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冠,一層窗戶紙

首冠,一層窗戶紙

赢得第一個職業比賽冠軍是一個斯諾克選手一生都會銘記的時刻。當然許許多多的球員從來沒有經曆過那種解脫和欣喜的感覺,更沒有成為決賽後站在場地中央舉起獎杯的那個人。

球員越是接近首冠,壓力就越大,我們多次聽到過“如果他赢得一個冠軍,他就會繼續赢得更多的冠軍”的說法。在任何一項運動中,都有一些擁有巨大天賦的球員,但他們從未取得過這種突破。

克裡斯·亨利作為教練員在斯諾克運動中深耕多年,并幫助過許多頂尖球員。事實上,今年的世錦賽決賽選手馬克·塞爾比和肖恩·墨菲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

亨利的教學方法以神經科學為基礎,暨重複和習慣有助于大腦将潛在的困難情況正常化。他認為,最緊張的競賽場景可以在練習條件下進行模拟,這可能是成功的關鍵。

亨利解釋說:“很多東西都存在于我們潛意識中。大腦中存在一種叫做PCM的東西,也就是心理控制機制。它就像恒溫器一樣發揮作用。如果你想象你在一個房間裡,你想讓它更溫暖,你就把恒溫器調到22度,暖氣就會打開。然而,一旦你達到22度,恒溫器就會認識到這一點并切斷暖氣。我們的潛意識裡有一個設定好的自我表現和成就水準,如果我們開始即将超越我們潛意識中的自我設定,就很難超越這個水準了。”

首冠,一層窗戶紙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即将實作自己的第一個破百,他們就會開始變得非常緊張。那是因為他的大腦并不認可這種水準的表現。這時大腦中一個叫做杏仁核的部分就會啟動。它的工作是保護人免受潛在的危險或它不認識的東西的侵害。”

“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記憶慣性來繞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練習時做到這一點,因為潛意識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和什麼是不真實的。彼得·艾伯頓在2002年世錦賽決賽中擊敗斯蒂芬·亨德利時,當時我與他一起合作。我們經常在他嶽母的車庫裡進行訓練,通過可視化和角色扮演來赢得世界冠軍。由于他之前在克魯斯堡輸給過斯蒂芬,是以他經常想象自己在決賽中擊敗的人是他(亨德利)。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看了一下抽簽,發現他(亨德利)就在另一個半區。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史蒂芬進入了決賽,彼得成功的實作了他的所有目标。”

當馬克·金在2016年北愛爾蘭公開賽上赢得他的首冠時,亨利也在與他合作。馬克·金在之前25年的職業生涯中未嘗一冠,然後他在那場頗有戲劇性的決賽中9:8擊敗了巴裡·霍金斯,實作了他的夢想。

馬克·金說:“當我在貝爾法斯特獲勝之前,就有過很多準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家人都在那裡。對我來說,這就是全部,也是結束。每個人都在那裡是奇妙無比的。這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我看到像馬克·塞爾比和約翰·希金斯這樣的人在捧起獎杯後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坐在桌子旁,我也想和家人分享那份喜悅。在那一周,我是最棒的。我赢得了冠軍,得到了獎杯和所有的美妙感覺。沒有失望,我不需要再紙上談兵。這真是太好了。”

首冠,一層窗戶紙

“我仍然在參加比賽,因為我想再次獲勝。我不想僅僅是賺取獎金。有很多人都認為我永遠不會再赢得冠軍。他們會認為那是我幸運的一次罷了,我不會再奪冠了。我想讓他們閉嘴,再拿一個冠軍,證明我不是昙花一現。”

安東尼·漢密爾頓也有着與馬克·金類似的經曆,26年以來一直在追逐職業首冠。在從未赢得過排名賽冠軍的最佳球員排行中,他的名字總是最先被提及。但這在2017年德國大師賽後發生了變化,他在決賽中以9:6擊敗阿裡·卡特。

事實上在2016年,漢密爾頓差一點就闖入了北愛爾蘭公開賽的決賽。他遺憾的在半決賽決勝局中誤觸母球,将決賽機會白白讓給了對手巴裡·霍金斯。

漢密爾頓反思說:“早在德國大師賽奪冠的十年前,我實際上已經接受了自己不會赢得冠軍的可怕事實。之後我甚至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從35歲起就有腰背傷,我意識到我不可能赢得冠軍,我就不再關心這個問題。”

“在貝爾法斯特與巴裡的半決賽是十年來我第一次不覺得自己完全無用。我不再像現在這樣,隻是一個在其他選手面前裝模作樣的老家夥。在那一刻,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我又成了一個合格的斯諾克選手。我控制住了自己。是的,雖然母球失控讓我輸給了巴裡,但我覺得當時我可以再連續打24小時的斯諾克。那是一種驚人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好,而且在柏林一股腦的表現出來了。”

首冠,一層窗戶紙

“當時我的父母也觀衆席上,能夠在親人眼前奪冠絕對是一個童話般的結局,這是值得我銘記一生的時刻。如果我在體育電影中看到這種熱淚盈眶的奪冠場景,我都會覺得它太俗氣了。但我當時真的很在狀态,并且延續到了比賽最後。一旦你有了自信和敏銳,一個斯諾克選手能做的表現是驚人的。”

大衛·吉爾伯特是另一個會在“從未赢得排名賽冠軍的最佳球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選手。吉爾伯特一連串的糟糕大賽經曆更是讓他無比痛心,他曾在2019年世錦賽半決賽中以16:17憾負約翰·希金斯,2018年世界公開賽決賽在9:5領先的情況下被馬克·威廉姆斯10:9翻盤絕殺。

是以當吉爾伯特在本賽季初的冠軍聯賽(排名賽)上擊敗馬克·艾倫取得的裡程碑式的勝利後,他感慨良多。

吉爾伯特回憶道:“我隻是最終笑了笑,我想,這在打斯諾克時是相當罕見的。這種感覺很好,我終于可以回到俱樂部,不用再聽當地人的指指點點,他們已經因為我沒有奪冠這件事敲打了我好幾年。他們真的不能再說什麼了,白紙黑字寫在那裡,我是冠軍。”

“無論我赢的是是冠軍聯賽、單局限時賽還是英錦賽,這都不重要。冠軍就是冠軍。我不會得意忘形,開始沾沾自喜。我現在想再拿一個冠軍,這是否會發生,我不知道。我将繼續努力,繼續嘗試改進。”

首冠,一層窗戶紙

埃利奧特·斯萊塞仍然沒能實作首冠的夢想,但他在賽季初的英國公開賽上打入半決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之前他還在2017年的北愛爾蘭公開賽上進入了四強。他認為,如果你把目光放遠,首冠并不那麼讓人難以企及。

斯萊塞說:“如果你想赢得多項賽事冠軍,那麼它(首冠)應該真的不重要。這種壓力總是會存在的。如果你看看像馬克·威廉姆斯和羅尼·奧沙利文這樣的冠軍等身的球員,無論他們是赢得一個還是十個都無所謂。他們對成功有着無比的渴望,總是想要更多。”

“他們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組球員,但支撐他們的是野心,是總是想要更多的不滿足。為此你必須長久的保持的自己高水準。但如果你錯過了,那麼你就是錯過了。我認為很多人把他們的目标定的太短,他們隻是滿足于赢得一場比賽或進入決賽。如果你不以冠軍為目标,那麼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打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