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任何人都可能會因為一件事而引發轟動,并且讓無數的人都得知這樣的消息。然而,在通訊極其不發達的古代,想要做到聲名遠揚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在明朝卻有人輕松的做到了,他在朝堂之上,将一名錦衣衛的頭子當場打死,并從此便揚名立萬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事情要從明英宗開始說起,當時的皇帝明英宗因受到了權閹王振的撺掇,便禦駕親征,而後卻引發了被打得全軍覆沒的慘禍,并且還因為此戰,明英宗朱祁鎮淪為了敵方的俘虜,是以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整個北京城亂作一團。

而在明英宗被俘時,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日那天,大明朝的臨時上司,監國郕王朱祁钰召開了緊急朝會。當時的郕王朱祁钰在午門攝理朝政,而群臣則是彈劾了王振的誤國之罪。但是還沒等到大臣把彈劾的奏疏讀完,朱祁钰便命大家出去待命。
為此,衆人都伏地痛哭,請将王振滅族。當時與會官員的情緒都很激動,很快的就哭聲震天了,他們一緻認為,留着王振就是對于國家的一個禍害,必須除掉。
而偏偏就是在這節骨眼上,當時的錦衣衛指揮馬順受錦衣衛訓示,竟跳出來呵斥群臣,這個人明英宗十分寵愛的一個特務頭子,同時也是宦官王振的鐵杆心腹。
是以,對于這樣的一個人物跳出來說出如此言論,讓臣子王竑感到非常憤怒,于是他奮臂而起,抓住了馬順的頭發說:“你們這幫奸黨,論罪當誅,現在還膽敢這樣?”不僅如此,他一邊罵完之後還咬往了馬順的臉,接着衆人都跟着一起擊打馬順,就這樣當場把他打死了,朝班大亂。
對此,郕王感到非常害怕,于是他馬上起身想走,但是王竑卻率群臣跟在他的後面。沒辦法脫身的朱祁钰,隻好讓宦官金英問他們想說什麼。
而王竑說:“宦官毛貴、王長随也是王振的黨羽,請依法治罪。”于是,朱祁钰便命人把那兩人拉出來,而衆人又當場把他們打死了,留下的血染在了朝廷上的台階。
當時,因為帶頭打死禍亂朝政的奸臣,王竑名震天下,而朱祁钰也是以而很器重王竑。
是以,等到朱祁钰即皇帝之位後,當也先侵犯京師,朱祁钰就命王竑與王通以及楊善等人守衛京城,并升王竑為佥都禦史,督率毛福壽、高禮的部隊。
在敵寇退走之後,又诏令王竑與都指揮夏忠等人一起鎮守居庸關。在王竑到任後,他挑選了士卒戰馬,并且修繕關塞,還緻力于彈劾不稱職的将帥,使得壁壘面貌一新。
隻不過,朝堂之上的事情當時到底還是失控了,幸虧當時的兵部尚書于謙及時的挺身而出,他不僅是及時制止了群臣的失控行為,還勸朱祁钰還優待這些為朝政出力的人,是以才讓事情沒有擴大。
而這場為朱祁钰留下噩夢般記憶的血案,也就是著名的“左順門事件”了。
并且,由于此事的意義重大,是以在事件中率先跳出來打死了馬順的王竑,也立刻紅透了整個京城,這是因為他的做法實在是大快人心,甚至還有百姓把将他的畫像制成了門神。
并且還将痛毆馬順的場面,加工成各種戲曲評書,甚至還衍生出他武俠小說,這在整個明朝的後半段,一直都很紅。而以《河州志》的說法,就是“論大臣如竑者,蓋無己也”。王竑在當時簡直就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王竑的這種性格,是由他小時候的經曆所引起的。
以《明史》的說法是,王竑祖籍是江夏,而在祖父那代遷到甘肅河州。
他的父親王佐也是當地名儒,是以他的家庭也屬于是書香門第。祖父王貴則是昔日朱元璋打天下時的麾下千戶,但是卻在大明開國後一不留神犯了錯,并是以全家貶到甘肅充軍,就這樣落了河州籍。
有了如此特殊的家風,才讓王竑成了一個奇特的硬漢子。
年輕時的王竑,在平時讀書時,每當讀到曆史上奸臣專權誤國的故事,便能當場氣的咬牙切齒。并且,王竑還早早的就有了一個壯懷激烈的理想:士當希汲黯朱雲!
他的人生追求,就是想要成為西漢汲黯朱雲這樣的名臣,要做鐵骨铮铮,匡扶社稷的好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