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從低層的平民老百姓一舉成為了大富大貴的皇帝,中間曆經了艱苦的曆程,他見的世面很廣,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标準。

但是令大家奇怪的是,在他通路民間時,老人隻說了一句話,就被他任命為大官,他們家族幾代人的吃喝不用發愁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那個時候明朝剛剛建立下來,士兵們經過了很多場戰争,一個個疲憊不堪,老百姓們東奔西跑的好不容易安定了下來,國家正處于渙散的狀态,如果在此時不增強國家實力,很有可能再被另一個王朝所取代。
而士兵的數量已經足夠了,可是戰馬卻遠遠不夠,是以在那個時期,布匹珍寶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朝臣們都給他進貢一些良馬,越多越好。這樣的風氣和習俗持續了很久,他想要的良馬也夠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他急需馬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是個孝順的人,他一登上皇位,就給先帝以及其他列祖列宗的陵園裡安排了很多人去守着,并且都是些精壯的士兵們,每個人還配有良馬。
現代時代有盜墓者,古代當然也有,而且皇家陵園裡很多皇帝都是帶着大量的珍貴珠寶下葬的,是以皇家陵園對盜墓者們的誘惑力很大。
朱元璋一直不放心,是以配備了這麼多的兵力在此,他認為這樣方能守護好先祖們。
陵園有人守護了,但是士兵們每天站崗就夠累了,别提晚上再喂馬了,是以他決定專門設計一個喂馬的官職,并給予高薪。
有一日他到民間去調查民情,在行走的旅途中,天空中布滿了烏雲,不一會就嘩啦啦的下起了大雨。他擡頭一看,前邊的村莊剛好有一戶人家,這猶如無盡黑暗中的一束燈光了。
那家老農在門口一看,有個人在雨中飛快地跑着,直奔他們家門口,老農趕快把他請進屋子裡,好生伺候着他。
一陣寒暄之後,他仔細的端詳着眼前的這個人,濃眉大眼的,一臉富貴之人的樣子,他微笑的問道老人叫什麼名字,老人回答說叫董茂,他聽了之後一陣歡喜。
他歡喜不是因為老人的殷切伺候,而是因為老人的名字,董字是以國家不可缺少的糧草為部首,以作戰時的利器千裡馬為偏旁,并且還帶了一個可以讓土地茂盛國家繁茂的茂字,朱元璋一下就相中他了。
他當時就封老農為陵園裡的養馬官,别看他這個官職名字很普通,可是俸祿卻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元璋還親口允諾,隻要明朝一直存在,老農家裡就是拿高俸祿的大官,老農沒想到他的名字竟然幫他開啟了仕途之路。朱元璋相信有了老農的守護,他的陵園和他的王朝都會順風順水一直延續下去的。
這個故事看似非常滑稽,但是卻蘊含了很多道理。中國人從古至今都很注重名字的選取,古人科考特别講究名字,如果犯了皇帝的諱,那一輩子都做官無望了,在貧窮時代取一些低賤的名字,希望能保佑他們活下去,富貴時代取一些志向遠大的名字,希望人如其名,長大後成為高官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