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 3.6 5G 網絡重構關鍵技術 |

3.6.4 網絡切片——靈活自适應的網絡形态

3.6.5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C-RAN 是根據現網條件和技術進步的趨勢,提出的新型無線接入網構架, 是基于集中化處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協作式無線電(Collaborative Radio)和實時雲計算構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綠色無線接 入網構架(Clean System)。其本質是通過實作減少基站機房數量,減少能耗, 采用協作化、虛拟化技術,實作資源共享和動态排程,提高頻譜效率,以達到 低成本、高帶寬和靈活度的營運。C-RAN 的總目标是為解決移動網際網路快速 發展給營運商所帶來的多方面挑戰(能耗、建設和運維成本、頻譜資源),追求 未來可持續的業務和利潤增長。

1G 和 2G 時代,基站是一體化的,每個基站自成體系,基站及配套設施全 部位于機房内,基站通過饋線與鐵塔上的天線相連;到 3G 時代,将傳統一體 化基站分為兩部分,即 RRU 和 BBU。RRU 位于室外,BBU 位于室内,RRU 與 BBU 之間通過光纖連接配接,每個 BBU 可以帶多個(3 ~ 4 個)RRU,這種方 式即為 D-RAN(分布式無線接入網)。

C-RAN 是對分布式基站的進一步演進,最早由中國移動于 2009 年提出, 其基本定義是:基于分布式拉遠基站,C-RAN 将所有或部分的基帶處理資源 進行集中,形成一個基帶資源池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與動态配置設定,在提升資源 使用率、降低能耗的同時,通過對協作化技術的有效支援而提升網絡性能。通 過近些年的研究,C-RAN 的概念也在不斷演進,尤其是針對 5G 高頻段、大帶寬、多天線、海量連接配接和低延遲時間等需求,通過引入集中和分布單元 CU/DU 的 功能重構及下一代前傳網絡接口 NGFI 前傳架構,來實作無線接入網架構的優 化。RAN 的演進示意如圖 3-42 所示。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如 3.6.4 節所述,5G 的 BBU 功能将被重構為 CU 和 DU 兩個功能實體, 以處理内容的實時性進行區分。CU 裝置主要包括非實時的無線高層協定棧功 能,同時也支援部分核心網功能下沉和邊緣應用業務的部署,而 DU 裝置主要 處理實體層功能和實時性需求的二層功能,考慮節省 RRU/AAU 與 DU 之間的 傳輸資源,部分實體層功能也可上移至 RRU/AAU 實作。在具體的實作方案上, CU 裝置采用通用平台實作,這樣不僅可支援無線網功能,還具備了支援核心 網功能和邊緣應用的能力;DU 裝置可采用專用裝置平台或通用 + 專用混合平 台實作,支援高密度數學運算能力。引入網絡功能虛拟化架構後,在 MANO 的 統一管理和編排下,配合網絡 SDN 控制器和穿通的操作維護中心 OMC 功能組 件,可實作包括 CU/DU 在内的端到端靈活資源編排能力和配置能力,滿足運 營商快速按需的業務部署需求。

為解決 CU/DU/RRU 間的傳輸問題,營運商可引入 NGFI 架構,如圖 3-43 所示,CU 通過交換網絡連接配接遠端的分布功能單元,這一架構的技術特點 是,可依據場景需求靈活部署功能單元:傳送網資源充足時,可集中化部署 DU 功能單元,實作實體層協作化技術,而在傳送網資源不足時也可以分布式部署 DU 處理單元。而 CU 功能的存在,實作了原屬 BBU 的部分功能的集中,既兼 容了完全的集中化部署,又支援分布式的 DU 部署,可在最大化保證協作化能 力的同時,相容不同的傳送網能力。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5G C-RAN 基于 CU/DU 的兩級協定架構、NGFI 的傳輸架構及 NFV 的實 現架構,形成了面向 5G 的靈活部署的兩級網絡雲構架,将成為 5G 及未來網絡 架構演進的重要方向。與傳統的 4G C-RAN 無線網絡相比,5G C-RAN 網絡 依然具有集中化、協作化、雲化和綠色四大特征,隻是具體内涵有一些演進。

集中部署。傳統 4G C-RAN 集中化是一定數量的 BBU 被集中放置在一個 大的中心機房;随着 CU/DU 和 NGFI 的引入,5G C-RAN 逐漸演變為邏輯上 兩級集中的概念,第一級集中沿用 BBU 放置的概念,實作實體層處理的集中, 這對降低站址選取難度、減少機房數量、共享配套裝置等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 可選擇合适的應用場景,有選擇地進行小規模集中(比如百載波量級);第二級 集中是引入 CU/DU 後無線高層協定棧功能的集中,将原有的 eNodeB 功能進 行切分,部分無線高層協定棧功能被集中部署。

