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松:數字科技在科學防疫的應用和實踐

2003年和2020年的兩次疫情,像兩次放大鏡,透視出整個中國經濟和數字時代的變化。這17年中,網際網路已經疊代了兩次,不僅是從2G到了4G,甚至可以說到了5G前夜。中國已經變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數字經濟在經濟總量裡已經占據了1/3。

我們是體驗到進入數字化生存的一代人。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已經被數字化,每天叫外賣、線上娛樂、看電視劇,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聊天,都已經被數字化了很多都被數字化了。特别是疫情之後這一個月來,線上看直播、看新聞教育訓練、線上學習、線上辦公,已經開始成為了新的習慣。

抗疫“疫”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抗傳染,數字化的強大覆寫力和快速傳播的能力能量可以起到有效助力。畢竟,今天全世界有30多億部智能手機覆寫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醫療、防疫、傳遞、應急裡面怎麼去運用數字技術?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本篇整理了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來學院”的發言要點,分享給大家。

正文:

今天,我們可以把數字化拆解成三個關鍵詞:資料化、移動化、雲化。前兩個大家都比較好了解,雲化這裡我舉一個小例子:兩周以前,釘釘開始上線線上教育和線上辦公的時候,要求瞬間能夠擴大到數萬台機器伺服器,這借助于雲計算分鐘級的擴充力。這一在傳統IT模式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得到了很快解決。很多人不一定了解今天雲計算在疫情中的運用,看到的東西更多是線上上,比如就是你的生活線上化線上化,你的辦公線上化線上化,上學也通過線上課堂線上化線上化。但在背後,基礎設施是由雲計算,是由上雲來支援支撐的,這就是我們講的數字化、移動化和雲化共同形成了這次整個生活、生産、社交線上化的整個過程。

一、數字化技術和社會治理

1. 杭州@浙江 抗“疫”數字化實踐:精準分析疫情,智能高效防控

以杭州乃至整個浙江為例,這次浙江省和杭州市利用數字技術抗疫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突出。

第一是系統上線速度,比如發熱門診的登記系統、快速上線的疫情資訊處理系統都是以小時為機關,幾乎現在每一個項目,包括現在做的健康碼平台,幾乎都是按照12、24小時來上線的,每個城市的系統幾乎都在數十個小時内得到了解決。

第二是資料支撐能力,浙江省也是最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這是因為浙江通過大資料知道,春節之前已經可能有幾十萬來自湖北的人回到浙江。資料和分析能力為政府決策,建構疫情防控防控一體化體系,起到了關鍵作用。

時間進入2月底,浙江省快速、有序進入複工狀态,各地市通過大規模地獎勵火車票的方式,組織專列,讓大量複勞工員安全回到城市。這都是資料精準分析疫情和智能高效防控帶來的價值,防控是要用資料智能去做的。

第三是組織線上,浙江省(因為涉及到上千人的排程、幾十萬辦事人員的排程)通過釘釘線上平台協同互動,整體協作非常簡單高效。每一位公務員、每一位社群管理人員都能夠用它來精準地開展工作,并精準地推動到街道的精準防疫。

整個浙江和杭州背後是資料化、移動化和雲化,更重要的是,在涉及幾千萬人的省份裡運用數字技術,對人力組織和資源排程進行指導。

2. 政府線上:浙裡辦、贛服通等疫情防控互動平台

浙江和江西兩個省份,疫情之前也是在網際網路政務建設領域全國靠前的省份。在疫情期間,一個是“浙裡辦”,一個是“贛服通”它們對抗擊疫情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杭州使用“浙裡辦”向新市民免費發放口罩,隻要登入、申報就能夠得到政府有序派發的口罩。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式,也是我們這幾年做的非常好的“網際網路+政務”。當然,在這次政府公共服務中,具備良好資訊化技能和網際網路使用習慣的市民也起到一個非常好的作用。但前提是這個應用已經有準備了,并且背景的資料也是打通的。

3. 社會化協同:保障捐贈物資快速通關

在社會物資捐贈上,大規模物資運到湖北,特别是武漢的時候遇到了各種各樣難題。到2月19号為止,阿裡一共從海外排程了960萬個口罩到疫區。但是這些口罩怎麼能從南非、日本通過海關進來、幾乎零延遲地送到武漢的協和醫院呢?這背後要通過數字化打通中間所有鍊路,并且能夠恰當地通過工作流的方式,告訴海關說這一批物資,是給到最緊迫的武漢醫院。這樣通過資料跑腿,而不是人跑腿的方式,大大提升效率。

