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 | 阿裡雲如何用“科技抗擊疫情”

對話 | 阿裡雲如何用“科技抗擊疫情”

​2020年春節,我們看到太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醫護人員放棄假期奔赴武漢,深入一線救死扶傷;配送小哥穿行于空無一人的街道,隻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資;教育工作者拿起手機義務直播教學……而在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阿裡技術團隊做了哪些事情?今天,阿裡妹整理了阿裡雲智能市場營銷&公共事務部總經理劉湘雯與今日頭條微訪談的對話内容,與大家分享阿裡人在對抗疫情中的故事。

Q:疫情徹底改變了這個春節,您和其他阿裡人是如何度過這個春節的?

劉湘雯:春節原本計劃提前兩天休假,陪陪家人。随着疫情的發展,整個春節都進入了戰鬥狀态,人是忙碌的,心是被感動和被滋養的。

1月25日,阿裡巴巴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阿裡巴巴經濟體包括B2B、菜鳥、釘釘、盒馬等全線動員,忙着全球采購、物流運輸、保障民生商品,全力在特殊時期快速響應各類需求。我們雲智能首先是保障特殊時期雲上客戶的各種突發需求,把解決方案、産品、工具更好優化,快速高效地服務更多的政府、企業和個人開發者,尤其是在防疫資訊系統搭建、疑似病例檢出、加速疫苗研發、中小企業在家辦公、大中國小校停課不停學等應急科技項目的上線。原本分散各地,甚至之間沒有過交道的團隊和同僚,因為“現在是救人的時候”這個淳樸的目的,快速形成釘群項目組,持續戰鬥,確定有項目,有結果。

對話 | 阿裡雲如何用“科技抗擊疫情”

Q:在您看來,疫情階段,企業會面臨哪些困難?

劉湘雯:雲智能平台上有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我們的“雙創”也在服務近30萬的小微企業。疫情對這些兄弟姐妹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有效市場需求的暫時性下降、複工以及複工後潛在的招工難、原材料/物流等社會化産業鍊暫時停滞的影響。同時,我們也看到平台上也有不少在做線下業務線上化的中小企業在迅速崛起。是以,在此,我也想呼籲,第一,作為企業,我們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産”,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有序、有效的積極想辦法恢複生産。第二,政府和金融機構從企業切實發展需要和實際困難出發,出台和落實扶植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第三,持續推動企業轉型更新,加快推動中小企業的資訊化、網絡化、資料化,支援中小企業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業務創新和科技創新。我相信,風雨之後的彩虹更絢爛,一起加油。

Q:阿裡雲通過哪些技術手段幫助抗擊肺炎疫情?

劉湘雯:“科技抗擊疫情”是我們雲智能在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主線,說幾個案例,也期望更多有需要的機構了解,期待能夠多為“減少感染、加速救治”做一些貢獻。

第一,阿裡達摩院與浙江疾控中心合作,開發出智能化全基因組診斷和分析系統,使用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将原來數小時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并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系統由建庫儀、測序儀、AI分析系統組成,其中的AI分析系統采取軟硬一體機方式進行部署,符合資料保密要求,便于采購和運輸,适合規模化部署到省級疾控中心和疫情嚴重的市級疾控中心。

第二,面向研究新冠病毒疫苗及特效藥研制的科研機構,阿裡雲提供了大規模算力、深度學習算法支撐以及降低專有軟體使用成本。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及特效藥時,在病毒來源分析、病毒結構獲知、尋找病毒蛋白質實效的小分子及疫苗安全性試驗等方面,需要強大高性能計算和高通量計算能力。新冠病毒疫苗及特效藥研發中需要使用大量專用軟體和應用,例如醫學專用軟體、三維結構重建軟體、分子動力學軟體等,雲市場的模式能有效降低這些軟體的單次使用成本。我們也推薦相關科研工作者通過“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的公共服務平台展開研究。

第三,我們支援了浙江、河南等20個省市不同級别政府部門建設疫情管理系統,實作疫情傳播過程的智能分析和管控能力線上化,這些系統包括回溯确診人員的密接時空點、發熱門診資訊管理系統、流動人群管理系統,對疫情防控提供及時的回報,大大降低了一線抗擊疫情組織工作的壓力。

第四、釘釘“線上辦公”,向1000萬家企業群組織免費開放全套的“在家辦公”系統,包括工作群組、視訊會議、電話會議、群直播、群簽到、公共月曆、組織通訊錄、線上文檔、線上審批等功能。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600萬家企業組織在使用。同時,釘釘聯合優酷發起“在家上課”計劃,目前,已有廣東、河南、山西、山東等20多個省份的中國小校加入了這一計劃。

對話 | 阿裡雲如何用“科技抗擊疫情”

Q:全民抗疫情,我們看到消費和商業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您認為“這家辦公”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辦公的主流方式嗎?阿裡在這方面有什麼資料可以與我們分享嗎?

劉湘雯:現在我們的同僚們還在全力以赴的做好産品技術服務,保障客戶。2月3日這個特殊的開工日,釘釘上有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2億員工線上開工,阿裡的技術系統再次迎來一個峰值考驗。峰值考驗意味着解決問題、觸發創新、系統更新。相信在此之後,遠端辦公的普及程度和使用頻率都會大幅度提升。在這個程序中,不僅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很多創業型企業也能在個性化功能和細分人群市場找到機會。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家辦公”不是個單純的技術系統問題,它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讓組織線上,組織的溝通、協同、業務、生态都線上,組織管理更加透明,每一個人的優秀被大家更快速看到。

**Q:有人認為,疫情過後整個社會将重新審視技術的價值。在您看來,技術價值是什麼?

**

劉湘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各類創新領域中,作為第一生産力的科技創新對生産關系起着決定性作用。我想這一點是不變的,我們雲智能和達摩院也會在科技創新賽道上持續投入,用我們的科技産品和解決方案,服務更多的機構、企業、開發者。

疫情期間,全國的科技工作者在醫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數字政府、教育等領域有很多應急實踐,疫情過後,其中的積累一定會有沉澱和成長,成為長期服務社會的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