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小時候我們都想當科學家,隻有他做到了——對話阿裡雲 MVP朱祺

簡介:對朱祺我是好奇的。初次交流時,僅限于一個積極活躍、涉獵廣泛的印象,擁抱新技術的傳統業者。後來讀過他許多文章,發現在很多領域,幾乎是“凡我所及,必有朱祺”。我非常驚訝,一個人是怎樣用有限精力投入到無限研究中的,頓覺此人Young & Powerful,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

以下為朱祺的專訪内容,歡迎收看(約3分鐘)。

當愛好成為職業

大資料本身也是我的業餘愛好之一,是以并不會枯燥,也不會計較精力投入問題,我差不多除了睡覺都在研究這些。進行各個行業領域研究的時候,首先想一下自己需要得出的結論目标方向,然後去分析下結論會是什麼,沒有方向确立的話經常想着想着會偏題,是以目标先明确再去思考其中的過程,最終得出結論。迅速了解跨界行業的最好辦法是和不同行業的朋友聊天,因為書本上的知識有時會和實際情況有差異,是以和朋友讨論是最好的辦法。另外我想說的就是阿裡雲 MVP是我最為珍視的頭銜,當然也有責任去推動資料變革。

有一個項目比較有意思。之前網上有觀點說特征分析如果做得好,不用了解生産過程也能設計出很好的算法。于是我把自己實驗資料集的标簽全部删掉,用PCA(主成分分析算法)又試了一下,準确度其實還真差不多。但是經過仔細思考,其實了解生産過程必要性在于算法的選擇精準,而不是在于特征值怎麼去處理,在了解生産過程或者業務流程的基礎上設計出的算法是有靈魂的。

轉載:小時候我們都想當科學家,隻有他做到了——對話阿裡雲 MVP朱祺

雲計算賦能行業互通

各種技術的選擇和疊加代表着需要增加投資,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會遇到一些普遍問題。比如雲計算的應用,投資會産生多少回報,這個回報未必是金錢,也可以是工作效率。數字化轉型是長遠趨勢,是必然,但是目前需不需要,需要到什麼程度,新技術的采用能夠産生什麼價值,各方面始終有不同意見。最簡單的争議比如在計算量能夠被滿足的時候,本地IDC機房雖然之前伺服器買多了,但是現在要做私有雲,又要增加投入,更有可能伺服器不滿足要求需要更新,那這個投入是不是值得。如果本地IDC的伺服器能夠部署,那麼雲計算就能夠提高效率避免新購伺服器。

很多行業是相通的,比如能源行業,特别是電力行業,和智慧城市、智慧建築和智慧園區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最典型的阿裡雲的千島湖資料中心和張北資料中心,網上宣傳視訊都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節能,各種節能方式包括對于伺服器的改進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就聯系到了電力行業。是以個人還是很喜歡跨界研究,利于開闊眼界和深度思考。不止是反哺自己所在的電力行業,更是融合,包括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能和區塊鍊技術對于電力行業的賦能,也包括了本行業同其他行業的融合。王堅博士說雲計算就像電力資源一樣,是基礎設施,阿裡的五新中,新能源的能源指的是資料,那作為被參照比較的無處不在的電力,本身就有能結合資訊技術加深同其他行業進一步融合的提升空間。

資料驅動時代,關注人類需求

我對電商行業也做了不少研究。第三次資訊時代開始的時候雖然中國還是落後歐美一些,但目前這個差距至少在大資料方面已經沒有了,并且部分領域還是領先的。資料驅動時代到來,中國幅員遼闊形成的天然優勢就是資料量大。在領先的領域中,電商和社交非常明顯的領先于國外,很多先進算法在這兩個領域中已經實踐過并且取得了成功,這個代表雖然其他行業還沒有使用但可能會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最近對大健康很感興趣,業餘會看看大健康産業的布局、資料的類型和常用的算法等,沒有特别的目的,就是感覺這個産業如果資料驅動能夠做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價值的,畢竟生存是人第一需求。

阿裡雲 MVP朱祺還是PADI潛水教練,這項運動幫助放松,也培養克服恐懼、勇往直前的精神。擁抱變化,勇于探索,因為相信,是以看見。這是朱祺的最好寫照,阿裡巴巴的好朋友。

原文:

小時候我們都想當科學家,隻有他做到了——對話阿裡雲MVP朱祺

原文作者:

就是陸離

(阿裡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