之前一直提到的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也變成了這次政府服務社會運轉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大考之前,很多數字化的便利當時是輔助,今天變成了剛需。同時,通過精準排程,不僅能解決疫情本身的物資應對,還能避免因為輿情而産生的恐慌性物資需求。是以整個疫情的發生,對社會産生了很大的壓力,運用好數字技術理念,以及恰當地使用一種流轉方式協調多個主體之間的配合,變成這次抗疫非常重要的最佳實踐。

4. 鄭州——快速打響數字化疫情防控阻擊戰

不僅在浙江、江西,鄭州也做了全體系的數字化防疫系統。像農曆新年48小時搭建發熱門診系統上線,并且整個疫情期間的資料,全部彙聚到一個大的資料平台上,同時使用人工智能疫情機器人去服務每一位老百姓。現在每個人通過手機要查一下最近的小區還有沒有疫情,有沒有在自己的旅途上遇到疫情,其實背後都是要通過資料和人工智能。包括智能外呼的功能,因為現在靠人打電話已經打不過來了。

5. “算力+算法”成為科研加速器

科研方面,在疫情剛剛發生幾天時,阿裡雲就把AI計算資源開放給全世界,現在大家都是希望用已有藥品去适配新的病毒去制作疫苗和藥物,看看能不能起到輔助作用,這裡面有大量計算需求。實際上,過去幾年已經在制藥廠開始嘗試了,通過大量的算力和算法來加速藥物比對。另外一點,在這次疫情期間常用的核酸檢測,因為核酸檢測不是100%準确,它隻掐住兩個關鍵的基因,一旦病毒産生變異就會影響檢測準确率。這個時候我們跟浙江的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全自動的基因測序,為這些在核酸檢測裡面不能夠完全确認的提供了一個補充,現在我們都知道檢測是發現和診斷病人的瓶頸,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通過全基因組的測序與核酸檢測結合的方式,提高效率。這是我們看到現在有的雲計算和算法帶來的潛在價值。

二、疫情關鍵期的三大戰役:社群防疫、企業複工、人口流動

在疫情得到逐漸控制之後,大多數省份面臨着三個戰役,第一個是社群防疫,大量的人口都回到了大城市及工作地;第二個是如何保證複工到複産的工作越來越紮實,有更多的工廠開起來,否則整個中國的工業制造供應鍊就會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會對全球30%的制造業也産生影響。現在的情況就變成了你怎麼去解決既能夠防疫,又能夠推動企業複工。還有一個是人口流動,人口流動就是我從這個省到了北京、上海、廣州,這種跨領域的追蹤和跨領域的人群追蹤怎麼辦?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

1. 社群防疫=群眾線上+社群線上+政府線上

今天移動網際網路和資料化給我們帶來的“線上”這個詞。每一位老百姓的手機上都能夠知道所有應該知道的資訊,每一個物業和每一個工廠裡的管理人員知道自己的員工哪些人是在家休息的,哪些人應該來上班,這其實是目前用數字技術解決這個問題的很關鍵要素。另外,政府也能知道目前整體經濟情況怎麼樣,哪些行業企業受到影響,都能用線上方式來解決。群眾、社群、政府,包括勞工、工廠和地方産業主管機構,通過線上的方式,把整個的過程全部可視化。比如說,我們跟一個地方政府合作做了一個密切接觸者的智能篩查系統。每一位老百姓都能通過系統既能上傳自己的狀态,又能知道自己周邊小區的狀态。

2. 放開健康人 杭州“健康碼”的複産複工

在杭州推動的健康碼,背後邏輯是把可能與敏感人群有關的人打一個紅碼,需要在家待14天後顔色會轉變;那些有綠碼的人必須天天打卡,才能保證大家知道他沒有接觸過其他敏感人群。通過這種健康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放開了健康人。是以,在科學防疫的時候又能夠精準推動複工,給企業帶來一個不擔心的解決方案。很多企業這一兩個星期最焦灼或者最頭疼的是對于疫情期間的複工怎麼解決?

3. 定時推動疫情動态——防疫精靈

讓老百姓們心安的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随時告訴他到底發生了什麼?包括哪些食物甚至哪些藥品能夠幫助老百姓緩解擔心?這樣的資訊也能用“防疫精靈”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推送給你一個答案。短短兩周時間已經有幾百萬使用者去使用。

4. 數字化,還能做什麼?

