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轉産品之前,總是覺得别人家做的産品十分的糟糕,體驗做的這麼差勁,界面做的這麼low,但是當我真正自己開始帶着團隊做産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也踩坑無數,沒有一件事情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要做好一個好的産品,我們需要經驗,也需要自己的付出。
是以本文是結合我自己成長曆程總結出來的産品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經驗,想分享給所有想做,或者在做産品的童鞋,不要以為産品就隻有高大上,敲黑闆。細節決定成敗,凡事隻有腳踏實地,做好基本功,才能成功。
那麼我們就從頭說起
一、建立開發流程
開發流程無論是靈活,還是瀑布,要看各自企業的部門架構和營運邏輯,但是建立明确的開發流程是十分重要的,白紙黑字寫下來,以後可以避免很多的扯皮和無效工作。例如:每個階段的成果産物需要進行相應的評審,評審有相應的《會議紀要》;從項目啟動起,研發項目經理每周提供《項目研發周報》;測試階段,測試工程師每周提供《項目測試周報》。
二、項目啟動準備
(1)成立項目組團隊,包括産品經理、研發項目經理、研發工程師、測試團隊等,并明确各團隊負責人。
(2)産品經理完成《産品梳理》
首先,明确每個項目的目标;其次,梳理項目涉及的角色;再來,每個角色要進行的事項;最後,再梳理整個系統分哪些端口,要有哪些業務子產品,每個子產品再包含哪些功能。由項目負責人共同開會評估,確定大方向一緻。
三、需求建立及設計
(1)設計并送出《産品原型》。
除了根據使用邏輯走完流程。還需要根據業務流程,再次複盤,確定産品操作流程順暢。
産品經理面向整個團隊,進行需求的講解。
記住,這個非常重要,可以極大的降低後續溝通成本!
(2)項目經理根據需求及項目要求,明确《項目裡程碑》。根據項目裡程表,完成《産品開發計劃》,明确詳細階段的時間點,最後根據開發計劃,進行《項目任務分解》,完成項目的分工。
(3)研發負責人按照各自的分工子產品,進入概要需求教育訓練。旨在讓研發團隊初步了解業務,評估技術可行性。 并且完成《概要設計》、《通訊協定》及《表結構設計》,及完成正式編碼前的一系列研發準備工作。
(4)UI設計師根據産品的原型設計效果圖。
效果圖必須提供界面的标注,最好能夠提供一套《UI設計規範》。UI設計規範主要是明确常用界面形式尺寸等,友善研發快速開發。UI設計常涵蓋互動的内容。
四、開發階段
研發工程師正式進入編碼階段,這個過程雖然大部分時間用來寫代碼,但是按日、周、月的定期彙報工作一定要落實到位,實時跟進項目進度。
五、測試階段
測試工程師按階段設計《測試用例》,這時候借助工具,如我們用的是
CORNERSTONE,可以直接送出測試用例,并且根據用例送出缺陷,配置設定給相應的開發人員調整。
執行測試計劃,也是非常有亮點的哦
亮點一:用例的執行情況一目了然,随着執行的進度即時更新測試結果
亮點二:執行用例不通過,有BUG,可以直接關聯缺陷,新增缺陷指派責任人,完全不用退出頁面,再去缺陷清單新增
亮點三:執行用例過程中,執行後,自動切換到下一條用例,減去很多點點的操作。
亮點四:測試用例批量執行的功能肯定少不了,你需要的它都有哦。
亮點五:用例執行頁面執行操作簡單明了,還可以記錄下了執行過程中發現的缺陷,執行人員的操作記錄,一目了然
研發工程師根據缺陷進行修複調整,完成後回報測試人員複測,測試通過後完成。
測試工程師編寫《測試結果報告》,包括功能測試結果、壓力測試結果等。
測試工程師編寫系統各端口的《操作手冊》、維護手冊等。
六、系統上線
系統上線,最好先安排小部分使用者進行,真實環境測試。并且安排專職人員及時跟進修複問題。總之快速響應是這個時候的關鍵。這批使用者不僅僅是你的測試使用者,更是你的種子使用者!好的産品,往往需要他們幫忙大力推廣。
産品狗當了5年,即使頭發掉了不少,但是已經上路就不打算回頭了。
最後也希望大家能夠在“産品”這條不歸路上,找到自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