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G 網絡裝置部署方式 | 帶你讀《5G承載關鍵技術與規劃設計》之二5G 承載網絡概述

5G 承載網絡概述

1.1 5G 承載網絡概述

| 1.3 5G 網絡裝置部署方式 |

根據 5G 技術及裝置的發展,5G 裝置具體裝置形态 CU、DU、RRU/AAU可分離,也可集中。考慮到傳輸條件、運維難度、應用場景等因素,未來 5G 基站裝置将主要存在 3 種裝置形态:CU 和 DU 合設+RRU/AAU、CU+DU+RRU/AAU、一體化 NR。在實際部署中,具體如圖 1.7 所示。2018 年,在 5G 試驗網階段,三家電信營運商主要采用“CU 和 DU 合設+AAU”的大規模多入多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基站;在 5G 網絡部署初期,也将主要采用“CU 和 DU 合設 +RRU/AAU”的裝置方案,商用程度及業務需求不斷成熟,支援向 CU/DU 分離架構演進。

5G 網絡裝置部署方式 | 帶你讀《5G承載關鍵技術與規劃設計》之二5G 承載網絡概述

BBU 的部署主要有 D-RAN(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和 CU 雲化部署 3 種方式,如圖 1.8 所示。

5G 網絡裝置部署方式 | 帶你讀《5G承載關鍵技術與規劃設計》之二5G 承載網絡概述

1.D-RAN 方式

D-RAN 方式 CU+DU 布放于站點機房,AAU 裝置均布放于無線基站,該方案為傳統部署方式,2G、3G 網絡多采用該方式。

這種部署方式保證了網絡的可靠性,但由于每個基站均須配置全套 BBU 機框、裝置闆卡、傳輸裝置、無線配套裝置等,一方面無線配套建設成本、線路建設成本高,另一方面無線裝置使用率也較低;從基站租金效益可知,現階段各大營運商無線基站大多為租用鐵塔公司機房,進出基站機房需要申請,占用時間多,給網絡維護帶來諸多不便。

2.C-RAN 方式

C-RAN 方式 AAU 裝置布放于無線基站,CU/DU 合設于接入機房,該方案為現有 4G 網絡常用的部署方式。

C-RAN 方式具有如下優點。

(1)節省傳輸裝置。對于 D-RAN 部署,一般而言一個 BBU 需要配置一端傳輸裝置,采用 C-RAN 方式後,一端傳輸裝置可以滿足多個 BBU 的傳輸需求,如果 BBU 集中放置機房設定在傳輸資源比較豐富的核心彙聚機房,還可以利用現有傳輸資源。

(2)提高傳輸系統的安全性。BBU 集中放置在條件較好的機房,電源有保障,線路資源更加豐富,傳輸系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3) BBU 集中放置後便于裝置的維護和擴容。

(4) BBU 集中放置後可以集中配置 BBU 小區,減少 BBU 使用量,提高BBU 使用率,減少投資,節省資源。

(5) BBU 集中放置後統一配置機房電源,大大降低了 BBU 掉電風險,減少了掉電故障,同時減少了空調等配套設施的能耗,節省電費支出,實作節能減排。

但同時 C-RAN 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

(1)如果采用光纖直連,則會增加對主幹光纜纖芯的需求。

(2) BBU 至 AAU 之間的光纜距離長,光纖跳節點增多,隐患點增多。

(3)由于 BBU 與 AAU 之間一般采用星形連接配接方式,一旦出現主幹光纜發生中斷,将會發生較大面積的 RRU 斷站的情況,影響面較大。

(4)站點還有 AAU 等裝置,AAU 需要供電,仍然需要考慮 AAU 的取電和電源保障問題。

是以,為了更好地以 C-RAN 方式部署 5G 基站,需要在前傳方式上應用其他節省光纖、實施保護、優化機房使用的方法,在本書的第 7 章将會詳細論述。

3.CU 雲化部署

CU 雲化部署 AAU 裝置布放于無線基站,CU/DU 分設,其中 DU 可以根據業務需求情況布放于無線基站或接入機房,CU 部分通過雲化方式部署在資料中心,主要通過 NFV 技術實作。

CU-DU 分離架構的三大顯著優勢為:實作基帶資源的共享,提升效率;降低營運成本和維護費;更适用于海量連接配接場景。同時基于 CU-DU 架構,5G 接入網将具備很強的可擴充性。

(1)基于 CU,引入大資料與人工智能,建構智能網絡。在裝置實作上,基于 CU,可與無線大資料、人工智能深度耦合。例如,通過 CU 對網絡和使用者相關的海量資料進行大資料分析,可實作基站性能相關算法的快速疊代,持續提升網絡性能。同時,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也可以進一步實作智能運維,降低運維成本,提高網絡優化效率,降低網絡優化成本。

(2)基于 CU,引入 MEC 共部署,實作業務創新、快速上線,使能數字化服務。CU 在實作上的另外一種思路是與 MEC 結合,具體而言,MEC 可依托 CU 實作無線能力開放,支撐創新業務快速貼近使用者部署,通過數字化服務創收。同時,CU 與 MEC 的內建,通過 MEC 對創新業務的有效支撐,實作業務快速上線和快速更新。

CU-DU 分離架構可能遇到包括單個機房的功率容量有限、網絡規劃及管理更複雜、時延這三大問題。考慮産業的成熟情況,為了減少網元數、降低網絡規劃和工程實施難度,同時為了減少時延、縮短建設周期,5G 網絡發展初期采用 CU/DU 合設方式。

下一節:| 1.4 5G 承載網整體架構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