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作者:付登坡 江敏 任寅姿 孫少憶 等

來源:大資料DT(ID:bigdatadt)

文章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4BF3WWWCnJUX9ifRAgcA3Q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伴随着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快速融合,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步伐逐漸加快。IDC預測,到2021年,全球至少50%的GDP将被數字化,而每個行業的增長都會受到數字産品與服務、資料化營運的驅動。

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其内部和外部的互動均以資料為基礎。業務的變化快速回報在資料上,企業能夠迅速感覺并做出反應,而其決策與考核基于客觀資料。

同時,資料是活的,是流動的,越用越多,越用越有價值。随着資料與業務場景的不斷交融,業務場景将逐漸實作通過資料自動運轉和自動優化,進而推動企業進入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階段。

傳統IT建設方式下,企業的各種資訊系統大多是獨立采購或者獨立建設的,無法做到資訊的互聯互通,導緻企業内部形成多個資料孤島。

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業務模式,很多企業嘗試通過服務号、小程式、O2O平台等新模式觸達客戶、服務客戶,新模式是通過新的平台支撐的,産生的資料與傳統模式下的資料也無法互通,這進一步加劇了資料孤島問題。分散在各個孤島的資料無法很好地支撐企業的經營決策,也無法很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前端業務。

是以需要一套機制,通過這套機制融合新老模式,整合分散在各個孤島上的資料,快速形成資料服務能力,為企業經營決策、精細化營運提供支撐,這套機制就是資料中台,如圖2-1所示。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1 資料中台定位

01 解碼資料中台

與許多新概念誕生之初的境遇一樣,資料中台目前正處于“定義混亂期”。

有人認為資料中台是雲平台的一部分,同時包括業務中台和技術中台;有人認為資料中台是資料的共享、整合和深度分析;還有人認為資料中台是“計算平台+算法模型+智能硬體”,不僅有雲端,還需要智能裝置幫企業在終端收集線下資料……從服務方到客戶方,對資料中台的了解并不相同,如同一千個觀衆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筆者們有幸見證了資料中台在中國從0到1的全過程,并在其中實踐多年,對于資料中台的定義,筆者們認為:資料中台是一套可持續“讓企業的資料用起來”的機制,是一種戰略選擇群組織形式,是依據企業特有的業務模式群組織架構,通過有形的産品和實施方法論支撐,建構的一套持續不斷把資料變成資産并服務于業務的機制。

資料來自于業務,并反哺業務,不斷循環疊代,實作資料可見、可用、可營運,如圖2-2所示。

通過資料中台把資料變為一種服務能力,既能提升管理、決策水準,又能直接支撐企業業務。資料中台不僅僅是技術,也不僅僅是産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讓資料用起來的機制。既然是“機制”,就需要從企業戰略、組織、人才等方面來全方位地規劃和配合,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工具和産品層面。

以中國某大型央企集團的資料中台為例,該集團旗下擁有橫跨金融、地産、零售的多條業務線。要做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組織與業務運轉模式改變的問題,需要頂層戰略規劃群組織架構上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在宣布中台戰略時,會伴随着組織架構調整。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2 資料中台是一套“讓企業的資料用起來”的機制

每家企業的業務與資料狀況各不相同,業務對資料服務的訴求不同,資料中台的建設将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沒有任何兩家企業的資料中台是完全相同的。資料中台的實施不僅需要一整套技術産品,更需要針對不同業務、資料、應用場景的體系化的實施方法和經驗,過程中涉及企業戰略、組織、技術、人才等全面的保障和配合。

02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

早在2015年,數字化領域的領先者已經開始從頂層戰略設計入手,調整組織架構,協調内外部的利益,更新方法論和認知體系,着手建構資料中台體系。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以資料中台戰略為核心的變革潮流席卷網際網路行業,然而多數企業對資料中台内涵的認識仍不夠全面,導緻業務落地和商業創新還是困難重重。

資料中台需要具備資料彙聚整合、資料提純加工、資料服務可視化、資料價值變現4個核心能力,讓企業員工、客戶、夥伴能夠友善地應用資料。

1. 彙聚整合

随着業務的多元化發展,企業内部往往有多個資訊部門和資料中心,大量系統、功能和應用重複建設,存在巨大的資料資源、計算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組織壁壘也導緻資料孤島的出現,使得内外部資料難以全局規劃。

