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身處困境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坦然面對,絕不向困難低頭。溫室裡的草木,經不起一點風雪的打擊,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做人也是如此。如果一直順風順水,不遭遇絲毫挫折與磨難,想有一番傲人的作為,無異于癡人說夢,在這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深有體會。

朱元璋出身低微,吃飽飯是他少年時期最大的夢想,就是這種看似很容易實作的夢想,對于朱元璋來說都遙不可及。為了填飽肚子,他給地主放過牛,後來到皇覺寺當和尚,甚至還做過乞丐,難道他不要面子嗎?與性命相比,面子顯得微不足道,隻有努力活下去,才有機會逆襲,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因為湯和的一封信,朱元璋的人生開始改變,他到郭子興的部隊從軍。也許有人覺得,朱元璋運氣太好,加上長相比較特殊,給郭子興留下深刻印象,不僅直接當上親兵九夫長,還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但你可知道,當他拿着湯和的信件到軍營的時候,被當成奸細抓起來,差點領了便當,是他的勇氣與鎮定,讓郭子興對他刮目相看。
古代打天下危險系數極高,沒有退路可言,朱元璋從一名小兵,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終建立延續二百多年的王朝,運氣隻是次要的,主要是他的努力。曆經大小戰事無數,朱元璋失敗過,與陳友諒多次交手,前期勝少敗多,有一次幾乎喪命。盡管如此,朱元璋沒有畏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認清自己的弱點,摸清對方的實力,做到知彼知己。
生于亂世的朱元璋,用了十幾年時間,終結了亂世,救天下蒼生于水火,同時也成就了自我。他的前半生,就是一部帶着血淚的奮鬥史,不認命不服輸是他的成功法寶,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向所謂的命運低頭。盡管讀書不多,但朱元璋喜歡寫詩,幾乎不引經據典,也不刻意追求華麗辭藻,卻彰顯出霸氣的一面。
詩句“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是朱元璋早年所寫,那時的他尚未稱帝,已經霸氣側漏。朱元璋的另外一首詩《野卧》:“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氣勢也令人佩服,想象力比肩詩仙李白,而且盡顯帝王的氣派。筆者最喜歡的是他的這首《詠雪竹》,短短20個字,讀後讓人不再迷茫。
《詠雪竹》
明代:朱元璋
雪壓竹枝低,雖低不著泥。
明朝紅日出,依舊與雲齊。
看起來像是一首打油詩,沒有使用生僻字,更談不上文采飛揚,寫作手法也非常普通,但蘊含的哲理耐人尋味,滿滿正能量。開篇兩句“雪壓竹枝低,雖低不著泥”,古代詩人慣用的筆法,先描寫一段景物,厚厚的積雪,壓在竹子枝頭,竹子無奈之下低頭。沒有辦法,即使不想低頭,奈何實力不允許,告訴世人一個道理,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隐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且看那倔強的竹子,雖然被大雪壓彎了身軀,但依然不讓自己碰到泥土,這是它的底線,也是竹子與生俱來的骨氣,悄悄地積攢實力,等待反擊的機會。後面兩句“明朝紅日出,依舊與雲齊”,不服輸的竹子,迎來了朝陽,在陽光的照耀下,雪開始融化,竹子恢複原來的模樣,再次筆直的站立,仿佛直沖雲端。
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竹子在寒冷的冬季不凋零,或許沒有梅花那般清香淡雅,卻不卑不亢,自成一道美麗風景線。不由想起金庸的名句:“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朱元璋的《詠雪竹》,意在托物言志,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即使暫時被生活壓彎身軀,但一定要不屈不撓,相信未來會更好。
如果你的生活不太順心,感覺快撐不下去了;如果你對工作感到身心疲憊,看不到前途在何方;如果你的愛情之路不平坦,一次又一次失戀。千萬不能放棄,給自己加油,反複誦讀《詠雪竹》,以竹子為榜樣,擺脫内心的迷茫,成功就在不遠的地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