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5G 網絡架構
| 3.4 核心網架構 |
| 3.5 5G 組網部署政策 |
5G 網絡部署有兩種政策:SA(獨立組網)和 NSA(非獨立組網)。如果采用 SA 方式,則将形成一個新的網絡,包括核心網、回程鍊路和新基站;而 NSA 方式則是利用現有的 4G 基礎設施,将 5G 微小站部署在高業務密度區域, 以分流 4G 網絡壓力,滿足激增的移動資料流量需求。
在 3GPP TSG-RAN 第 72 次全體大會上,RP-161266 提出了 12 種 5G 系統整體架構(涉及 8 類 Option),這些架構選項是從核心網和無線角度相結 合進行考慮的,部署場景涵蓋了未來全球營運商部署 5G 商用網絡不同階段的 部署要求,其中,Option1/Option2/ Option5/Option6 為 SA 架構(LTE 與 5G NR 獨 立 部 署 架 構 ),Option3/Option4/Option7/ Option8 為 NSA 架 構 (LTE 與 5G NR 雙連接配接部署架構)。部署架構選項如圖 3-21 所示。

其中,Option1 是傳統 4G 網絡架構,LTE 連接配接 EPC;Option6 是獨立 5G NR,僅連接配接到 EPC;Option8/Option8a 是非獨立 5G NR,僅連接配接到 EPC, 是理論存在的部署場景,不具有實際的部署價值,标準中不予考慮。
Option2/Option3/Option4/Option5/Option7 是 3GPP 标準以及業界重點 關注的 5G 候選組網部署方式,其中,Option3/Option4/Option7 是在 3GPP TR38.801 中重點介紹的 LTE 與 NR 雙連接配接的網絡部署架構選項。
3GPP R12 中已經提出了雙連接配接技術,與傳統 LTE 雙連接配接[有 3 種承 載類型:主小區組(MCG,Master Cell Group)承載、輔小區組(SCG, Secondary Cell Group)承載、MCG 分離承載]相比,LTE-NR 跨系統雙連 接新增了 SCG 分離承載。
MCG 承載是協定棧都位于主節點(MN,Master Node)且僅使用 MN 資 源的承載;SCG 承載是協定棧都位于輔節點(SN,Secondary Node)且僅使 用 SN 資源的承載;分離承載是指協定棧同時位于 MN 和 SN 節點且同時使用 MN 和 SN 資源的承載,MCG 分離承載是指僅 MN 與核心網資料面相連,資料 由 MN 分流至 SN;SCG 分離承載是指僅 SN 與核心網資料面相連,資料由 SN 分流至 MN,具體如圖 3-22 所示。
MCG 分離承載、SCG 承載、SCG 分離承載分别對應 Option3/Option3a/ Option3x 的 3 個部署選項以及 Option7/Option7a/Option7x 的 3 個部署選項, MCG 分離承載、SCG 承載分别對應 Option4/Option4a 的兩個部署選項(不存 在 Option4x 部署選項)。
候選的非獨立部署架構 Option3/Option7/Option4 具體介紹及優劣勢分析 如下。
1.Option3/Option3a/Option3x
Option3/Option3a/Option3x 部署架構如圖 3-23 所示。
LTE 作為 MN 提供連續覆寫(LTE 作為控制面錨點),NR 作為 SN 熱 點區域部署,更新 EPC 核心網,實作增強的業務體驗,NR 的使用者面可以通 過 LTE 與 EPC 間接連接配接。LTE 扮演了與核心網控制面連接配接錨點的角色,全 部的控制信令都是通過 LTE 下發,而使用者面資料通過 LTE 進行承載分離。 Opiton3、Opiton3a 和 Opiton3x 的主要差別在于使用者面路徑不同,使用者面分 别經由 LTE eNB、EPC、NR 進行分流。
