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任平生
親戚琳琳有一個7歲的女兒,
一直都是安靜乖巧的樣子。
比如,很多孩子一起玩的時候,
她家的女兒總是自己玩着自己的玩具,
不加入隊伍,不争不搶,
對其他孩子也非常有禮貌。
前不久,偶爾一次和她聊天,
她透露,自家女兒很難養、費事、玻璃心。
直到去她家做客,
我才知道了她的困擾是什麼。
到她家的時候,
恰逢孩子午休起床,
她正在幫她穿衣服。
把衣服穿上後,
小女孩卻說:
衣服上的标簽很硌人,
我要換一件衣服。
換了另外一件衣服,
她卻覺得衣服顔色難看。
就這麼折騰到三四件衣服,
她才挑到了自己滿意的衣服。
她告訴我:
每當孩子折騰這些事情的時候。
我其實會很累……
我告訴她:
“嗯,這是正常的,她隻是感受了我們感受不到的東西。”
我們不得不承認,
有一類孩子是真的不太一樣。
有些孩子,養起來就像是“外星人”
我之是以能了解鄰居琳琳的體驗,
是因為,
我本來就有這個切實的體驗。
我家8歲的兒子,
一出生就帶着難養的标簽。
愛哭、内向、拘謹、較真……
膽小又細膩,
總是因各種細枝末節而不适應……
對不易察覺的溫度調整、若隐若現的氣味都很在意。
在今年國慶的時候,
帶他回了一趟老家,
我表姐家的孩子,
很快就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
可是隻有我家兒子,總是依偎在身邊。
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肯撒手。
到了晚上,親戚鋪好床,
他卻覺得床單有味道,
無論如何也要穿着自己的外套睡覺。
表姐開玩笑:
男孩子不可以這麼矯氣的呀。
他覺得表姐是在批評,眼眶瞬間就紅了。
家人都覺得他愛哭、緊張、事又多,
認定他是一個特别難帶的小孩。
可我知道,
他也細心、善良、很體貼……
柔軟下來,讓人覺得像個小天使。
在五年前,
我查閱各種兒童養育資料,
明白自家孩子的不同之處:
原來,我生了一個高敏感兒童。
什麼樣的孩子是高敏感兒童呢?
第一,身心容易易受刺激。
對聲音、氣味、味道等異常敏感,
對于别人看不見的細節尤為注意,
喜歡窩在自己的世界。
在新環境裡,總會莫名緊張;
還是個完美主義者,
有時候讓身邊人苦不堪言。
第二、容易多想。
因為敏感細膩,
有點患得患失
對别人評價用詞、表達、肢體語言非常敏感,
洞察力強,
也更容易想太多、鑽牛角尖,顯得固執。
第三、顯得安靜、緩慢。
不像其他孩子那麼開朗,
社交對他們來說像是一種消耗
是以他們在人群中顯得安靜、沉默寡言,
需要大量時間獨處。
第四、同理心極強。
因為有着很深的感受力,
是以共情能力也很強,
也有着動不動就崩潰的情緒。
容易沉浸于電影等藝術品之中,
并受到深深的打動。
在這個世界上,
大約有百分之15到20的孩子是高敏感兒童。
而對于高敏感兒童來說,
這種敏銳的感受力是與生俱來的。
美國腦科學家的一個研究顯示:
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做腦島的區域,
負責在每時每刻整合内心狀态,
而高敏感者的這一區域注定比其他人更加活躍,
是以他們才會表現出比一般人更強烈的情緒。
回想起來,
我從小也算是那種難養的類型。
而我的父母,
隻是覺得我敏感、愛多想,
卻不知,
我内心種下了諸多被忽略的記憶。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曆,
在我生了孩子之後,
我學着觀察孩子的行為特點,
學習一些心理學和家庭育兒的知識,
想要提升自己對孩子情緒感受的識别力。
因為,
我知道這樣的特質也是另外一種優點。
高敏感兒童 ,也是具有創造性的孩子
其實,
在我們的生活中,
有很多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
比如詩人、作家、畫家、音樂家等,
其實都是具備高敏感特質的人群。
《内向高敏者》一書中,
也曾詳細地羅列出了高敏感者所具備的一系列天賦:
謹慎、專注、自我探索,
創造力、善于傾聽,
善于分析、獨立、有責任心、富有同理心等等。
你要相信,
正因為孩子敏感,
天生就能吸收了很多的資訊,
是以也會思考得更全面細緻,
内心世界也會更豐富,
更有創造力。
電影《天使愛美麗》中,
艾米莉就是一個高敏感孩子。
她不喜歡出門,
隻喜歡待在家裡倒騰各種東西。
她也不愛和人打交道,
隻喜歡通過視窗觀察各種各樣的人。
所有人都以為,
這樣的孩子長大肯定不能适應社會。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
正因為這份敏感,
她反而時常能捕捉到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忽略的細節:
