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昨天上午9點30分,阿裡巴巴集團(09988.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為首個同時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這次,港交所的“C位”站了一排普通人——阿裡巴巴從四大洲8個國家請來敲鑼的客戶代表。他們是全球化真正的推動者,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全球化的未來。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2014年,我們在中國香港設立資料中心,邁出全球化第一步。現在,作為全球第三大雲服務商,阿裡雲已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

此次敲鑼的代表中,就有一位來自馬來西亞公司 Atilze Digital Sdn Bhd 的物聯網專家Tan Hanwei(漢偉)。他基于阿裡雲研發了一套智能農業系統,讓農場化肥使用量減少三成,農戶收入增加兩成。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在這特别的日子裡,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這個頭不錯,是A等級了。”漢偉穿着黑汗衫,卷着褲腿,站在一人多高的辣椒株前,拿着一個籮筐,和農民一起打量着每顆辣椒。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因為常年在農地考察,他皮膚黝黑,笑起來樸實敦厚,看起來跟身邊朝夕相處的農戶别無二緻,任誰也想不出,36歲的他是馬來西亞科技創業公司 Atilze 的物聯網專家。

漢偉和團隊工程師基于阿裡雲的雲計算技術,研發智能農業平台,正在幫助馬來西亞農民種植出品質更好的辣椒,不僅幫農民把收入提高了20%,還讓辣椒的農場化肥使用量減少了30%。

辣椒是馬來西亞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種植過程卻極具挑戰。傳統種植方式通常采用施肥或滴灌系統種植,農民每天需要花費大4-8小時來混合兩種化肥,找到合适的比例,并在6個月的生長周期中,密切注意土壤酸堿度、溫度、濕度、施肥水準等十幾項參數,稍有不慎便會影響收成。

2018年3月,漢偉團隊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一個9英畝的辣椒農場,借助物聯網和阿裡雲的技術,研發智能農業平台。

為了深入了解辣椒的種植過程,整整3個月,漢偉和團隊的工程師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在氣溫接近40度的農場,對着一人多高的辣椒叢,從日出研究到日落。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每天回家衣服和褲腿上都是泥點子。”漢偉笑着說,“連到超市買辣椒都會條件反射地打量标簽上的品種,個頭和色澤。”

他隻能和孩子解釋:“爸爸在改革農業”。 孩子似懂非懂,半信半疑。

辣椒場的農戶也是如此。

種植辣椒需要兩種肥料,不同的混合濃度所得到的結果截然不同。

之前農戶混合時一半靠經驗、一半靠運氣,而漢偉想幫助農戶找到一份最好配比的“肥料菜單”。

為此,他們遍訪農戶、農業專家和研究人員,把現有的近百項配比方案都記錄下來。

然後在種植試驗袋裡,灌溉不同的混合肥料,關注辣椒的生長情況。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當地農戶們看着這些工程師,都不禁搖搖頭。自己種了半輩子辣椒都沒有摸索出最合适的混合比例,這幾個外行人在這短短幾個月如何能找到。

沒想到試驗袋裡的辣椒,也出了問題。 由于缺乏經驗,不少辣椒苗還沒産出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袋中。

“你說你要來幫助我們,你倒是先種出辣椒來呀!”農民心直口快。

一語驚醒夢中人,漢偉明白,自己光有大資料思維遠遠不夠,種植農作物,還得拜托有經驗的農戶一起加入照料。

終于,2018年9月,團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配方,讓每個試驗袋的辣椒從1.3公斤增加到每袋4.4公斤。

這個結果,驚豔了衆人,也成功說服了當地的農戶。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漢偉團隊的智能施肥系統能幫助農民精确地将肥料混合到最佳濃度,避免了由于過度施肥而造成的浪費,還讓用于這項工作的人力大大減少了。通常農民每天需要花4到8個小時來混合和測量肥料的濃度,但是這個裝置是自動化的。

此外,裝置還有傳感中樞,能夠幫助農民實時監控種植辣椒過程中,土壤酸堿度、濕度、溫度,肥料吸收程度等十幾項重要參數,一有異常便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農戶。

在這之前,漢偉就找到了阿裡雲馬來西亞團隊,講述了自己團隊正在研發的智能農業系統,雙方一拍即合,熱切地讨論起如何打造出讓農民可以輕松使用和負擔的智能農業系統。

漢偉說,與阿裡雲合作後,不僅可以得到強大的平台支援和雲計算服務,阿裡還會幫助他和其他生态系統建立者建立聯系,讓大家一起成長。

有了這套系統,農場化肥使用量減少三成,農戶的收入增加兩成,農場主開心的笑出了八顆大牙。

除了辣椒,智能農業系統還可用于其他經濟作物,如黃瓜、岩瓜、茄子、秋葵等等。馬來之外,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迪拜的農場也開始應用。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

農業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關心的問題。漢偉說,要緊緊拉着阿裡雲的手,一起改善傳統農業,改善農民的生活和農作物的品質。

我們和全球的朋友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