優勢:NSA Option3/Option3a/Option3x 标準化完成時間最早,可較早提 供5G高速率,有利于市場宣傳;對NR覆寫無要求,支援5G NR和LTE雙連接配接, 可以帶來流量增益;網絡改動小,建網速度快,投資相對少。
劣勢:該方案可能需要建立 5G NR 與現有 LTE 基站的裝置廠商強綁定; 由于連接配接到 EPC 核心網,無法支援 5G 核心網引入的相關新功能和新業務。
适用場景:LTE eNB 作為 MN,NR gNB 作為 SN,适合于 5G 商用初期 熱點部署,能夠實作 5G 快速商用。
2.Option4/Option4a
Option4/Option4a 部署架構如圖 3-24 所示。
NR 作為 MN 提供連續覆寫(NR 作為控制面錨點),eLTE 作為 SN 提供 流量補充。核心網已經由全新的 5GC 取代,NR 成為 5GC 與 eLTE eNB 控制 面連接配接的錨點,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 LTE 基站是增強型的 eLTE eNB,可 以通過新空口 NG-U 接入 5GC 中。Opiton4、Option4a 的主要差別在于使用者 面路徑不同,使用者面分别經由 gNB、5GC 進行分流。因 NR 作為 MN 且 NR 帶 寬大于 eLTE,是以,标準架構中沒有考慮 Option4x 架構選項。
優勢:支援 5G NR 和 LTE 雙連接配接,帶來流量增益;引入 5G 核心網,支 持 5G 新功能和新業務。
劣勢:eLTE 涉及現網 LTE 無線的改造量較大,且産業的成熟時間可能會相對較晚;建立 5G NR 可能需要與更新的 eLTE 裝置廠商綁定。
适用場景:NR 作為 MN,eLTE 作為 SN,由 NR 提供連續覆寫,适合于 5G 商用中後期部署場景。
3.Option7/Option7a/Option7x
Option7/Option7a/Option 7x 部署架構如圖 3-25 所示。
eLTE 作為 MN 提供連續覆寫(eLTE 作為控制面錨點),NR 作為 SN 在熱點區域部署;LTE 基站更新改造為 eLTE 接入 5G 核心網,這種方式是 Option4/4a 的變體,差別在于控制面連接配接錨點的功能改由 eLTE eNB 承擔。 Opiton7、Option7a 和 Option7x 的主要差別在于使用者面路徑不同,使用者面分别 經由 LTE eNB、5GC、NR 進行分流。
優勢:對 NR 覆寫無要求,能夠有效利用現有大規模 LTE 資源;支援 5G NR和LTE雙連接配接,帶來流量增益;引入5G核心網,支援5GC新功能和新業務。
劣勢:eLTE 是指通過更新改造連接配接到 5G 核心網的演進 LTE 基站,涉及 LTE 基站的改造量較大,并可能涉及硬體的改造或替換(需提升容量及峰值速 率、降低延遲時間,并需要更新協定棧、支援 5G QoS 等),且産業的成熟時間可能 會相對較晚;建立 5G NR 可能需要與更新的 eLTE 裝置廠商綁定。
适用場景:eLTE 作為 MN,NR 作為 SN,适合于 5G 部署初期及中期場景, 由更新後的 eLTE 基站提供連續覆寫,NR 作 為熱點覆寫提高容量。
候選的獨立部署架構選項包括 Option2 和 Option5,如圖 3-26 所示。
1.Option2
Option2 通過部署 NR 接入 5GC,是獨立 5G 架構,也是業界公認的 5G 目标架構。
優勢:一步到位引入 NR 和 5GC,不依賴于現有4G網絡,演進路徑最短;全新的NR和5GC,能夠實作全部的5G新特性, 能夠支援 5G 網絡引入的所有相關新功能和新業務。
劣勢:5G 頻點相對 LTE 較高,初期部署難以實作連續覆寫,會存在大量 的 NR 與 LTE 系統間切換;初期部署成本相對較高,無法有效利用現有 LTE 基站資源。
适用場景:該架構作為 5G 系統的目标架構和最終形态,适合在整個 5G 商 用周期内進行部署。
2.Option5
在 Option5 方案中,LTE 需要更新改造為 eLTE,接入 5G 核心網。