協作能力。對應于兩級集中的概念,第一級集中是小規模的實體層集中, 可引入 CoMP、D-MIMO 等實體層技術實作多小區 / 多資料發送點間的聯合發 送和聯合接收,提升小區邊緣頻譜效率和小區的平均吞吐量;第二級集中是大 規模的無線高層協定棧功能的集中,可借此作為無線業務的控制面和使用者面錨 點,未來引入 5G 空口後,可實作多連接配接、無縫移動性管理、頻譜資源高效協 調等協作化能力。

無線雲化。雲化的核心思想是功能抽象,實作資源與應用的解耦。無線雲 化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全部處理資源可屬于一個完整的邏輯資源池,資源分 配不再像傳統網絡在單獨的基站内部進行,基于 NFV 架構,資源配置設定是在“池” 的層面上進行,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得處理資源的複用共享(如潮汐效應),降低 系統的成本,并帶來功能的靈活部署優勢,進而實作業務到無線端到端的功能 靈活分布,可将移動邊緣計算視為無線雲化帶來的靈活部署方式的應用場景之 一;另一方面,空口的無線資源也可以抽象為一類資源,實作無線資源與無線 空口技術的解耦,支援靈活無線網絡能力調整,滿足特定客戶的定制化要求(如 為集團客戶配置專有無線資源實作特定區域的覆寫)。是以,在 C-RAN 網絡中, 系統可以根據實際業務負載、使用者分布、業務需求等實際情況動态實時調整處 理資源和空口資源,實作按需的無線網絡能力,提高新業務的快速部署能力。

綠色節能。利用集中化、協作化、無線雲化等能力,減少營運商對無線機 房的依賴,降低配套裝置和機房建設的成本和整體綜合能耗,也實作了按需的 無線覆寫調整和處理資源調整,在優化無線資源使用率的條件下提升了全系統 的整體效能比。

未來無線網絡需要提供多種業務服務,根據 3GPP 定義可以分為三大類: 增強的移動寬帶業務、面向垂直行業的大規模機器通信業務、低延遲時間高可靠業 務。不同的業務對于網絡架構的需求有所差異,主要展現在時延、前傳和回傳 的傳輸能力、業務資料處理的容量等方面。是以,對無線雲網絡 C-RAN 的系 統設計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

1.增強的移動寬帶業務場景

對于移動寬帶業務,無線網絡需要考慮兩個基本能力要求:一個是覆寫, 另一個是容量。對于語音業務,對業務的帶寬和時延要求不高,而對于互動式 視訊或者虛拟現實業務,則需要保證大帶寬和低延遲時間。在增強移動寬帶(eMBB) 網絡中,資料的傳輸容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比如支援幾十或數百吉比特每秒的 傳輸速率;在實時性方面需要考慮幾毫秒量級的時延需求。

對于具體的業務名額,3GPP 的技術文檔 TR22.891[2]和 TR38.913[3]有 相關的描述:

——對于慢速移動使用者,使用者的體驗速率要達到 1Gbit/s 量級;

——對于高速移動或者信噪比比較惡劣的場景,使用者的體驗速率至少要達 到 100Mbit/s;

——業務密度最高可達 Tbit/(s⋅km2)量級;

——對于高速移動使用者,最高需要支援 500km/h 的移動速率;

——使用者平面的延時需要控制在 4ms 量級。

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網絡結構,無線雲網絡需要考慮 CU 和 DU 的分離。

根據實際網絡的部署,下面列舉 C-RAN 網絡對于支援 eMBB 業務的典型 用例。

用例 1:基于多連接配接的部署用于網絡容量和覆寫的提升。

為了有利于支援 eMBB 業務的覆寫和容量需求,雙連接配接或者多連接配接是一種 有效的網絡部署和技術實作手段。在多連接配接場景下,不同的連接配接可能對應不同 的接入技術和頻段,一個連接配接負責覆寫,一個連接配接負責容量提升,實作覆寫和 資料的理想結合,比如,站間載波聚合的應用。由于 CU 和 DU 分離,兩個連 接的 DU 可以獨立處理實體層資訊,這樣可以節省前傳接口的傳輸開銷,同時 一個 CU 可以處理兩個連接配接的非實時資訊,如圖 3-44 所示。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典型的部署場景如下。

——一個宏站覆寫一個宏小區,一個微站覆寫一個微小區,一個宏站可以 連接配接一個或多個微站。宏微小區可以同頻或者異頻。

——對于宏站,DU 和 RRU 通常分離,但對于微站,DU 和 RRU 可以分 離也可以內建在一起。

——對于宏站,CU、DU 可以部署在一起;對于微站,CU 和 DU 的連 接一般需要專門的前傳連接配接,根據具體的技術應用對前傳的時延有不同的需 求,如果無線承載需要合并,則時延要求一般小于 5ms,否則需求可以被放寬 一些。

