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
一些概念
對于Mongo在資料容災上,推薦的模式是使用副本集模式,它有一個對外的主伺服器Primary,還有N個副本伺服器Secondary(N>=1,當N=1時,需要有一台仲裁伺服器Arbiter,當N>1時不需要Arbiter),它們之前是通過内部機制實作同步的,并且當Primary挂了後,它會通過内部的心跳機制,選舉别一台Secondary成為一個Primary,與外界(Route)進行通訊。
工業标準
在标準上,我們的副本集推薦使用奇數個伺服器(3,5,7,9),但經過我的測試,隻要大于兩台伺服器都是可以的,對于route server和config server我們都開3台server,這樣在它們其中一台挂了後,可以從其它兩台進行路由指向,而配置資訊的使用并不多,隻是在路由機啟動時才去從配置機拿資訊的。
副本集Replica Set
Replica Set使用的是n個mongod節點,建構具備自動的容錯功能(auto-failover),自動恢複的(auto-recovery)的高可用方案。也可以使用Replica Set來實作讀寫分離,通過在連接配接時指定或者在主庫指定slaveOk,由Secondary來分擔讀的壓力,Primary隻承擔寫操作,對于Replica Set中的secondary 節點預設是不可讀的,我們可以通過配置來實作它的讀寫功能(state:1可以讀寫,state:2不能讀寫),如果不希望secondary永遠不成為primary,可以使用Priority:0,即它的優先級為0,這時它永遠不會成為主節點。
secondary的讀寫配置:state:1可以讀寫,state:2不能讀寫
secondary的仲裁配置:arbiterOnly:true
secondary的優先級配置(成為primary的可能性):Priority:3,數字越大,優先級越高
secondary不讓它投票:votes:0;
自己也來設計個叢集
上面的圖隻是一個叢集的邏輯架構圖,而真正到實體架構還是不一樣的(即每台伺服器的部署及伺服器與間的關系),對于兩個片的叢集來說,實體架構上可能需要4台伺服器,2台用到replica set的primary,負責對外讀和寫及存儲s和c(s指路由服務,c指配置服務),2台用于replica set的secondary和Arbiter(仲裁),并把它們交差部署即可,類似這樣
其實上面的架構圖隻是一個說明,具體還要大家去實際自己去配置,去操作,隻有真正操作過了,才能有權力說話!呵呵!
回到目錄
作者:倉儲大叔,張占嶺,
榮譽:微軟MVP
QQ:853066980
支付寶掃一掃,為大叔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