花店老闆笑起來眼角有許多細紋;
相冊光頭男人重複出現了12次;
對面樓的窗子裡有個老頭總在孤獨地喝酒。
這一切,
都成了她浪漫生活的靈感來源。
因為敏感,
她到達了另外一個很多人都無法觸及的宇宙。
這兩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毛不易,
也是屬于高敏感人群。
無論是最早讓他火出圈的《消愁》,
還是打動人心的《平凡的一天》,
恐怕隻有極度善感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扣心的文字。
所有人都說,
在他的歌裡聽到了天地,
聽到了衆生,
也聽到了自己。
他從小就是一個善于感受的人,
喜歡記錄生活裡的諸多體驗。
幸好,
音樂給了他出口,
那些沉澱下來的感受,
最終都變成了讓大衆有共鳴的歌詞。
敏感是一種氣質,更在于如何培養
也就是說,
敏感是一種氣質,
而它會成為孩子的弱點或是優點,
全看父母的教養方式。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孩子,
當你讓他以自己的節奏慢慢成長。
孩子就越是能夠吸收到飽滿的力量,
也越能發揮出屬于自己的潛力。
● 給予孩子足夠的觀察時間
我家兒子在上幼稚園的時候,
雖然不哭不鬧,
但不愛說話,
也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我想,他一定是在觀察,
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果然,
等了半個月,
兒子有了變化,
開始開心地提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了。
對于高敏感孩子來說,
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是以父母的過度催促,
其實是會帶給孩子壓力的。
我們可以先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
讓他們觀察後,
感受到足夠的安全,
他們才會行動。
●引導孩子将敏感化為天賦
就在上個周,
我在廚房做飯,
孩子爸在客廳調自己的琴玄,
孩子奶奶在陽台哼着小曲縫着鞋墊。
8歲的兒子在我走進他卧室的時候,
突然對我說:
大家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
有着陽光和微風陪伴,
我真的好喜歡這個感覺啊!
這就是高敏感孩子的特别之處,
他們自有自己的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份敏感,
他才知道這個片刻的美妙。
如果他能把這份感受力保持下去,
也能在成年後,
升華出更有力量的東西。
●可以學着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
蔡少芬正忙着和大女兒說話,
沒注意到小女兒一直邊上在喊“媽媽”。
小家夥感受到被忽略,
開始委屈了。
蔡少芬輕輕拍拍女兒的背,溫柔地說:
“我知道你不開心了,你哭吧。”
小女孩哭了一會,情緒看起來緩和些了。
蔡少芬又問女兒:“你舒服了沒有?”
小女兒回答:“我舒服了。”
有的高敏感孩子,
因為年紀太小,
還沒辦法處理自己各種各樣的感受,
這就需要我們去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接納他的情緒。
這會讓她知道:
哦,原來我是這樣的感受,
原來有這個感覺也沒什麼大不了。
●帶孩子認識外界,養成寵辱不驚的性格
對于很多敏感的孩子來說,
遇到一些小的批評就反應過激,
很可能是少了其他“對照物”,
以為自己是那個唯獨被這樣對待的人。
是以,
父母創造孩子和不同類型小夥伴在一起的機會,
讓孩子看到各種場景,
他會知道:
犯錯了接受批評很正常,
其他孩子也會經曆這樣的批評,
而且自己也有不接受批評的權利,
這一切都很正常,不是什麼大事。
見得足夠多了,
慢慢就會養成寵辱不驚的性格。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書中寫道:
“一旦他們的内心世界開始蓬勃發展,
他們會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
我們的孩子,
有着屬于自己的獨有的節奏。
盡力幫助他去發揮自己的天性,
等成長到一個階段,
他那份獨特的力量會綻放得越來越迷人。
敏感不是缺點
也可以是一種柔軟。
你家有敏感的孩子嗎?
—— End ——
作者:任平生,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