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背景介紹
| 1.2 第五代蜂窩通信的系統要求 |
| 1.3 下行非正交多址的主要方案 |
下行非正交多址的應用主要是eMBB場景,追求的是系統頻譜效率的提升。 下行非正交技術大緻有如下幾類[6]。 (1)直接的符号疊加:多個使用者的調制符号直接線性疊加,在同一時頻資 源上發送,對接收機複雜度的要求較高。 (2)鏡像變換疊加:多個使用者編碼比特先經過一個比特的變換,然後分别 進行調制,再線性疊加,進而保證疊加後的星座圖映射符合格雷特性,并且支 持靈活的功率配比,對接收機複雜度的要求較低。 (3)比特分割:保證疊加後的星座圖符合傳統的 QAM 映射,即滿足格雷 特性,而且星座點等間距分布。實際上是多個使用者劃分傳統 QAM 星座圖上的 各個星座點,對接收機複雜度的要求較低。
| 1.4 上行非正交多址的主要方案 |
上行非正交多址的應用主要是 mMTC 場景,eMBB 小包業務和 URLLC 場 景,設計的一個重要目标是支援海量的接入和保證一定的系統容量。上行非正 交技術大緻有如下幾類[7]。
(1)符号級的線性擴充:采用較短的非正交擴充碼,接收采用相對簡單的硬幹擾消除。終端使用者/裝置可以随機自主選取非正交擴充碼,可以較好地支援 競争式的免排程場景。
(2)比特級的交織/擾碼疊加:使用者依賴不同的交織器/擾碼器。接收端采 用軟入軟出的疊代解調譯碼算法,複雜度較高。
(3)多元稀疏擴充:調制與擴充聯合設計,從編碼比特直接映射到擴充後 的序列。擴充可以是基于稀疏矩陣的。接收機通常需要最大似然法的檢測,複 雜度較高。
5G 的标準化在 3GPP 已經開始。作為 5G 實體層的三大關鍵技術之一,新 型多址将對滿足 5G 主要場景的性能名額發揮重要作用。
| 參考文獻 |
[1] L. Dai, B. Wang, Y. Yuan, C. I, S. Han, Z. Wa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 Solution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IEEE Commun. Magazine, Vol. 53, No. 9, September 2015, pp.74-81.
[2] M. Vaezi, Z. Ding, H. V. Poor. 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 for 5G wireless networks and beyond (Ed.). Springer, 2019.
[3] Y. Yuan, L. Zhu.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of 5G. China Communications, November 2014, pp. 69-79.
[4] 3GPP, TR 38.802.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Physical layer aspects.
[5] 3GPP, TR 38.913. 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
[6] 3GPP, TR 36.859. Study on Downlink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MUST) for LTE (Release 13).
[7] 3GPP, TR 38.812. Study o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for NR.
| 2.1 下行非正交傳輸的基本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