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架構師之路——阿裡雲 MVP 沈劍

沈劍老師在阿裡雲的直播中分享的一些自己關于架構師的看法和成為架構師的心路曆程,内容經精煉整理成文,分集如下:

本篇:我的架構師之路

中篇:架構師“三部曲” 下篇:網友經典Q&A
我的架構師之路——阿裡雲 MVP 沈劍
直接觀看視訊

一、我的架構師之路

沈劍老師09年入職百度做即時通訊,13年開始才有意識的轉型架構師,從即時通訊轉到支付系統,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了58同城即時通訊平台,支付系統重構等相關工作,之後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架構師。沈劍老師“身經百戰”,很多業務系統設計工作都做過,在這條路上有着自己獨特的體會和豐富的經驗。圖1展示了沈劍老師的任職與所負責的業務經曆。

我的架構師之路——阿裡雲 MVP 沈劍

圖1 沈劍的架構師之路

根據自己十多年的架構師經曆,沈劍老師把自己的架構師之路抽象為三個階段:

(一)打基礎

(二)尋突破

(三)建體系

以下是沈劍老師對這三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與需要注意的重點地方的一些分享。

(一)階段一:打基礎

一般為從業的前3、4年,很難直接成為架構師,畢竟見識與經驗尚淺,在語言層面、設計模式層面、業務邏輯層面等等,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這段階段以學習技術、積累經驗、增加自己的核心競争力為第一要點,主要是了解工具、了解模式、了解各種玩法。沈劍老師認為語言對做架構設計的影響沒有那麼大,技術架構的路是相通的。

在這個階段,如果要找一個好的公司,沈劍老師認為需要考慮三個要點:

(1)是否重視産研

如果公司對于産品技術不重視,不利于這個打基礎的階段。比如百度就是非常重視技術,公司内部有各方面的專家,是非常适合應屆生起步的一個公司。

(2)什麼技術體系

公司是否有相對領先的技術棧或者技術理念也需要考慮,有一些公司會固守老舊的技術棧或技術體系,害怕技術革新,這對于新人打基礎是非常不利的。

(3)團隊成熟度

團隊成熟度也非常重要,太年輕的技術棧團隊對于職業生涯的前兩年是不利的。

(二)階段二:尋突破

第二個階段是尋突破的階段。打了三四年的基礎之後,在某個方向上可能是半個專家了,這個時候要考慮以後的方向了,是向業務方向發展,還是向管理方向發展,又或者向架構師方向發展。沈劍老師認為不管往哪個方向走,都沒有錯,但是不能放棄技術,要時刻關注技術,因為無論哪個公司,綜合型的人才都是最稀缺的。

如果在這個階段,要考慮換公司,沈劍老師認為需要考慮以下三點:

(1)快速發展,比成熟穩定好

這個階段,快速發展的公司一般要比成熟穩定的公司更好,這時候機會更多,成長會更快。

(2)業務與技術的比對度

如果想成為技術專家,比如往高并發、大資料方向走,公司的業務與技術的比對度就非常重要,因為隻有在實踐中才可以獲得最快地成長,有平台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

(3)深度or廣度

如果要往業務的方向走,需要多關注業務的擴充度。如果要往綜合管理的方向走,需要考慮在公司是否有機會帶小組,是否能學到業務以外的東西。深度和廣度沒有絕對的正确,一般來說我們要成為“π”型人才。“π”的兩條腿一條腿是技術支撐,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有深度,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另一條腿是溝通和交流的能力,要有能力去帶團隊。這個階段,自己去主導一些項目,做出一些成果,突破自己,證明自己是首先應該考慮的。

(三)階段三:建體系

工作了8-10以後,不管是往哪個方向走,都要開始建立自己的體系了。在這個階段,更多地要考慮就不僅僅是工作了,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事業。這個時候注重以下三點:

(1)平台很重要;

(2)空間很重要;

(3)系統性思考,戰略性思維。

作為事業,平台能不能讓你自己施展抱負,完成自己的事業、空間夠不夠大就很重要。這時候要系統性思考,要有戰略性思維,要考慮自己未來的路,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事業。

總結來說,沈劍老師用一個“幹”字總結自己的過去十幾年。展開來說,首先就是需要持續學習,不斷地去做新的業務,多去交流,多向其他人學習,打好基礎,積累自己的核心競争力。這個過程可能會壓力很大,但是收獲也會很豐富。其次,做各種業務系統,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的去承擔工作,不要太在意工資,隻要有相對公平的環境就可以,這時候要拼命地幹,盡力而為是不夠的,要全力而為。

更多精彩,點選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