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是指能向網絡使用者提供特定服務的軟體和硬體。這個伺服器的定義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伺服器的作用是為網絡提供特定的服務,而人們通常會以伺服器所能提供的服務來命名伺服器,如提供檔案共享服務的伺服器稱為檔案伺服器,提供列印隊列共享服務的伺服器稱為列印伺服器等;另一方面,伺服器是軟體和硬體的統一體,特定的服務程式需要運作在特定的硬體或一般通用的微機上才能完成服務功能,由服務程式完成服務政策,并通過硬體實作所需的服務,如檔案服務依靠大容量硬碟,列印服務需要高速列印機。
由于整個網絡的使用者均依靠不同的伺服器提供不同的網絡服務,是以,網絡伺服器是網絡資源管理和共享的核心。網絡伺服器的性能對整個網絡的共享性能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1) 按網絡規模劃分
按網絡規模劃分,伺服器分為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2) 按架構劃分
按照伺服器的結構,可以分為CISC架構的伺服器和RISC架構的伺服器。CISC架構主要指的是采用英特爾架構技術的伺服器,即我們常說的“PC伺服器”;RISC架構的伺服器指采用非英特爾架構技術的伺服器,如采用Power PC、Alpha、PA-RISC、Sparc等RISC CPU的伺服器。RISC架構伺服器的性能和價格比CISC架構的伺服器高得多。近幾年來,随着PC技術的迅速發展,IA架構伺服器與RISC架構的伺服器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使用者基本上傾向于選擇IA架構伺服器,但是RISC架構伺服器在大型、關鍵的應用領域中仍然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3) 按用途劃分
按照使用的用途,伺服器又可以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如實達的滄海系列功能伺服器。
4) 按外觀劃分
按照伺服器的外觀,可以分為台式伺服器(又稱“塔式伺服器”)、刀片式伺服器和機架式伺服器。
伺服器系統的硬體構成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電腦有衆多的相似之處,主要的硬體構成仍然包含如下幾個主要部分:中央處理器、記憶體、晶片組、I/O總線、I/O裝置、電源、機箱和相關軟體。這也成了選購一台伺服器時所主要關注的名額。
伺服器CPU,顧名思義,就是在伺服器上使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接觸過區域網路絡的讀者一定知道,伺服器是網絡中的重要裝置,要接受成千上萬使用者的通路,是以對伺服器具有大資料量的快速吞吐、超強的穩定性、長時間運作等嚴格要求。是以才将CPU比喻成計算機的“大腦”,同時CPU也是衡量伺服器性能的首要名額。目前,伺服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統來區分,通常分為CISC型CPU和RISC型CPU兩類,後來又出現了一種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集架構)指令系統的CPU。
資料來源:
•鄂大偉主編.計算機網絡與應用技術.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年01月第1版.
•李丕賢,劉德山主編.大學計算機基礎.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