用例 2:基于基站協同管理的服務與小區間幹擾協調和高密度業務的需求。

當業務的容量需求變高,在密集部署情況下,基于理想前傳條件,多個 DU 可以聚合部署,形成基帶池,優化基站資源池的使用率,并且可以利用多個小 區的協作傳輸和協作處理以提高網絡的覆寫和容量,如圖 3-45 所示。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相關的部署需求如下。

——所有 RRU 需要和 DU 池通過直接光纖或高速傳輸網絡連接配接,時延要求 一般在微秒量級。

——DU 池支援的小區數目可以達到數十至數百個。

——CU 和 DU 的連接配接一般通過傳輸網絡,時延要求則沒有 RRU 和 DU 的 前傳連接配接嚴格。

用例 3:基于時延差異性的部署優化。

對于語音業務,帶寬和時延要求不高,實時功能 DU 可以部署在站點側, 非實時功能可以部署在中心機房,而對于大帶寬、低延遲時間業務(如視訊或者虛 拟現實),一般需要高速傳輸網絡或者光纖直接連接配接 RRU 和中心機房,并在中 心機房部署緩存伺服器,以降低延遲時間并提升使用者體驗。

下面列舉了兩種可能的部署,并在圖 3-46 給出了相應的部署示意圖。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高實時、大帶寬的業務(如視訊和虛拟現實業務):為了保證高效的時 延控制,需要高速傳輸網絡或光纖直連 RRU,資料統一傳輸到中心機房進行處 理,減少中間的流程,同時,DU 和 CU 則可以部署在同一位置,網絡實體則合 而為一。

——低實時語音等一般業務:在這種場景下,帶寬和實時性要求不高,實時功能 DU 可以部署在站點側,多個 DU 通過前傳連接配接到一個 CU,非實時功能 CU 可以部署在中心機房。

2.垂直行業和機器通信需求場景

對于面向垂直行業的機器通信或者大規模機器通信連接配接業務,需要考慮機 器通信的特點:資料量少而且稀疏,數量多,覆寫距離可大可小,實時性要求 不高。在 3GPP 技術文檔 TR22.891 中,對于傳感器類的 MTC 要求一百萬連 接數 / 平方公裡,如此巨大的數目需要設計合理的網絡結構降低成本。

在和 Cloud RAN 的結合中,可以考慮一個具體的用例。

——物聯網的集中化管控:可以讓多個 DU 或者 RRU 連接配接到一個 CU,由 CU 進行區域物聯網的集中管控。由于物聯網業務實時性要求不高,可以将 CU 和核心網進行共平台部署,減少無線網和核心網的信令的互動,減少機房的數 量。在圖 3-47 基于物聯網的無線雲網絡結構中,包括一個 CU 可以控制數量 巨大的多個 DU 和 RRU,同時 CU 也可和核心網共享機房。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3.低延遲時間、高可靠需求場景

對于此類業務,可靠性和實時性是主要的技術需求,容量的需求并不高, 因而面向這一業務,C-RAN 系統需要考慮時延的敏感性和傳輸的可靠性,對 于系統的效率沒有嚴格的要求。是以,針對這種業務,需要考慮的前傳的理想 傳輸以保證時延,同時可以采用多個小區信号的聯合發送和接收以保證信号的 可靠性。典型的業務場景包括自動駕駛、無人機控制、工業 4.0 等,對網絡有 着苛刻的時延要求。

3GPP 技術文檔 TR22.891 有以下相關的技術要求。

——低延遲時間小于 1ms。

——超可靠至少低于誤包率(<10-4)。

——對于高速移動場景如無人機控制,需要保證在飛行速度為 300km/h 時 能提供上行 20Mbit/s 的傳輸速率。

在和 Cloud RAN 的結合中,與其他業務的差異性可以展現在以下用例中。

——基于高實時通信的自動駕駛:将 RAN 的實時處理 DU 和非實時處理功 能單元 CU 部署在更加靠近使用者的位置,并配置相應的伺服器和業務網關,進 而滿足特定的時延和可靠性需求,如圖 3-48 所示。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以上針對不同業務做了單獨的分析,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考慮對混合業務 的支援,則需要考慮網絡切片的應用,典型的應用方式有兩種:如圖 3-49 所示, 一種是無線資源靜态共享,由于不同頻道和不同無線傳輸技術的使用,eMBB/ mMTC/uRLLC 可以使用不同的 DU 和 RRU,無須統一集中處理,當然,網絡 接口仍然保持一緻;另一種是無線資源動态共享,這種情況下 DU 的處理也更 複雜,它必須同時支援不同的無線傳輸技術,是以,DU 的功能實體是 3 種業 務共享的。

C-RAN——無線接入網架構優化 | 帶你讀《5G時代的承載網》之十八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從總體上看,無線雲網絡 C-RAN 對不同接入技術和不同的業務的混合使 用,具有較好的适應性和相容性,其靈活的網絡架構可以滿足不同業務場景中 具有很大差異的時延、容量、頻譜效率等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