優勢:能夠有效利用現有大規模 LTE 資源。
劣勢:eLTE 涉及現網 LTE 無線的改造量相對較大;更新現網 LTE 為 eLTE,綁定廠商。
Option2 與 Option5 比較。兩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空口層面,5G NR 采用新 型波形和多址、新的幀結構、新的信道編碼等技術,能實作更高速率、更低時 延和更高效率,改造後的 eLTE 與 NR 相比在峰值速率、時延、容量等方面依 然有明顯差别。NR 底層的優化和後續的演進,eLTE 都不一定支援。是以,不 推薦現網部署 Option5 架構。
從包括核心網和無線連接配接、覆寫方式、提供的業務和功能、互操作和切換、 終端和協定等多個方面,對于重點部署架構選項 Option3/Option7/Option4/ Option2 進行歸納總結,具體見表 3-1。
根據營運商 5G 商用部署進度計劃、可用頻譜資源、終端和産業鍊成熟情況、 總體建網成本等,營運商可以選擇不同的組網部署演進路線。由于 NSA 标準化 完成時間早于獨立部署,是以,營運商可以選擇優先部署 5G 無線網絡,或 SA 成熟時直接部署 NR 和 5GC。SA Option2 部署架構作為 5G 部署的終極目标架 構,總體可以歸納為兩大類部署演進路線,如圖 3-27 所示,每大類又可以細 分為多個典型的遷移路徑供選擇。
1.5G 商用初期直接選擇獨立部署架構
遷移路徑一(一步走方案):Option1 → Option 2。
Option1 → Option2,如 5G 建設初期具備直接部署 Option2 的條件,則可 以一步到位,建立 NR,接入建立的 5GC 中,能夠展現 5G 網絡全部性能優勢;不需要改動現網 LTE/EPC(需要支援 N26 接口互操作)。
5G 建網初期實作 5G NR 連續覆寫難度較大,成本較高。
2.5G 商用初期選擇非獨立部署架構,再向獨立部署架構演進
遷 移 路 徑 二( 分 步 走 方 案 ):Option1 → Option3x →(Option7x) → (Option4)→ Option2。
采用非獨立部署可以有 Option3/Option7/ Option4 共 3 種部署方式,不同 組合方式下的遷移路徑可能有多種選擇,可以根據營運商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 擇,最終演進到 Option2 目标架構。
5G NR 優先引入,基于 NSA Option3 開始部署,更新 EPC 為 EPC+; 後續引入 5GC,可選部署 Option7x/Option4;可同時部署多個 Option,如 Option3x(滿足 eMBB 需求)+ Option2(熱點部署,滿足部分垂直行業需求); 終端形态較多,需要支援多種制式。
部署 Option3x。5G 商用部署的頻率(6GHz 以下頻段主要是 3.5GHz 和 4.8GHz)相比 LTE 頻率(2.6GHz 頻段)會高,是以,NR 覆寫範圍相比 LTE 會有所減小。5G 商用初期主要為了滿足 eMBB 業務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現有 LTE 無線和 EPC 實作連續覆寫和移動性,NR 覆寫提升使用者面容量。
可選部署Option7/Option7a/Option7x。可以在Option3/Option3a/Option3x 部署後遷移到 Option7/Option7a/Option7x,将 LTE 更新到 eLTE,建立 5G 核心網;也可以直接在 5G 商用初期跳過 Option3/3a/3x 直接部署 Option7/ Option7a/Option7x。該方案的優勢在于,在利用 eLTE 廣覆寫優勢的同時, 可以使用 5G 核心網的相關進階特性。
