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 空口資源綜述
3.1.4 Numerology
| 3.2 時域結構 |
在時域,NR 支援基于符号靈活定義的幀結構,以滿足各種時延需求。在LTE TDD 中,共定義了 7 種幀結構、9 種特殊子幀格式,見表 3-5 和表 3-6。可以看到,LTE TDD 幀以 5 ms 和 10 ms 為周期,且以準靜态配置為主,在高層配置了某種幀結構後,網絡在一段時間内均采用該幀結構。不同于 LTE TDD,NR 為滿足更細顆粒度的排程需求,更多的是定義大量的時隙格式。并且 NR從一開始設計就支援準靜态配置和快速配置,支援更多周期配置,如 0.5 ms、0.625 ms、1 ms、1.25 ms、2 ms、2.5 ms、5 ms、10 ms。此外,時隙中的符号可以配置為上行、下行或靈活符号,其中靈活符号可以通過實體層信令配置為下行或上行符号,以靈活支援突發業務。

3.2.1 自包含時隙/子幀
如圖 3-14 所示,NR 中的時隙可配置為 3 種類型,其中 Type 1 為下行時隙,Type 2 為上行時隙, Type 3 為靈活時隙。 Type 3 又稱為自包含時隙(Self-contained Slot),具體可細分為 DL-dominant 時隙和 UL-dominant 時隙。DL-dominant 時隙中的上行傳輸符号可用于上行控制資訊以及參考信号 SRS 的傳輸,同理,UL-dominant 時隙中的下行傳輸符号可用于下行控制資訊的傳輸。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通信系統中,自包含特性是指接收機解碼一個基本資料單元時,無須借助其他基本資料單元,自身就能夠完成解碼。對應在 NR中,其自包含特性使解碼一個時隙或一個波束内的資料時,所有的輔助解碼資訊,例如參考信号 SRS 和 HARQ ACK 消息,均能夠在本時隙或本波束内找到,而不需要依賴其他時隙或波束。而在 LTE 中,由于不具備自包含特性,基站或終端在解碼某一時隙或波束的資料時,需要緩存其他時隙或波束的資料,這相應地要求 LTE 基站或終端增加額外的存儲硬體配置,同時承擔額外的非本時隙或波束的計算負荷。是以,可以說,NR 的自包含特性降低了對基站及終端的軟硬體配置要求。
此外,NR 的自包含特性也能夠實作更快的下行 HARQ 回報和上行資料排程,以及更快的信道測量。例如,在某個 TDD 制式的 NR 幀中,如圖 3-15 所示。針對一個長度為 14 個 OFDM 符号的自包含時隙,下行控制資訊和參考信号 SRS 可以放在時隙的前部,當終端接收到下行資料時,已完成對下行控制資訊和 RS 的解碼,随即能夠開始解碼下行資料。根據下行資料的解碼結果,終端能夠在上下行切換的保護時間 GP 内,準備好 HARQ ACK 等上行控制資訊。一旦切換到上行鍊路發送時間,可以随即發送上行控制資訊。這樣,基站和終端能夠在一個時隙内完成資料的完整互動,降低 RTT 時延。此外,自包含特性也使 SRS 能夠在更小的周期内發送,而無須像 LTE 一樣等待下一子幀的最後一個符号。更小的 SRS 發送周期有助于快速跟蹤信道的變化,提升 MIMO性能。
通過符号級的時隙配置,同一個子幀中也能同時包含 DL 資訊、UL 資訊和保護間隔(GP),即構成自包含子幀,如圖 3-16(a)所示。但考慮到自包含子幀對終端硬體處理的延時要求很高,較低端的終端可能不具備相應的硬體能力,圖 3-16(b)給出了較低要求的方案。這種方案中,HARQ 回報有更多的時間餘量,進而降低了對終端硬體處理能力的要求。并且,這種配置很容易通過信令訓示終端進行支援。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包含時隙/子幀的配置中,如果存在頻繁的上下行切換,将帶來較大的 GP 開銷。
上下行時隙/子幀的實際配比由高層參數指定,可通過多層嵌套配置,也可以獨立配置,如圖 3-17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