙牛的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按照張決的觀點,阿裡巴巴是業務夥伴,也是導師,通過對接支付寶、釘釘、螞蟻金服、阿裡媽媽、阿裡零售通等各種服務,蒙牛和阿裡巴巴實作了全方位的合作;而阿裡雲也将自己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經驗和應用賦能給了蒙牛。

作為一個覆寫中國87%人口的乳制品巨頭,蒙牛正在數智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