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東方希望集團創立于1982年,是改革開放後建立的第一批民營企業,總部位于上海市。經過三十多年發展,目前已成為集農業和重化工業等為一體的特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所涉及的領域競争力居行業前列,年産值超1100億元。

東方希望集團共有員工26000多名,在國内外擁有子公司160餘家,這導緻公司内部的溝通效率一直不太理想。 “企業各項制度、标準以及指令,通過發文張貼逐級教育訓練的模式,不僅效率低下,效果也特别差,由于資訊逐級傳遞必然導緻資訊的衰減,一線人員接到資訊的全面性和準确率不到50%,進而易使管理失效。”東方希望CIO黃興勝說。

實作集團層面的無縫辦公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東方希望基于釘釘平台,內建了包括智慧行政和後勤、生産管理、系統內建(企業資源計劃ERP、人事系統EHR和制造執行系統MES)等三類54個微應用,覆寫了公司辦公的幾乎所有場景。首先解決的就是集團層面的無縫辦公和智能人事的管理。

以往員工想要申請各項證明,需要人事人員手工填寫員工證明,效率低、流程長,現在可以直接實作移動端的申請,各項證明可自助列印、下載下傳,流程從6級簡化為2級,滿意度極大提高。同樣,考勤、請假審批、教育訓練、績效管理等在釘釘上全面實作資訊化移動化。

東方希望集團還整合了包括MES、物流系統、智能物料管理平台、智能後勤管理、客商服務、出勤、點餐、EHR、快遞管理、協調辦公等多個微應用,提高了内部的滿意度,也提高了和外部供應商的結算效率。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比如,智能物料管理平台,通過大中台、小前端、微服務、子產品化的系統架構設計,實作了對集團大宗物料的計量、采制樣、化驗、結算一體化、集團平台化管理;通過建成雲服務體系提供背景服務,打造高效穩定的雲智能物料管理平台;全面實作身份證明名刷卡,取消司機換卡動作,提高物流流轉效率。

物流管理系統,整合集團内外物流行業業務模式,緻力于解決物資在途跟蹤管理。平台由PC端和移動端組合,滿足汽運、鐵運、船運多種運輸模式組合的多式聯運場景。實作司機線上注冊接單,一鍵入廠,指定區域交貨、線上結算形成閉環業務。平台設計通過不同角色視角,靈活控制權限。滿足甲方、物流承運商、客戶對于在途跟蹤的不同管理需求。細化在途資料,實時管控各節點物資狀态,實作企業大物流管理。

智能後勤管理,實作人員門禁、車禁、訪客、視訊等各子產品業務場景的互聯互通互控。同時便于集團總部管理人員可以管理和監控子公司的情況,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可以獨立的管理本公司的後勤業務,達到集團所有後勤業務統一集中到智能後勤管理平台的目的。

……

更主要的是,借助釘釘,即使最偏遠的位于新疆、内蒙偏遠小村的生産基地,來自集團總部的通知也可以直接觸達,并讓釋出者看到誰讀了,誰沒讀;通過員工撰寫的日志,釋出者還可以看到最基層員工對于通知的了解,形成戰略釋出與執行的閉環。所有的工作打破了時空限制,線下工作線上化,這種扁平化是傳統管理手段下,需要5~7層才能觸達所不能比拟的。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數字化推動生産管理向智能化轉型

傳統情況下,勞工師傅通過巡檢和操作台資料了解工廠運作情況,每個班組、工廠中的房間及廠部級都配有統計及分析兼崗人員,每年一個班組一年累積下來人工記錄的生産報表就有厚厚一摞,而整個集團有上千個班組,資料量可想而知。更不用說産線上任何異動情況,例如發電廠汽輪機轉速異常,電流電壓負荷異常,以及原料采購價格異常,過磅資料異常等等,很難做到實時預警和及時處理,不可避免給企業帶來重大安全隐患、以及經濟損失。

目前,借助于釘釘平台,全集團三分之一重化工公司接入生産現場的DCS、PLC等底層系統178個,接入實時資料點位85萬個(實時線上),自動取數生成1586張報表,自動取數率達95%、正确率100%,統計崗位員工全部轉崗。智慧化的24小時持續監控,實時同步子公司的數千張資料報表和工藝圖像到總部,通過算法模型分析生産情況,輔助決策并第一時間推送預警。很快,業務線上的任督二脈就被這樣打通了。傳統情況下勞工師傅通過巡檢和操作台資料才能了解工廠運作的情況得到了徹底改變。

東方希望公司還通過釘釘平台接入智能生産管控系統,負責人随時随地檢視生産資料、生産名額,不僅實作對生産情況進行及時決策參考,還對環保排放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實作了随時随地的高效安全工作。據黃興勝介紹,東方希望對環保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通過釘釘上的應用,東方希望豐都水泥可以實時監測裝置排放資料,確定排放資料符合國家标準的要求。裝置運作的閉環管理;高危作業的閉環管理;異常名額的閉環管理。這三個關鍵的業務閉環已經做到了互聯互通互控。

案例酷第19期| 東方希望:數字化門檻兒到底有多高?

我們用3年的時間,走了别人可能要10年才能完成的數字化之路

據東方希望CIO黃興勝介紹,黃數字化轉型道路艱辛且曲折,自2016年決定實作全面資訊化和全方位高效協同這一改變以來,東方希望一直在研究、思考如何實作既好又快,又能低成本的達成全面資訊化的目标。

在三年時間裡,東方希望取得了令人驕傲的優秀成績,其一,資料互聯互通互控,基本形成管理閉環;其二,推進線下管理線上化,80%以上業務線上化;其三,在釘釘平台的移動應用已經突破47個,每個業務闆塊基本實作閉環移動管理;其四,借助釘釘平台,實作了組織扁平化,隻有為企業服務的團隊帶頭人,沒有純行政管理人員,沒有副職管理崗,從原來7級管理簡化為不超過4級管理體系。

“據了解,我們的同行,某大型制造業花了9000萬購買的某知名公司的軟體系統和配套的傳感器、儀器儀表,但目前還在優化中。”黃興勝說到,“而我們基于釘釘開發,隻花了不到90萬就達成了設計的管理目标。”

“我們用3年的時間,走了别人可能10年才能完成的數字化之路。我們重視的不僅僅是生産制造的智能化效率,更重視在智能制造中相關人員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和機器之間是怎樣産生創造創新的融合。人在其中發揮的重要價值,才是決定的因素。”

未來,基于阿裡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東方希望還正在整合自身經驗,接入旗下所有工廠,和聯盟工廠,搭建行業平台。

文:李雙宏、王嶽 阿裡雲研究中心

責編:斌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