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新經濟來襲,“全面上雲”勢在必行​

2018年夏,優酷港劇場的觀衆感受了一次“黑科技”的魅力:上百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港片在阿裡雲的AI圖像處理能力和創新算法支援下,模糊的畫面和斷斷續續的語音都得到修複,并在上線後給觀衆賞心悅目的觀劇體驗。

刷劇的暢快體驗隻是科技所帶來便利的冰山一角。如今,随着AI、大資料、雲等新興資訊技術引領新一輪變革,中國消費者的生活也在發生巨變。僅就餐飲行業而言,基于網際網路技術的數字化完全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堂食體驗。根據BCG報告,手機點餐、電子排單、移動支付、會員營運到掃碼排隊的閉環營運體系已經在200多個城市的超過60萬家餐飲門店得以實作,這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難以想象的。

中國消費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已經遙遙領先,消費者的數字化習慣也已形成,消費路徑呈現出線上線下不斷融合和頻繁切換轉化的趨勢。在高度數字化的經濟形态下,線上與線下的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體驗。

是以中國使用者對基于網際網路的産品和服務有了更高要求,迫使網際網路公司提供最高品質服務,并幫助垂直行業不斷加碼新業務、開拓新管道,豐富消費者端數字型驗、建立完善産品矩陣的同時,也能主動出擊,更好地應對來自不确定性和未知市場的風險。即便網際網路企業本身也在向線下延伸,呈現出“硬體化”的趨勢,比如擁有IOT硬體全家桶的小米和制作翻譯機的網易。

不确定時代的網際網路挑戰

複雜多變的新商業環境對企業的算力和資料技術水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難度挑戰,特别是對引領技術進步的網際網路公司。在2020年新經濟的關口,面對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的迅速變遷和演進,企業必須向更快更新的商業模式疊代,但前提條件是,提供創新基礎能力的網際網路企業要完成以下幾大要務。

1.直面“向技術要紅利”的轉折點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以往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三種類型的紅利: 資本紅利、人口紅利、模式紅利。但到了2020年的轉折點,中國人口紅利見頂。資料顯示,到2019年9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使用者規模已達到11.33億,全年隻增長了238萬,增長率僅為1.3%。此外,近年來,除了基于網際網路+思維的共享經濟外,由網際網路驅動的創新商業模式近乎于零,所謂的新模式再也不能引發資本市場的喧嚣。

在這一背景下,網際網路企業隻能修煉内功,依靠“技術紅利”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但如何向技術要紅利,阿裡雲研究中心指出,隻有像擷取水電煤似的解決技術基礎設施問題,才能更好地專注于做企業自身的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挖掘企業自身業務優勢,而技術的基礎設施應是穩定高效的雲。或者說,隻有上雲,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基礎能力和技術生态的支撐,進而釋放新一波商業紅利。

2.将資料的原油轉化為動力

雖然現在整個經濟系統的複雜性呈曲線上升趨勢,但根據資料和公司調研,僅憑傳統IT架構的解決方案,公司的反應速度幾乎無法追上整個經濟系統複雜性的上升速度。特别是在智能科技裝置無處不在、消費者資料無時無刻都在生成的今天,企業隻有快速擷取、部署和應用智能的大資料技術,才能用新的方法和場景,基于準确的客戶洞察創造獨特的客戶價值,真正進入由資料決策驅動的新經濟。

2020年新經濟來襲,“全面上雲”勢在必行​

正如阿裡巴巴董事長張勇所講,資料已經成為今天這個時代的原油,而算力和資料技術就是将原油轉化為動力的引擎。但對絕大多數企業,要想有效利用這些資料,必定會面臨諸多挑戰。即便是已有大量數字化資料、資料從“出生”就線上的網際網路公司,也面臨大規模資料協同和處理的艱巨任務,同時必須降低IT的人工和維護成本,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上雲。

3.長期主義與永續連接配接

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追求“現象級産品”和“暴增式營收”,但到了2020年,現有網際網路産品已經基本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很難有新産品能打破現有格局,在存量市場中高速發展。阿裡雲研究中心認為:“網際網路公司必須将“短平快”思維模式轉變為“長穩準”,探讨安全、成本、組織等商業要素的長期主義,增強企業穩定性和韌性。”

在新經濟背景下,要想實作長期主義的勝利,企業就必須以資料驅動業務,實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微粒化營運模式。如今,企業必須保證明時與客戶進行溝通和獲得回報,并基于客戶資料,在客戶需求出現的那一刻,甚至更早之前,就着手應對。

對網際網路企業而言,要實作永續連接配接,應確定完成三大目标:1)進入海外市場時,和不同地域的消費者建立無縫連接配接,保持網際網路企業業務連續性;2)在遇到網絡安全風險,甚至是網絡坍塌時,保證面向客戶的服務持續可用;3)不論在企業内部,還是與外部合作夥伴,都保持緊密合作,進而確定與客戶永續連接配接。

不論是長期主義的挑戰,還是永續連接配接的問題,答案最終指向能夠保證網絡流暢不間斷、長期有效留存客戶的強大雲基礎設施。

全面上雲直擊痛點,重新開機增長引擎

在數字經濟時代,全面上雲幫助企業持續保持增長甚至加速增長,并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對網際網路企業而言,全面上雲優勢更為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獲得技術紅利的最佳管道

雲提供了最穩定的技術基礎架構,幫助網際網路企業能應對不斷變化的業務形态、消費者需求和持續變化的複雜經濟體系,進而修煉業務内功。以2019年阿裡巴巴的雙11核心系統100%上雲為例。阿裡雲在雙11交易峰值再創新高的極端壓力下,以自主研發的“飛天雲作業系統”為核心的阿裡雲完整承載了世界最大商業系統,完美應對了極端業務洪峰,并向業界展示了全面上雲帶來的巨大技術紅利。

