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企業使用者,使用編排、知道編排都不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第一點是中國IT技術人員,尤其是面向運維的同學,本身程式設計思想相對于歐美運維工程師相對弱一點,這是比較客觀的現象!從另外一點角度來說,目前商業形态,對于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的推廣受制。中國的雲計算使用者幾年前非常少,能夠提需求的人就更很少了。從投入産出比來看,和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需求比較多的、亟待解決的,阿裡雲都會提前去解決。
從供應側來講,阿裡雲提供了資源編排服務、運維編排服務,包括對編排服務生态的支援。培養需求側習慣需要有個沉澱的過程,要讓開發者用更多的最佳實踐,更多的案例,通過編排的方式傳遞給客戶。
在可編排最佳實踐的推廣過程中,要讓開發者意識到可程式設計能給他帶來什麼價值,用豐富的最佳實踐和解決方案,會推動市場的進步。
需求端供應側結合,加上開發者再努力一把,對整個中國的雲計算的使用者和企業來講,雲計算的靈活度和效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實際上它到底能解決具體什麼樣的巨大的價值?
阿裡雲的容器服務、函數計算,就是基于資源編排服務實作的。隻要ECS和IOS部署到哪裡,容器服務、函數計算就能非常高效的開服在哪裡。海外開服的基礎,在于容器服務、函數計算底座搭建完成,能夠很快的對客戶提供服務,花費的人力是非常少的。
阿裡雲大量的雲産品都是基于資源編排服務來去提供服務,這次新冠疫情下,給釘釘的擴容,從計算力本身到變成以對外服務的叢集,其實中間有非常大的差距。因為資源是分布在各個地區的,釘釘是單元化,可以在每個地區都來去一個叢集擴容。單一地區是不可能支撐好釘釘龐大的業務量,在北上廣深等每個地域都勻一些算力,同時還有服務其他的企業客戶。是以在各個地方高效的搭建它的單一化的叢集,從零開始,要在一兩天之内要服務企業客戶,如果不是基礎設施從頭到尾是用代碼的方式去控制的,根本就不可能去這麼快把這些資源用起來。
一方面是有彈性資源的,另一方面有了資源之後,如何能夠馬上把它搭建起來,成為對外服務的并且不出問題的叢集,很多客戶可這種認知未必是足夠的。釘釘這次就是非常好的案例,很多業務都改造成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是以到底是說客戶是沒這個需求,還是他沒有意識到他有這個需求?
很多時候都是有一種被動的感覺,當事情逼到那一刻的時候,他會覺得價值是無限大的。但是平時可能又沒有那種感覺。
據觀察阿裡雲海外客戶,會把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用在部署、測試、預發和生産環境的一緻性上面。基礎設施從頭零開始建立起來,并且部署好,對外去服務去做測試,預發保持一緻,最後釋出應用,用代碼管理非常友善。
很多時候最難的是,應用開發看起來都正常,但正式釋出卻出錯了!因為基礎設施不一樣,會導緻大量的問題。
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和應用釋出,完全一緻化,能保證開發效率能夠得到一個非常大的提升。有個客戶原來一個月才能釋出一次,用了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之後,一天都能釋出一次,而且不出錯,這個是非常可觀的!
駐雲科技用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在預發環境操作下節省了很多預算,需要做預發的時候,就先編排一下,不需要的時候,預發環境可閑置。
當靈活的掌控基礎設施可程式設計後,是可以靈活更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