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原創。
對于雲計算領域來說,2019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其中混合多雲領域的發展勢頭最為迅猛。

許多企業正在尋求一種靈活、高效的方式将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同時又希望能降低成本。
是以,混合多雲成為了備受企業青睐的一種政策,它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生産力、避免供應商鎖定。
憑借這些巨大的優勢,混合多雲目前已成為一個價值高達1.2萬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不上雲,無未來”混合雲将成為企業主流選擇
近期,美國雲計算軟體公司釋出的一份名為“企業雲指數”的新報告顯示,中國在混合雲應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預計未來幾年将迅速擴大其領先地位。
17%的中國企業已經部署了混合雲,而全球和亞太地區的這一比例分别為13%和11%。
中國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内積極将投資轉向混合雲架構,預計到2024年混合雲普及率将達到70%。
中國企業的上雲意願相比以往會更加強烈,但與全球市場存在差別:2019年中國企業傳統資料中心的應用率在55%左右。
在未來的3-5年,傳統資料中心的份額會下降到13%左右。同時,混合雲增速最快,預計未來3-5年中國企業混合雲部署的增長幅度高達53%。
出于安全考慮或遵循相關監管政策,大中型政企使用者更偏愛私有雲和混合雲(邊緣業務則采用公有雲,核心業務私有雲或專有雲),相比之下,國外使用者對公有雲的接納程度就比較高。
由于許多傳統企業計劃在未來10年内進行業務更新和優化,這将成為中國企業的主要需求之一。
這一轉變将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對過時技術的依賴,簡化IT管理和營運。
2020年,混合多雲的發展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快,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會利用混合多雲政策來快速推出各種既能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又能為客戶提供卓越體驗的應用。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将會采用進階加密保護解決方案,確定企業雲能夠在當下這個充滿威脅的環境中保持安全,企業還會采用像邊緣計算這類新興技術來擴充能力。
軟硬體一體化自動化是混合雲下一階段
盡管混合雲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管理混合多雲環境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挑戰。
2020年,更多企業将會采用多雲政策,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分布于多個雲環境中的所有資料将是決定企業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
為此,更多企業将會采用自動化工具來確定其複雜的雲生态系統能夠正常運作,為管理者省心省力。
自動化工具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早期産品會在2020年問世,幫助企業管理這種複雜性。
IBM Public Cloud 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Hillery Hunter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轉變為一種有助于管理運作複雜性和安全性的功能。
随着自動化工具的不斷湧現,能夠表明雲平台運作概況的儀表盤将成為管理者的一種重要工具。
企業可以借助這種工具來調整環境,将适當的工作負載放在适當的地點,進而有效地控制成本并管理安全密鑰和加密過程。
另外,随着雲計算承載的業務規模越來越大,軟體和硬體的結合成為剛需。
軟硬體一體化技術會進一步發展,為開發者提供更強壯的基礎設施平台,提升雲計算的性能、提高資源使用率,最終為開發者提供穩定、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
軟硬體一體化帶來的技術紅利,值得每一位開發者關注。
從長遠來看,在雲市場的競争中,過分依靠單個産品線或者少數客戶并非長久之計,而産品線更加均衡的公司則更有競争力。
未來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存儲級變為服務,實作了企業關鍵業務代碼零改造即可上雲,消除了企業關鍵業務上雲的最大瓶頸。
開源工具将激增企業更易使用Kubernetes
2019年,企業開始利用開源軟體來實作企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并加快企業采用混合多雲的速度。
2020年,開發人員将專注于開發能夠支援快速應用部署的工具,他們所在的企業需要利用這些工具確定企業始終站在數字化轉型的前沿。
這就意味着企業會廣泛采用持續傳遞的模式,并接受DevOps的理念——快速建構、測試和部署。
随着開發人員不斷開發從一開始就通過容器和Kubernetes部署的雲原生應用,持續傳遞模式也随之發展。
未來一年,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遷移到Kubernetes和OpenShift上,而且還會開始采用諸如Red Hat Operators的技術來成為Kubernetes 生态系統的一部分。
展望未來,企業将擁有越來越多的可用選項,這些選項能夠幫助企業加強工作負載管理、加快應用部署、確定最高安全性以及利用邊緣計算等附加技術。
在未來十年裡,即将開啟的全新雲世界将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災備能力和響應能力,而在短短幾年之前,這一切還隻是一個夢想而已。
【科技雲報道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技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