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雲物聯網絡管理平台為企業使用者提供便捷的組網能力,每個網關接入費用低至10元
工業和資訊化部無線電管理局昨日在官網釋出公告指出,為适應無線電技術發展趨勢,深入貫徹“放管服”精神,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了2019年第52号公告,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裝置生産、進口、銷售和使用進行了規範(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檢視)。

由于在2017年12月13日、以及2018年11月28日,無管局都釋出過類似公告,物聯網技術Lora的頻段問題備受業界關注,是以本次公告如何對待LoRa,也成為圈内讨論的話題。有的自媒體号在工信部公告釋出後宣稱“LoRa已死”,不過并沒有提供任何具有說服力的材料。
事實上,LoRa在沒有拿到國家法定頻譜的狀态下,過去這幾年被市場驅動着不斷前行,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物聯網生态圈,成為全球LoRa生态的核心。有業内人士對C114表示,本次無管局第三度釋出公告,從政策層面對LoRa給予支援的同時,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換言之,LoRa在中國深耕多年,領取了一張“特别通行證”。
LoRa艱難的領證之路
C114一直都是LoRa産業最嚴肅的關注者。2017年12月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裝置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對多個頻段的使用增加了物聯網應用限制,尤其是針對470-510MHz頻段提出了 “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的規定。如果“意見稿”實施,對運作在這一頻段的所有物聯網技術将是緻命打擊,令LoRa産業界人心惶惶。(見C114報道:
一封《征求意見稿》,物聯網産業格局大變天?)
2018年1月11日(《意見稿》回報截止日前),LoRa産業界自發地組織起來,在北京舉辦了一場“為物聯網未來發聲——物聯網微功率頻譜應用研讨會”,經過激烈的讨論後,達成了“十點共識”。最核心的共識是:在1GHz頻點以下的、完全免費的物聯網應用免授權頻段,是推動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核心基礎條件之一,也是在物聯網領域中實作國家資訊安全和防止無線電幹擾的重要手段,無管局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并盡早落實推出,以建立推動我國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千秋大業。(見C114報道:
為物聯網未來發聲:數百家物聯網企業向無管局回報意見并提出十點共識;一場關乎物聯網産業方向的研讨會:如何了解“十點共識”?無管局雖然沒有代表出席本次會議,但很快通過專門溝通管道了解到了LoRa産業界的訴求,并做了積極回報。2019年1月16日,無管局在官網釋出《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裝置問答》,可以看作是對産業界的回應。當時一位業内人士表示,“這次不得不為工信部點贊,15号回報意見截止,16号就給我們結論,把對我們的影響減小到最小。通過積極和無管局上司展開友好協商讨論,取得了良好的回報。我們相當于是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讓主管部門聽到了、也看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産業。”(見C114報道:
解讀無管局《回答》:充分了解物聯網産業訴求,值得點贊!經過LoRa産業界一年的溝通,2018年11月28日,無管局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完善和修改,放寬了限制,允許470-510MHz用于組網應用。随後舉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LoRa物聯網國際峰會上,LoRa産業界展示了LoRa在中國的繁榮成果,并表示,頻譜問題能夠最終解決。(見C114報道:
頑強的LoRa:重壓之下茁壯成長 成為物聯網主流标準2019年4月2号,無管局還專門主持了一個小範圍的研讨會(有20多家企業參加),專門讨論了業界2018年底針對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後回報的資訊的處理意見。直到昨日,無管局正式釋出公告提出:“470-510MHz限在建築樓宇、住宅小區及村莊等小範圍内組網應用,任意時刻限單個信道發射。”意味着LoRa終于領證。
“這與我們之前與無管局溝通的結果,基本上是一緻的,沒有太大差别。”一位LoRa産業界人士對C114表示。
這是一張特别通行證
C114與多位LoRa産業界人士就無管局的政策進行了溝通。一位業内人士表示,無管局本次公告基本上就落定了,應該不會再調整。對LoRa産業鍊來說,兩年來的積極争取,總算取得了一個積極的成果。
一位業内人士在圈内的發言表示:“對LoRa應該是利好啊,怎麼了解成利空了。2017年初稿LoRa是不讓搞; 2018年二稿LoRa隻能單頻點單信道用于民用抄表; 現在正式稿是隻能單頻點發送,可以用于企業應用,這明顯應用空間大大拓展了。同時目前LoRa基站采用單晶片1301就是單頻點發送,對全雙工更沒影響,全雙工也是單下行的。”
同時,無管局本次公告,一方面給了470-510MHz頻段組網,另一方面則嚴格限制了發射時間,從5秒下降到了1秒;此外增加了應用場景限制,而且不可變更。那麼,LoRa是否就被局限在一個很小的應用場景内,隻能做一些特定的應用呢?
“并不是。”一位LoRa企業高層對C114強調,LoRa采用擴頻技術,1秒的限制盡管會帶來一些影響,但本質上影響不大,不影響LoRa繼續向前發展。當然,從5秒降至1秒,無管局有自己的考慮,畢竟物聯網産業不止有LoRa一種技術。從應用場景來說,無管局早在2005年就對物聯網應用場景做了相關規定,但事實上十多年來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拓寬,目前已經很難界定具體場景。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公告對應用場景的規定過于細緻了,執行起來很難明确場景。換言之,并不會對LoRa的應用拓展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在C114看來,這依然會有一些負面影響,無管局本次公告,對LoRa而言隻能說是一個中性的政策,不管是發射時間、應用場景,以及增加功率譜密度限制等,都具有相應的針對性。一些企業考慮到政策因素,相應的物聯網部署會多多掂量;對有意投資LoRa等物聯網技術的資本來說,這也會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C114認為,本次公告,是無管局給LoRa發放的一張“特别通行證”。
“雖不滿意,但可接受。”上述LoRa企業高層表示,LoRa産業會繼續向前發展。
LoRa與NB-IoT:萬法歸宗
LoRa的身份問題之是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衆多非授權頻譜LPWAN中,LoRa擊敗了SigFox等競争對手脫穎而出,從民營小企業開始,逐漸獲得了中興、阿裡巴巴、騰訊、廣電、聯通等大企業和營運商的青睐,在中國形成了一個繁榮的生态系統。一方面行業企業看中LoRa優秀的技術特性,面臨NB-IoT等政策更支援的技術,在市場中敢打敢拼,另一方面晶片供應商Semtech願意将知識産權授權給中國企業自行開發,其開放心态也是成就LoRa的重要因素。
談LoRa不能不談NB-IoT。作為一種基于LTE的低速率蜂窩物聯網技術,NB-IoT是電信營運商部署物聯網的重要選擇。2017年6月,工信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我國NB-IoT基站規模要達到150萬個,實作對于全國的普遍覆寫以及深度覆寫。
據C114了解,NB-IoT在2018年商用後并不如人意,而LoRa在中國的晶片發貨量就達到千萬級。但NB-IoT進入2019年逐漸上量,最先發力NB-IoT的中國電信,在上個月宣布其NB-IoT瓦斯表、水表使用者數雙雙突破千萬。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2020年NB-IoT可能會出現億級的行業應用。
盡管兩種技術分别出身“廟堂”和“江湖”,存在較大的競争關系,但經過市場的洗禮,均迎來了繁榮發展的局面,可謂萬法歸宗。此外,ZETA等物聯網技術也在不斷出現。本次無管局公告,通過監管的“有形之手”在政策層面給了LoRa身份,剩下的,就交給市場的“無形之手”來選擇吧。
注:本文轉載自C114通信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