可選部署 Option4/Option4a。Option4/Option4a 部署架構有較大可能 在 5G 部署中後期采用,随着 5G NR 逐漸實作連續覆寫,同時又可以将現網 eLTE 利用起來作為容量補充。
由非獨立部署架構演進到獨立部署架構的可選路徑示意如圖 3-28 所示, 5G NR 逐漸由熱點覆寫演進到 5G NR 連續覆寫,實作 5G 獨立組網架構。
SA 架構 Option2 是 5G 網絡建設的終極目标,能夠展現 5G 的全部技術優 勢并提供全部的 5G 網絡服務,NSA 架構作為 5G 部署的演進過程,最大優勢 是能夠在演進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 LTE 網絡資源,并能夠實作快速部署。但在 建網過程中也應盡量避免過長的 5G 整體演進路線,需要對網絡進行頻繁更新 和改造才能得到 SA,整體投資成本也會更高。
基于 5G 整體網絡部署演進路線選擇,核心網專業有兩種部署方式選擇: 如果采用 Option3/Option3a/Option3x 部署架構,需要将現網 EPC 更新為 5G NSA,如果采用其他部署架構選項(Option2、Option4/Option4a、Option5、 Option7/Option7a/Option7x),則均需建立 5G 核心網。
1.EPC 更新為 5G NSA
如果采用 Option3/Option3a/Option3x 部署架構,需要對 EPC 進行軟體 更新(含 MME、SAE-GW、PCRF、HSS、CG 等網元),主要包含支援雙連接配接、 QoS 擴充、5G 簽約擴充、NR 接入限制、計費擴充等方面。
為實作統一的資料管理和政策管理,需要對現網全部 HSS、PCRF 進行升 級,為盡量減少對于現網無線 LTE 基站的更新改造,建議更新 POOL 内全部 MME 裝置,可按需更新改造部分 SAE-GW 裝置(MME 和 DNS 根據 UENR-CAPABILITY 為 5G-ENABLED 的 UE 選擇 NSA-GW)支援 5G NSA 功能及 5G 大資料帶寬,并按需更新部分 CG 裝置。
雲化的 5G NSA 核心網後續可以進一步平滑演進到 5G 核心網。
2.引入 5G 核心網
5G 核心網采用服務化架構、支援網絡切片、分布式部署、需基于 NFV 雲 化形式部署。基于雲化建立方式及 VEPC 向上更新方式,部署 AMF、SMF、 PCF、UPF、UDM、NEF、NRF、NSSF 等 5GC 網絡功能,如圖 3-29 所示。
基于不換卡不換号原則,為實作統一的資料管理和政策管理,5G 核心網引 入之初,需要首先考慮實作融合 UDM/HSS、融合 PCF/PCRF,涉及現網存量HSS 和 PCRF 裝置。
部署融合 SMF/PGW-C 實作統一會話管理錨點,部署融合 UPF/PGW-U, 實作統一使用者面的錨點,保證業務連續性。AMF 和 MME 之間通過 N26 接口 進行控制面互通,傳遞上下文等互操作資訊,以實作5G核心網與EPC的互操作。
3.5G 核心網與 EPC 融合演進,實作統一核心網
5G 部署中後期,随着 5G 業務發展及傳統 EPC 裝置的老舊退網,核心網 逐漸實作全雲化,EPC 逐漸向 5G 核心網遷移。EPC 和 5G 核心網能夠部署在 相同的雲化基礎設施上,VEPC 向上更新支援相應 5G 核心網功能,建立 5G 核 心網向下相容相應 EPC 網元功能,最終實作統一融合核心網,通過網絡切片滿 足三大業務場景需求。5G 與 EPC 融合核心網同時支援 NSA 和 SA 多種接入方 式,具體如圖 3-30 所示。
5G 網絡選擇獨立部署還是非獨立部署及演進路線,是各營運商在引入 5G 網絡時必須面臨的關鍵問題。各營運商應根據自身網絡情況、5G 商用部署時間 計劃、終端及晶片産業鍊支援情況、頻率資源和覆寫政策、建網成本等多方面 關鍵因素進行權衡考慮,選擇适合自身的 5G 整體演進路線,為使用者提供更優 質的網絡服務。
| 3.6 5G 網絡重構關鍵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