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低密度校驗碼(LDPC)

2.5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

2.5.3 基本圖

在設計的過程中,5G LDPC 碼基本圖矩陣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則:

① Kernel 矩陣的行重接近于系統列數目,如 BG1 的前 4 行的行重都等于 kb−3,BG2 的前 4 行的行重都等于 kb−2;

② Kernel 矩陣的校驗部分類似于 IEEE 802.16 和 IEEE 802.11 協定中矩陣的校驗部分;

③ 前兩列的列重明顯大于其他列的列重;

④ 從總體上看,随着行索引的增加,矩陣行重逐漸增加,并且,随着列索 引的增加,矩陣列重逐漸增加;

⑤ 從 Kb+5 列到最後一列,矩陣的列重都是 1。

文獻 [41-43] 給出具有上述特征的 LDPC 的設計,具有這些特征的矩陣就 是Raptor-like矩陣結構的雛形。BG矩陣的設計可以采用比特填充法[41]。另外,可以用性能估計工具或者參數來選擇填充位置。性能估計工具可以是機率密度演進 算法和 EXIT 圖分析工具 [44];性能參數可以是最小的漢明距離。另外,BG 矩陣的 設計還可以考慮規避短圈和減少陷阱集合。

LDPC 基礎矩陣的設計需要考慮性能和吞吐量。較小的基礎矩陣可以支援 更大的譯碼并行度,進而提高鍊路的吞吐量,達到峰值速率的要求。但是,較小矩陣中的元素數目有限,設計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性能方面的提高 和優化難度較大。相反地,較大的基礎矩陣有更多的元素,設計上的自由度更大,性能優化的潛力較大。但是,其譯碼并行度降低。在硬體複雜度一定的條件下,吞吐量不如較小的基礎矩陣,達到峰值速率要求的挑戰性較大。

基礎矩陣設計的第二個考量因素是矩陣的數目。較多的矩陣對性能的優化 有好處,但使得硬體成本增高,标準協定的複雜度提高;較少的矩陣可以降低 硬體成本、簡化标準協定,但性能上的優化難度較大。

第 3 個設計因素是,對于較長的碼塊,不需要過低的母碼碼率。首先,在系統對資源進行排程時,較長碼塊所對應的使用者的信道條件較好,适合高的速率傳輸,此時的碼率也較高;其次,較長碼塊如果采用很低的母碼碼率,其所需的硬體存儲量很大,譯碼實作的難度較大;最後,過低碼率的設計會使得基礎矩陣較大和譯碼算法的複雜度增加。

在綜合考慮以上的各個因素之後,3GPP 達成如下的共識 [32]。基礎矩陣 以緊湊型基本圖為設計基礎,支援兩個基本圖矩陣。第一個基本圖(BG1)矩陣較大,系統列數目 Kb 最大為 22,最低母碼碼率為 1/3, 核矩陣的碼率在 22/24 左右,支援的最大碼塊長度為 8448 bit;第二個基本圖(BG2)矩陣稍小, 系統列數目 Kb 最大為 10,最低母碼碼率為 1/5,核矩陣的碼率為 5/6,支援的最大碼塊長度為 3840 bit。盡管基本圖矩陣 1 的 Kb 值明顯大于基本圖矩陣 2 的 Kb 值,但由于基本圖矩陣 1 支援的最低母碼碼率明顯高于基本圖矩陣 2 的,是以兩個矩陣總的大小差别不大,相比許多其他候選基本圖矩陣,矩陣 1 和矩 陣 2 的緊湊特性還是十分明顯的。基本圖矩陣 1 和基本圖矩陣 2 的适用範圍如 圖2-42所示。其中,采用BG2進行LDPC編碼需要至少滿足以下3個條件之一:

① 傳輸塊不大于 292 bit;

② 傳輸塊的大小在 292 bit 到 3824 bit 之間,且首次傳輸的碼率不高于 2/3;

③ 傳輸塊首次傳輸的碼率不大于 1/4。

其他情況下都采用 BG1 編碼。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1. BG1

圖 2-43 表示了 BG1 的基本結構,一共有 46 行 68 列。頂部的 4 行 22 列 被稱為核心矩陣(Kernel Matrix),具有較高的行重(非 0 元素較多),對高 碼率時的性能影響較大。中間的 16 行為準正交的設計,即行與行之間存在一定的正交關系,但不很嚴格。下面的 26 行遵守嚴格的行正交設計。 這種設計綜合了性能和複雜度的雙重考慮:核心矩陣采用較高的行重,可 以保證高碼率時的性能。雖然 Kernel 矩陣中非零元素的密度較高,但由于 Kernel 矩陣的行數和列數都較少,其中,非零元素的數量也不多,是以整體的譯碼時延并不高。同時,因為 LDPC 矩陣的低碼率的擴充性,任何碼率的 LDPC 矩陣都會包含 Kernel 矩陣,是以 Kernel 矩陣對低碼率的性能影響也較大。

