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蔣爍淼的個人專訪,推薦閱讀(約3分鐘)。
因為看見,是以相信
我的創業經曆有兩段,最初在上海建立“夠快科技”的過程還算簡單,正好是雲計算從無到有的時間節點,個人雲存儲變成了紅海,和一幫同學拉了投資做企業雲存儲,公司就起來了。面臨架構更新的時候,直接選擇了阿裡雲。因為馬雲做的産品生命周期都很長,當年說會連續投資雲計算十年,我們選擇阿裡雲的出發點就是天真樸素地相信馬雲,事實證明這個直覺對了。
2013年,阿裡雲的業務量大幅提升,阿裡的同學問我有沒有興趣做阿裡雲的相關服務。一開始我沒有什麼明确的想法,當時的“初心”并不清晰,但我認為雲計算天地大有可為之處,有很多需要雲支援服務的内容,是以就毅然決然地跳進來了開始了新的一段創業曆程。沒什麼複雜的原因,隻是單純的賭一個未來,懵懂地押寶。
有人會評價駐雲科技為一個勇敢的嘗試,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看見”。比如馬雲創辦阿裡巴巴,王堅創辦阿裡雲,在大多數人眼裡是不靠譜的,最終都獲得了成功。其實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見未來,在看見了之後,決策就沒那麼困難了。給湖畔大學面試新學員的時候我也會強調,多聊未來,不要停留在過去。固步自封隻會畫地為牢,人要努力看見明天。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在雲計算逐漸被俯視化、通用化的今天,駐雲科技的定位必須改變,公司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回歸到業務和産品本身。因為雲計算目前還存在軟體公司的形态,更多像是傳統形态地補充,在國内的發展速度和創新應用都十分有限,我對雲計算到底帶動了多少核心生産力存疑。打個比方說,以前我們用直流電點亮燈泡,後來技術發達,改用交流電。交流電的負荷更大、成本更低,可以支撐空調、電視的運轉,但目前看來,國内的雲計算還是用它來亮燈泡。大家更注重商業模式,重傳遞效果,重PPT呈現,而非創新的價值。
駐雲未來的發展在我眼裡前途堪憂。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核心資源,我幾乎看遍全世界所有SaaS、PaaS、IaaS公司的資訊,妄圖從中獲得靈感,但收效甚微。是以2018下半年到2019年初這段時間我一直處于完全灰暗的狀态,整日渾渾噩噩,喪失一切興趣,仿佛行屍走肉。當時整個人都極度惶恐,意識到人生命有限,所成就有限,想要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而這種恐慌不可與人言,别人了解不了。也嘗試過打遊戲、刷劇,嘗試轉移注意力。放棄對于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毫無用處,我隻能不停尋找答案。
之前公司很多時候都是站在雲的立場上看問題,經曆了灰暗的恐慌期,我将駐雲看問題的角度轉變為客戶視角。我們想真正做出一些有創新、有靈魂的産品,高可用、廣普惠,要做更多的有價值的“電器”跑在雲計算上。關注是不是客戶的真實需求,而非把所有元件拼裝起來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駐雲未來做出有創新的産品,催生出一個新的物種。它是基于雲計算的未來技術而誕生的新軟體、新服務,其核心方法論是用未來的方法論、技術、手段來看現在,而不是依賴過去的經驗。
駐雲的2020年新産品自搭建的疫情場景
以前我的心态是,什麼産品有前景就做什麼。如今我的想法是,要把産品做好,對社會有所交代。現在我的使命感比任何時候都強,可能是經曆了一場思想認知的洗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通透和堅定吧。
知行合一是一場修行
我選擇創業本身是為了一種不一樣的體驗,站在人生不同的角度領略更壯闊的風景。創業跟金錢和股份無關,而是選擇了一種決策的方式,以及自己認知世界的一種好方法。用人也是其中有趣的體驗之一,駐雲的核心員工加入公司都屬于因緣際會,帶領天南海北諸軍奮戰,最難處在于統一認知。需要不斷提高對方的認知,統一大家的目标,可能還需要借力于外部。創業就像開疆擴土,建立帝國,會涉及到心理、哲學甚至兵法,它整件事都非常有趣。
另一方面,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所做事情的最終追求,創業者首當其沖。它是使命、願景、價值觀,但絕不是定義好一句話給别人看。即使沒有這句話,人也應該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以後要怎麼做。
在這裡也有一句話送給創業的同行者:“真正想明白”使命、願景和價值觀,貫穿創業始終!願與諸君共勉。
蔣爍淼善于用淺顯的例子解釋自己的真知灼見,以直白而深刻的“創始人心智”,鞭辟入裡,充滿玩味。他是老蔣,阿裡雲 MVP有趣的靈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