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可謂是當下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一切都要用資料說話,對于企業決策更是如此。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資料在企業向數字化轉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努力成為資料驅動型企業,通過資訊化ERP系統的應用提升數字化時代下的全新競争力。
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可以用“資料就緒指數(DRI)”來展現,資料就緒是指企業通過廣泛運用分析,使資料成為業務核心要素的能力。根據Tableau Software與 IDC聯合釋出的報告顯示,資料就緒程度高的企業的業績平均比落後的企業高出90%,中國市場企業資料就緒指數在亞太地區排名第六,目前隻有20%的企業處于資料就緒的領先地位。
從報告可以看出,資料就緒度對企業績效及業務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可從人才相關因素、流程、技術及管理這五個方面,判斷企業資料就緒情況。從管理的角度,企業通過應用資訊化ERP管理系統能夠從憑個人直覺做決策轉向以資料驅動決策,實作數字化轉型更新。

企業管理:“憑個人直覺做決策”VS“以資料驅動決策”
傳統行業的資料就緒程度較低,其中的大多數企業管理層通常憑個人直覺與自身的經驗來做決策,或者是依靠傳統的資料分析,即基于曆史記錄和現階段産生的資料分析報告來做決策。以上都屬于較為主觀的決策方式,定位不夠準确,過于片面,存在一定的風險,無法發揮資料的真正價值,容易發生決策失誤。
而以資料驅動決策則通過采集海量資料,将相關資訊進行整合提煉後,形成科學決策模型,當新情況發生時,可以用模型直接進行決策。無論是對市場的洞察、使用者需求的挖掘、産品分析還是商機的把控,都能獲得更加精細、可靠、高價值的資訊,進而做出最有效的科學決策,得到更進一步突破和發展。與憑個人直覺做決策相比,資料驅動的可靠性與及時性更能作為決策依據,是驅動企業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資訊化時代ERP:推動企業資料驅動轉型,讓決策更加精準
企業應該将資料驅動納入決策流程,為企業的管理和業務發展提供價值。新一代ERP如8Manage,以靈活、速度且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幫助企業建構資料驅動體系,從技術、管理和流程上提升資料就緒度,實作數字化轉型。提供項目、采購、供應商、客戶、售後、财務、人才等管理功能,通過資料科學管理企業各項經營活動,以實時精準的資料,使決策水準得到最大化提升。
一體化管理:打造結構化、可靠、互聯的資料
對于企業資料與消費者資料所存在的非結構化、不可靠及不關聯的問題,一體化管理架構會通過适當的數字化為企業生成和維護結構化資料,保證企業資料的可靠性和關聯性。幫助企業從未打通的筒倉式數字化或部分打通的數字化,提升到完全打通的一體化管理,達到更高水準的決策支援和管理效率,使企業與客戶、合作夥伴及供應商的資訊與業務直通式處理,做出優化的決策。
資料精細化及真實性:降低交易中由不信任所産生的成本及延遲
交易的真實性是確定利益産生的前提,企業管理系統除了提供相關的資料分析外,還需要達到資料精細化的程度。如果資料是“粗糙”的,需要人工追蹤,且無法分辨真僞,僞資料的産生會給企業帶來無法補救的損失。8Manage采用“四眼原則”(雙重稽核機制)模式及金融交易系統的實時直通式處理,通過獨特的實時交易型的事務處理技術,能夠保持資料的完整性,能防僞讓人誠實,保持交易的真實度,進而降低成本。
企業管理資料分析、學習、決策及行動能力
資訊化時代ERP内置行為資料統計功能,有效捕獲項目、銷售、采購、服務等微觀行為資料,為企業和機器學習提供有用的行為統計資料。企業能夠快速及準确地擷取自己或員工、客戶夥伴及供應商的微觀行為統計資訊,讓客戶、供應商、員工之間以及服務提供商保持誠實的同時,也有自我主動性的空間。企業可充分利用這些資訊進行人工智能的深入學習,進而自動識别企業行為,得到改進的方法。
時代在進步,在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如果不懂得利用資料,還停留在人工或者簡單電腦化的思維中,将注定會被淘汰。資訊化時代ERP可以幫助企業從現時的數字化、精細化及一體化的水準快速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快速提升企業競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