準正交的設計是指除了矩陣的最前面兩列的元素之外,其他元素都是分組 行正交的。所謂分組行正交是指矩陣中一部分的行是互相正交的。例如,BG1 的第 5 行至第 8 行為一組,該組内的三行是準正交,即該組内的三行除了前兩列的元素不正交外,各行的其他元素都是行正交的。再比如,BG1 的第 9 行至 第 11 行也是準正交的,但是任意兩組之間并不是準正交的。

準正交是一種兼顧了性能和吞吐量的設計。一個分組内的各行,隻有前兩列因為不正交的緣故, CNU 從存儲中讀寫資料時會發生位址沖突,因而不能并行譯碼,需要增加額外 的等待時間。各行的其他元素都不存在位址沖突的問題,可以并行譯碼。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譯碼的速度,增大譯碼器的吞吐量。同時由于前兩列的非正交性,在矩陣設計上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獲得相比于正交設計更好的性能。是以,準正交設計适用于 LDPC 中等碼率的矩陣。

正交設計是指矩陣的行是分組正交的。例如,從BG1 的第 21 行至最後一行,任意相 鄰的兩行之間都是行正交的。行正交可以提升 譯碼的速度,因為正交的兩行可以使得各自的 CNU 在讀寫存儲器分片的資料時都不會産生 位址沖突,不管采用行并行(Row Parallel) 或是塊并行(Block Parallel)的譯碼器結構, 都可以提高并行度。基本矩陣的低碼率部分采 用行正交的設計可以提高低碼率時的吞吐量。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行正交的意義是,降低行并行譯碼的複雜度,增加資料吞吐量。當然,行正交的特性也增加了基礎矩陣的設計限制,例如非零元素的數目、分布等。

基于圖 2-43 中的結構,經過大量的仿真和搜尋,以及對各個碼長和碼率 進行性能優化,3GPP 最終确定 BG1 的非零元素的具體位置(如圖 2-44 所示)。 其中的非零元素一共有 316 個,相對于整個矩陣(46×68 = 3128),BG 本身 就具有稀疏特性。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BG隻給出了基礎矩陣中非“-1”元素的位置,但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 每一個具體的數值代表了用于對機關矩陣進行循環移位的提升值(LiftingSize) , 具有這樣具體數字的矩陣被稱為基礎矩陣或基礎校驗矩陣。BG不能直接用于LDPC編譯碼, 而需要用基礎矩陣進行編譯碼。基礎矩陣設計可以通過計算機搜尋産生, 也可以從計算機随機産生的大量矩陣中篩選出短圈(ShortGirth) 數量較少和誘捕集(Trapping Set) 數量較少的矩陣, 并進行進一步的仿真驗證, 從仿真結果中盡量選擇差錯平層(Error Floor) 較低以及碼長和碼率的一緻性較好的矩陣作為确定的基礎矩陣。參與3GPP5G-NR标準制定的各家公司,經過激烈的商讨,最終确定了BG1和BG2分别對應的8個不同的基礎矩陣。表2-7給出了BG1及其對應的8個基礎校驗矩陣。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2.BG 2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圖2-45表示了BG2的基本結構,一共有42行52列。頂部的4行10列被稱為核心矩陣(Kernel Matrix) , 具有較高的行重(非0元素較多),對高碼率時的性能影響較大。最下面的22行是正交設計。與BG1不同的是,BG2的中間16行沒有采用類似BG1的準正交設計,即BG2的中間16行除了最前面兩列的元素外,剩餘的部分也不是分組行正交的。這樣的設計能夠使得中、低碼率的矩陣具有更好的性能。這對于擴充BG2的應用場景有較大的好處,比如未來可能将BG2應用于某些對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景。

基于BG2的基本結構,經過大量的仿真和搜尋,對各個碼長和碼率進行性能優化,最終确定BG2非零元素的具體位置,如圖2-46所示。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表 2-8 給出了 BG2 及其對應的 8 個基礎校驗矩陣。

LDPC 在 5G-NR 中的标準進展之基本圖 | 帶你讀《5G-NR信道編碼》之十三低密度校驗碼(LDP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