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新基建已在路上,内容、特點及建設模式解析什麼是“AI新基建”?“AI新基建”有哪些特點?“AI新基建”如何建設?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今年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央會議多次提到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央高度重視“新基建”,寄望“新基建”成為我國穩投資、調結構、擴内需的關鍵新引擎。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人工智能就被列入“新基建”的核心闆塊。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病毒檢測、CT影像智能分析系統、AI測溫系統、智能配送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技術及産品,在醫院、交通樞紐、社群等疫情防控關鍵節點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能更加備受矚目。

什麼是“AI新基建”?

從概念來看,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産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共性剛需能力、公共服務、強外部性,這些是基礎設施的關鍵屬性。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也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為一種感覺效果集中于前端的技術,目前人工智能多以發展AI應用産品及服務為主,産品性能和落地場景最受關注。不過業界對人工智能以基礎設施的形态呈現給社會及公衆的探讨偏少。事實上,随着物聯網等發展帶動資料快速積聚,加之深度學習算法優勢顯著,計算能力迅猛提升,人工智能的核心發展要素逐漸完備,AI應用領域逐漸從網際網路、新零售向制造業、農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和醫療衛生、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務拓展,全面賦能生産生活各個方面。大家已經普遍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目的技術,其基礎設施屬性正在逐漸顯現,人工智能正日益成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應用基礎設施,“AI新基建”已經在路上。

從目前人工智能産品和服務提供方式來看,“AI新基建”呈現出四種形态。一是專項通用類,可面向全行業全領域提供專項AI能力,如開源深度學習算法架構、開源AI晶片指令集、人工智能計算平台、異構計算加速器、安全檢測平台等。二是專項專用類,隻面向特定領域提供專項AI能力,如開源CV算法工具、CV硬體計算加速器、開源NLP算法工具、自動駕駛硬體計算平台、資料集等。三是普惠專用類,隻面向特定領域提供普惠AI能力,典型代表就是科技部主導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開放平台,如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城市大腦開放平台、智能語音開放平台、醫療影像開放平台、智能視覺開放平台等。四是普惠通用類,可面向全行業全領域提供普惠AI能力,如百度、阿裡、騰訊、華為、京東等行業領軍企業推出的普惠AI開放平台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屬性。

發展“AI新基建”,是傳統産業更新、智能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傳統産業更新任務艱巨且緊迫,AI賦能是必行趨勢,這其中“AI新基建”作為重大應用基礎設施,将為傳統産業提供普惠全面的AI公共服務,加速助力傳統産業轉型更新。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智能經濟是國家硬實力比拼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AI新基建”将帶來實質的經濟和産業機構性影響,成為智能經濟形态的重要力量,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AI新基建”有哪些特點?

人工智能要融入“新基建”,必須滿足作為基礎設施的剛性共需、強外部性等基本屬性,并不斷着力于自身技術能力的打造與技術服務的完善。

技術能力上,強調自主性、前瞻性。掌控底層核心技術能力,是基礎設施平穩運作的關鍵前提。我國雖已初步形成較完整的AI産業鍊,但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在AI通用晶片、開源深度學習算法架構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發展“AI新基建”,必須緊抓AI底層核心能力的自主創新。同時,為迎合人工智能技術疊代更新迅速、行業應用需求不斷湧現的态勢,“AI新基建”必須提供靈活多樣、動态疊代、具備前瞻性的技術能力,保障“AI新基建”始終滿足我國智能社會發展需要。

技術服務上,強調普惠性、低成本性。“AI新基建”緻力于賦能政府及各行業智能化轉型更新,必須是開發人員乃至政府從業人員、普通群眾所易觸及的基礎設施。是以,“AI新基建”的技術服務須更加注重加速各類通用軟體和技術的開源開放,以開放接口、模型庫、算法包等方式向社會提供軟硬體開放共享的普惠性服務,大幅降低技術、資源使用成本與門檻,進而支撐全社會創新創業人員、團隊和中小微企業投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營造全行業協同智能化轉型更新的氛圍。

“AI新基建”如何建設?

“AI新基建”是AI融入千行百業的基礎,其技術和能力都在快速演進過程中,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都還在逐漸探索,AI的基礎設施屬性還沒有凸顯。現階段還不是各地“AI新基建”一擁而上的階段,我們要注重頂層設計和局部試點應用相結合,正确處理政府引導和AI企業創新的關系,共同加快推進AI基礎設施特性的形成。

協同布局。強化基建統籌協調,“AI新基建”應不斷整合多方資源建構開源開放生态。地方政府應立足本地傳統産業智能更新、智慧城市建設等共性AI需求,主動對接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通過人才、技術、資料、資金等資源整合,協同布局具有本地特色的開源、開放平台,如開源軟硬體基礎平台、智能應用開放平台、基礎資料與安全檢測平台等,向社會輸出AI技術服務能力。

應用牽引。強化需求側引導,“AI新基建”應以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重大應用需求為導向。地方政府、行業龍頭應推動圍繞重大應用部署所需關鍵核心技術、軟硬體支撐體系及産品應用的開發,在打造行業标杆與示範應用的程序中提煉共性AI需求,繼而搭建普惠AI開放平台,夯實AI公共服務能力。

自主突破。強化核心技術能力,“AI新基建”應不斷減少對國外底層技術的依賴。科研機構、行業龍頭應建構自主創新體系,突破基礎技術架構,自主研發開源深度學習算法架構以及基于開源指令集的ASIC專用晶片,推動産品創新、模式創新,打造我國“AI新基建”的核心技術、核心品牌和核心地位。

作者簡介

王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産業與規劃研究所大資料與數字經濟研究部工程師。主要從事區塊鍊、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提供專業咨詢。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3-27

本文作者:cres

本文來自:“

企業網D1Net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