在垂直領域中,滬江教育攜手阿裡雲開啟了雲上之路。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語學習門戶,從2001年創辦到現在有着長達18年的線下IDC使用習慣,但滬江每年在基礎運維上的投入居高不下;問題主要在于,基于IDC機房部署的運維系統缺乏彈性。為按需按增量購買服務,滬江與已有成熟服務體系的阿裡雲合作,在3個月内,将近千個業務服務,外加資料庫、基礎配套等雲下服務全部遷移到雲上,12月31号将最後一台IDC伺服器關停下線。滬江現在可以貼合業務流量曲線準備計算資源,實體環境也實作零人力投入,成本顯著優化。此外,雲上的高可用技術版本和架構也提高了可用性和安全性,并釋放了作業系統、虛拟化等基礎技術棧資源,讓滬江可以聚焦到業務和創新。

在硬體化的探索方面,雲也為硬體創新和使用者增值帶來技術紅利。小天才品牌是兒童電話手表市場的上司品牌。通過與阿裡雲的緊密深度合作,小天才已将學生平闆核心業務容器化上雲;手表網際網路業務正在規劃同城雙機房災備,來實作手表網際網路業務的高可用性。小天才正利用阿裡雲的天貓精靈語音AI、圖像AI技術及多模态互動能力,為自身電話手表、學生平闆産品加碼新功能,給兒童使用者及其家長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2.輸出“即拿即用”的資料能力

網際網路企業有巨大資料量,完全自主開發建設資料服務體系難度非常大。對網際網路公司而言,與其賭一場勝算未知的資料之戰,不如全面上雲直接即拿即用,快速有效地進行資料創新,産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體驗更好、細分度更高。

以親寶寶 APP與阿裡雲的合作為例。在母嬰領域,将最有價值的育兒知識精準推送給不同家庭的父母以及祖輩,需要大資料及算法的力量。親寶寶在與阿裡雲合作後,可以直接利用阿裡雲大資料的産品技術和服務能力,快速建構大資料營運體系。

以前親寶寶在一個育兒推薦版本的歸整計算中,僅身高體重的計算就需要兩到三周,轉到雲上後兩個小時就足夠了。這樣的運算提升也促進了其他業務子產品的提升,比如親寶寶的親子小報子產品,在使用千人千面的大資料推薦方案後,整體子產品的閱讀時長提高了近 60%。

3.提升可用性和穩定性,建立長期客戶關系

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在消費者時間高度碎片化的新商業環境中,與客戶永續連接配接是技術團隊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技術難題之一。

羅輯思維團隊于2016年5月推出的知識型APP——得到,選擇用雲攻克了這一難題。得到在正式上線後,使用者量快速進入了井噴期,但背後的技術團隊是以承受了巨大壓力。為保障服務的可用性和穩定性,得到團隊與阿裡雲合作,全面更新自身的雲原生架構,核心業務全部實作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務改造,應用傳遞和運維靈活性随後大幅提升。

如今,得到可從容應對業務高峰并達到了很好的成本效益。特别在備受關注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活動準備期間,得到技術團隊在阿裡雲技術的支援下,确定了最具成本效益的雲計算資源用量。阿裡雲技術團隊則通過監控平台基礎資源的運作名額,確定客戶在重大營銷事件期間也能得到 7×24 的穩定高性能的服務體驗。

2020年新經濟來襲,“全面上雲”勢在必行​

與客戶的無縫連接配接在網際網路企業出海發展時,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以主要布局海外市場的莉莉絲遊戲(Lilith Games)為例。随着國内市場的飽和,莉莉絲等一衆遊戲廠商都瞄向了全球市場,并利用自身在移動遊戲領域的技術和營運經驗積累,取得優異成績。

在全球與客戶實作有效連接配接的背後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援。比如在全球推廣拳頭産品《劍與遠征》的過程中,莉莉絲将重要業務和技術都托管在阿裡雲上,短短幾個月後,該遊戲收入超七成已來自歐美市場,并已經進入過全球78個地區iOS遊戲暢銷榜TOP10。現莉莉絲遊戲旗下《劍與遠征》《萬國覺醒》已累計6000萬海外使用者,獲得中國手遊發行商出海收入Top3的好成績。

2020年新經濟來襲,“全面上雲”勢在必行​

未來十年,雲必然成為企業“标配”

目前中國仍有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出于各種考量選擇部分上雲,其他行業的公司更是對全面上雲頗為忌憚。阿裡雲研究中心報告顯示,部分上雲意味着企業需要同時維護兩套IT系統,雲上和線下傳統IT團隊的知識和技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在雲上獲得的技術能力無法線上下貫通。第二,傳統IT造成的浪費,失去在雲上創新和擴充的靈活性支援。是以,随着雲技術的疊代創新、成本效益的不斷優化和雲上資料安全性得到認可,全面上雲是企業必須也必然考慮走上的道路。

阿裡雲認為,新經濟的下半場,雲已經成為核心引擎。如果說1998年到2008年是網際網路成為各個領域公司标配的十年,2008年到2018年是移動網際網路成為标配的十年,那麼2018年到2028年則是雲計算成為各行各業公司标配的十年。

“萬企上雲”将不隻是一句口号,而會成為現實。在浩浩蕩蕩的上雲熱潮中,阿裡雲正領跑中國雲計算市場,并将越來越多合作夥伴帶到雲上,線上形成全新的協同效應和巨大的生态對接能力,共享雲上福利。

劉筱薇 | 文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進階編譯劉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