資料中台需要對資料進行整合和完善,提供适用、适配、成熟、完善的一站式大資料平台工具,在簡便有效的基礎上,實作資料采集、交換等任務配置以及監控管理。

資料中台必須具備資料內建與營運方面的能力,能夠接入、轉換、寫入或緩存企業内外部多種來源的資料,協助不同部門和團隊的資料使用者更好地定位資料、了解資料。同時資料安全、靈活可用也是絕大多數企業看重的,他們期望資料中台能協助企業提升資料可用性和易用性,且在系統部署上能支援多種模式(見圖2-3)。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3 企業看重的資料整合和管理能力

2. 提純加工

資料就像石油,需要經過提純加工才能使用,這個過程就是資料資産化。

企業需要完整的資料資産體系,圍繞着能給業務帶來價值的資料資産進行建設,推動業務資料向資料資産的轉化。

傳統的數字化建設往往局限在單個業務流程,忽視了多業務的關聯資料,缺乏對資料的深度了解。資料中台必須連通全域資料,通過統一的資料标準和品質體系,建設提純加工後的标準資料資産體系,以滿足企業業務對資料的需求,如圖2-4所示。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4 企業看重的資料提煉和分析加工能力

3. 服務可視化

為了盡快讓資料用起來,資料中台必須提供便捷、快速的資料服務能力,讓相關人員能夠迅速開發資料應用,支援資料資産場景化能力的快速輸出,以響應客戶的動态需求。

多數企業還期待資料中台可以提供資料化營運平台,幫助企業快速實作資料資産的可視化分析,提供包括實時流資料分析、預測分析、機器學習等更為進階的服務,為企業資料化營運賦能。

此外,伴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的能力也被多數企業期待能應用到資料中台上,實作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服務。資料洞察來源于分析,資料中台必須提供豐富的分析功能,資料資産必須服務于業務分析才能解決企業在資料洞察方面的短闆,實作與業務的緊密結合(見圖2-5)。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5 企業看重的資料資産服務化能力

4. 價值變現

資料中台通過打通企業資料,提供以前單個部門或者單個業務單元無法提供的資料服務能力,以實作資料的更大價值變現。

企業期待資料中台能提升跨部門的普适性業務價值能力,更好地管理資料應用,将資料洞察變成直接驅動業務行動的核心動能,跨業務場景推進資料實踐。同時,企業對于如何評估業務行動的效果也十分關注,因為沒有效果評估就難以得到有效回報,進而難以疊代更新資料應用,難以持續為客戶帶來價值,如圖2-6所示。

如前所述,資料中台是一套持續地讓企業的資料用起來的機制,要想把資料用起來,四個核心能力都需要不斷疊代和提升。從戰略上來看,彙聚整合、提純加工、服務可視化和價值變現的能力是資料中台最核心的競争力,是企業真正将資料轉化為生産力、實作數字化轉型和商業創新、永葆競争力的保障,如圖2-7所示。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6 企業看重的資料價值變現能力

資料中台必備的4個核心能力,你讓資料創造價值了嗎?

▲圖2-7 資料中台4大核心能力不可分割

關于作者:付登坡(花名:天湛),資深大資料專家,數瀾科技聯合創始人&地産事業部總經理。有10餘年大資料領域從業經驗,擅長資料模組化、海量資料産品架構設計與實作。原阿裡巴巴集團大資料專家,曾在阿裡巴巴集團負責消費者資料标簽體系、DMP平台等大資料項目設計與實施。

江敏(花名:江敏),資深大資料專家,數瀾科技聯合創始人& CTO。有10年大資料平台規劃、資料安全交換使用、資料應用場景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曾任職于阿裡資料平台事業部、阿裡雲資料事業部,負責阿裡資料能力及平台的行業客戶賦能,并打造行業的資料共享交換,是ID-Mapping體系能力建構及服務化的核心參與者、資料交易模式的早期探索者。

任寅姿(花名:影姿),資深資料産品專家,數瀾科技創新事業部總經理。曾任阿裡巴巴資料産品專家、資料創新梧桐工作室負責人等。對大資料資産設計、資産服務、資産應用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資料标簽類目體系方法論,擅長對各種複雜業務場景進行需求拆解、資料抽象和資料應用模組化,關注采用大資料方法切實解決場景痛點,提升業務效率。

孫少憶(花名:守正),資深數字化轉型咨詢專家,數瀾科技戰略副總裁。20年企業資訊化工作經驗,積累了豐富的資訊化内部營運、解決方案銷售及傳遞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本文摘編自《資料中台:讓資料用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