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我們在四川廣安,遊玩牌坊的鄧小平故居。
出客棧大約幾百米就到北門,過了北門就進入鄧小平故裡周圍,首先看到的是古樹坪的黃桷樹,樹齡高達170多歲,它是鄧小平年幼時經常玩耍的一棵老而又高大的樹。在别處似乎沒有見到過這麼高大的黃桷樹。空氣中還含有一絲絲青草的香氣,這時的空氣多麼新鮮、清新啊!
一路順着走道。随着走道兩邊的樹木,樹木時而多,時而少,時而稀疏,時而密集,鳥兒鳴叫聲也時時變化。
我們過了“德政坊”,走了大約八百米就到了蠶房院子,這裡還沒建好,唉!真是走了狗屎運,沒關系,還有其他景點,我在心中暗暗自念,到了神道碑,真是壯觀,一座高幾十米的碑立在這兒,讓我忽然覺得自己好渺小,像螞蟻那麼小,而神道碑就像一個巨人,隻要“巨人”一擡腳,我們就完了,參觀完神道碑,我的心裡忐忑不安。
來到了鄧小平故居。房子真大啊!鄧小平爺爺的家人也很厲害,對于我們來說,簡直就是鶴立雞群,叫人隻能擡頭仰望。羅盤田離鄧小平故居最近,羅盤田真奇怪,一個個呈圓圈狀,參觀了翰林院子,鄧小平爺爺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翰林院子的古筝聲飄到我耳邊,這裡的古筝聲不僅讓人心曠神怡,似乎還讓人在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情景:鄧小平爺爺與同學背着古詩、課本,學習很認真,我覺得我應該向鄧小平爺爺學習。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鄧家老井和長廊美食。
鄧家老井留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奇,為什麼說他奇呢?因為鄧家老井的井水比平地面高出60厘米,井口呈圓形,井水冬天溫潤,有點暖,夏天甘甜,解渴,即使是幹旱時期,這井裡的水照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鄧家遷入廣安挖的,它的井水涓涓流出,終年不斷,養育了鄧小平和幾百個村民,鄧小平爺爺喝了這井水15年,直到他離開家鄉,周圍的村民現在都用上了自來水,但鄧家老井仍在汩汩流出。
長廊美食裡的傷心涼粉、涼面、辣子雞……這些美食讓吃貨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讓人不由想起了“翻身不忘毛澤東,緻富更思鄧小平”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