為了應對現在遇到的抗疫三大挑戰,浙江省推了五色圖把人群的密度,哪些地方是更敏感的區域顯示出來。未來可能全國的傳染病在公共衛生系統都可能形成一個科研平台,能夠逐漸地去對病毒,包括它的傳播路徑,通過算力算法的方式,結合傳染病的流動動力學去了解其是如何擴散的。資訊技術的價值,就是在于能夠通過資料的方法、可視化的方法,看到病毒到底是怎麼傳播的。雖然這次病毒特别狡猾,但我們還是有可能通過數字化、可視化的方法,在一個大規模防疫裡、以國家為單元的防疫裡面去解決這些問題。

三、疫情下的經濟恢複及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生存

佛朗西斯·培根說過一句話,“一切幸運皆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皆非沒有希望”。我們可以從疫情的這次大演練裡面看到很多可能對未來有價值的東西。

1. 2億人線上開工——釘釘線上辦公

從2月3日以來的經驗來看,我們看到有2億人在釘釘上可以辦公。今天已經複工的大多數企業,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開始在過去兩三周裡面大量用釘釘進入線上辦公模式。在家裡辦公有一些企業,甚至比原來效率還要高,這也是一種線上辦公的普及。我們也看到這個技術更大的意義不在于疫情期間,而在于以後我們的線上辦公會大幅降低交通的成本、時間的成本。

2. “停課不停學”——數字化普惠邊遠地區

今天有接近1.9億人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在學習,這裡面對于類似黃岡中學高三的學生們而言尤其重要。現在是他們最關鍵的時刻,如何保證他們還能夠繼續去補課,為他們的聯考沖刺,這個時候的數字化技術,對于每一個人群都産生了普惠價值。

3. 數字化工具成為平時便利到戰時剛需

過去的三五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各種外賣、本地生活、盒馬鮮生超市。這次在武漢,在過去這段時間裡面,我們確定了在武漢接近20家盒馬店精确配給醫護人員,這對于一線補給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包括醫療物資,還有生活物資以及民生服務,如果這些電商、外賣、生鮮都能夠保證的話,老百姓心裡不慌。同時,借助很多數字化的工具,很多人都變成了廚師,非常好的廚藝愛好者。

4. 數字化供應鍊、物流體系的效率和輻射将更加深遠

在供應鍊裡面,這次也是對防護産品一次全球供應鍊的考驗。同時,我們發現,在這次生産制造裡面的供應鍊,如果沒有一個數字化的系統來支援,也會變得很脆弱。很多中小企業隻有一個月的現金流,這個時候如何通過數字化依然能夠保持和下遊的關聯,這是生死實戰。未來,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既能推動物流等供應鍊,又能夠推動整個全球産業鍊的數字化,對中國的制造業來說會是一個長期考驗。

5.網絡直播和數字化底座讓業務不掉線

中國現在的經濟拉動力中,大部分來自于消費。疫情之後,怎麼能夠拉動消費?很多這次疫情中使用的數字化模式,也許會變成一種未來的模式。比如,很多商場、商家在疫情期間都采用了線上化的方法,緩解了線下門店關門的壓力。很多的餐館也通過這種方式投遞半成品,包括西貝、海底撈都通過這種方式,通過外賣的方式來緩解,這其實是一次超級模拟。當線下處于暫停,不能面對面吃飯的時候,怎麼通過線上的方法繼續進行數字營銷。

很多品牌企業,包括像森馬、紅蜻蜓,在疫情中發現之前一直為了轉型準備的組織更新、系統更新、營運更新的一系列數字化工具,這次确實派上了用場。有一個例子,林清軒是賣健康護膚品的企業,這家企業在過年的前幾天,銷量急劇下降,它不得不在1月底、2月初啟動了全面的數字化營銷。結果出人意料地在2月份前面這些天,不僅原來比較弱的東北變成最大的營銷大省,同時總部武漢的銷量也基本上達到了去年的同樣水準。他們的CEO專門給阿裡寫了一封感謝信。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希望這六個方面的數字化方式能夠變成未來的資産。第一是線上,第二是城市的發展水準是靠數字化能力來定位的,數字化越好的城市,應對危機的能力越強。第三是企業如何把數字化變成一種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第四是治理,尤其是基層治理,如何利用數字化提升治理水準。第五是數字化的身份,通過像杭州的健康碼模式,在防疫過程中高效提升複工複産的效率。第六是供應鍊,數字化成為供應鍊應對黑天鵝的勝負手。

編輯: 李雙宏、斌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