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賢安
194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學畫,以畫馬著稱,為當代畫壇百名傑出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江蘇會員、華東書畫院副院長、南京梅花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南京金陵六朝書畫苑理事長、南京馨竹軒畫院名譽院長、江蘇省九三畫院理事等。
在國内外舉辦過個展十數次,國内外數十家報紙對其藝術做過專題報道。1997年上半年應國務院台辦邀請赴京為“九七回歸”創作巨畫……作品多次在國内外書畫大賽上獲獎并被廣泛收藏。名字被收入《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國現代書畫家名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等。出版有《黃養輝、黃賢安父子畫集》《黃賢安畫集》《黃賢安畫輯》等。
黃賢安馬畫構圖更顯别具一格。他尚簡,喜留白,這跟他的生活習性有關。他從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染,不為物欲所惑,心底幹淨。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使作品保持一種高潔,除畫馬外,他還選擇畫荷花,不僅是為畫荷花的美麗,更是為畫荷花的風骨。 于是,反映在畫面的,多不置背景,顯得幹淨。有時,即使點綴一些樹木、山石、草地、流水,也旨在構成一種意境。
他的馬畫,均為寫意,十分耐看耐讀。品讀的不是馬之形,而是馬之神,以及馬的生命力量甚至包括人類的生命意味。他的馬畫,在手法上多變形,而變形的則明顯地受到了徐悲鴻大師繪畫技法的影響,吸收了西畫表現主義的手法。
他筆下的馬,多揚鬃嘶鳴奮蹄,懷騰空之壯志:頭顱昂揚,肌肉雄健,體魄骠悍,關節剛勁,甚顯骐骥之威武。他用線用墨,皆由心生,達到爐火純青地步,其線條剛柔、粗細、斷續、徐疾,随心所欲,氣韻貫通;其筆墨濃淡、濕燥、純雜、速緩,漫不經心,淋漓酣暢,突出馬的骨骼與肌肉的處理,既畫出馬的野性與霸氣,又畫出馬的力量與速度,那種優美與壯美的統一,讓人耳聞如風樯陣馬、蕭蕭馬鳴之壯烈,有漢魏之風骨,盛唐之風采。
黃賢安的才華是多方面的。除繪畫、書法外,他還喜歡攝影。他的攝影,不但是專業攝影的風格,而且是用手機随時記錄下生活中的意趣,讓瞬間之美定格成為永恒。作為一個并不是從事專業攝影的藝術家,黃賢安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這種發現,比專業攝影家還要專業。他善于用簡潔的畫面,在強化主體的同時,又着眼于畫面的對比,通過鮮明、強烈的點線面對比,來表達一種在真實上美化、在影調上反差、在神态上力求瞬間的刻畫,比如,他在加拿大西部迷人海灣所拍攝的風景畫,每一張都是一幅油畫,每一張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張都不需要剪輯都可以用作挂曆畫面,真是美不勝數。
黃賢安筆下的馬,把奮蹄奔跑時的瞬間展現的淋漓盡緻,揚起的四蹄給人一日千裡的既視感,健碩的體型肌理分明,長長的鬃毛禦風飄揚,給人一種蓬勃的豪邁之氣,那是一種威風凜凜,強勁雄壯,靈活勻稱的美。在國人心裡,馬是自由奔放的、桀骜不羁的、激情澎湃的、善良正直的,寄寓了人們在平凡生活中對不平凡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