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國科嘉和王戈:經濟下行壓力下,硬科技創業需把握時間視窗

[轉]國科嘉和王戈:經濟下行壓力下,硬科技創業需把握時間視窗

2018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削弱,不确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持續增長,這也導緻了經濟下行風險不斷加大。

進入2019年後,全球經濟下行的現象顯得尤為直覺,國内外GDP增速下降,根據2018年10月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7%,僅僅與2018年持平。

來自各個方面的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一場新的經濟風波正在醞釀。

近日,在國科嘉和基金DEMODAY暨2019CEO峰會現場,國科嘉和管理合夥人王戈、國科嘉和執行合夥人陳洪武、全國政協參政議政專家王宏廣、華泰證券宏觀首席李超等十餘位嘉賓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百餘位被投企業家,圍繞宏觀環境下一級市場投資的變化和實踐、中美貿易摩擦及科技領域創業的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和分享。

在《正視經濟下行,修煉企業成長力》的演講中,王戈談到,短期看來,中美貿易戰将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一些影響和損失,但同時也為我國加快自主研發、做大做強高科技産業帶來了大好機遇。

在搶占未來技術前沿機會的同時,王戈同時呼籲創業者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應對新變化帶來的挑戰:

一方面,在企業成長不同階段及時調配資源優化團隊結構;其次,及時儲備“糧草”,利用各種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

此外,在尋求資本和企業發展過程中,遵循To B創業的客觀規律,“戰略上進一步聚焦,主攻市場進一步收斂”。并進一步夯實技術、打磨産品。

關鍵時刻要果斷精兵簡政,重視公司現金流和應收賬款等。

[轉]國科嘉和王戈:經濟下行壓力下,硬科技創業需把握時間視窗

以下為王戈演講全文,獵雲網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和整理:

中美貿易戰:中國面臨的機遇遠大于挑戰

今天想跟大家交流和溝通分四個主題。第一,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的概念;其次,想跟各位創業管理團隊、高管、CEO分享一下資本市場的情況;第三個,圍繞現階段創業公司所面臨的大環境談一些我的心得;最後就是國科嘉和在大家創業過程中能帶來哪些幫助。

宏觀經濟大家都知道,全球目前來看,PMI(Purchasing Managers’Index,即采購經理指數)是收斂的,基本上全跌下去了。

不管大企業、小企業,一定會受這些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從目前情況來講,還會進一步下降。但這裡面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機會,這是大家一定要把握住的。

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面臨着新常态的局勢,在這樣的環境下,科學技術類公司作為提升産業鍊的重要因素,如何發揮價值提升效率?

首先我們要看到,随着資管新規等政策的收緊,市場的流動資金正在吃緊;

其次,美國長期對華高科技産品出口實行限制政策,将可能延緩國内相關産業的技術進步,但一定程度上也為中國公司孕育了打磨産品和蓄力的新機會;

第三,可以預見的是,中美貿易戰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是以第四點,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這麼多資源的高度集中,即從過去“進口替代”到今天的“自主可控生态圈”的建立,也為我們高科技領域的創業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大的經濟總量和技術演進是一脈相承的,從過去的電氣革命、資訊革命,到現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的醞釀和發展。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個年代,趕上了這一波變革,至少,我們是當中的實踐者。

經濟周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一級市場投資趨于“兩極化”

現在剛好是整體起步大的階段,這一輪從2015年、2014年開始發展,比如人工智能、大資料、生命科學等等。部分領域估值有泡沫,這個是屬于客觀規律。行業的成長周期先是曲線,然後泡沫破滅,接着沉澱,最後活下來,基本上是這樣的輪廓。現在新的産業革命在醞釀這樣的變化。

每一輪經濟起飛都有一個主題,這個主題一定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變革,就是剛才說的幾個大技術形成新的産業變革。

人民日報此前發文,“從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藍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着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着人民的生活福祉”,這是結論。

是以,對于前沿科技領域的從業者來說,這是我們的機遇。

在資本市場,整體的融資情況熱度逐漸降低,一級市場投資邏輯出現了兩極化情況:

一方面,大家都求穩,是以各個領域的偏後期的頭部公司獲得資金相對容易;

另外就是看好面向未來十年新技術非常早期的項目,也就是“投早、投小、投散”,基本上是整體投資行業的邏輯。

科創闆的到來讓公司上市的期限提前了24~32個月,即便如此,在統計目前所有科創闆上市企業後,發現他們的平均成立時間也都達到了13年,是以,咱們跑的是一場“馬拉松”,真的要從“馬拉松”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和調整班子的心态,這是很重要的。

切勿急功近利,深挖行業場景價值

接下來談一下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首先,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會面臨不同的管理要點,從創業、生存、成長到成熟,管理的重點和方法有很大差别,需要管理者主動意識并調配資源。

比如說第一階段,四五十人左右,個人能力、資源對企業發展是最重要的;如果三四百人,五六百人甚至企業有一千人的公司,體系性建設是最關鍵的。

0~20個人是一套方法,20~50個人是一套方法,50個人以上中間隔了一層,100個人基本上下面有兩層,1000人的時候,要抓好企業文化......管理方式随着隊伍的壯大也在不斷疊代。

此外,技術類出身的CEO,往往容易忽視市場和銷售,這一點随着公司發展進入後期也需要不斷完善,就是說,“到哪個山頭唱哪支歌”。

第二,高速成長的企業具備四個特質:主營業務的專業化、學習型的創業團隊、有效的激勵限制機制和多管道的管控,另外,融資能力也成為激勵企業成功的一個要素。

融資除了提供營運、研發和擴張的能力,還有兩個優勢:一是俘獲競争對手,為搶跑備注糧草;二是為團隊蓄力,提供“氣力”,維持穩定的資金保障。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期,誰能夠熬,誰最後就是第一。

To B和To G業務的幾個關鍵特點,大家一定要把握住:

一個,這類業務基本上是集體流程的決策;

其次,To B業務都有一個教育期、推廣期、介入期到再成熟期。To B業務的成長不是線性的,而是抛物線,打開以後上升的抛物線角度也沒有To C業務那麼大,是以大家的心态要穩,這個也很重要,這個領域基本沒有爆炸性增長,除非極端例子。

第三,To B的技術服務很難形成壟斷,它不是ToC強調流量的思路,隻要步伐穩,確定在自身服務的範圍内有優勢,就能活下來。

[轉]國科嘉和王戈:經濟下行壓力下,硬科技創業需把握時間視窗

第四,To B業務還要把握幾個方向,即“軟體硬體化”、“服務産品化”、“技術平台化”、“産品序列化”。

業務聚焦,提供資源使用率

目前形勢下有幾個關鍵點,歲末年初了,大家下個月也該做預算了,這個時候需要給大家做個提醒。

第一,募資難不要糾結估值。你就是有100%的股權,當它破産的時候也是一錢不值。

是以,如果你不想另外開張,開啟重新創業的旅程,想把目前的事做好,就不要太糾結估值。國科嘉和的邏輯就是幫忙不添亂,總體還是幫助大家把這個事一定搞好了。搞好了大家什麼都有了,就是這麼簡單。

第二個,夯實技術、打磨産品,保證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争力。

ToB業務真正買單的客戶認的不是情懷,而是服務和産品。是以我覺得這個情況下大家一定要注意打磨産品,這個非常關鍵。

第三,優化營運成本、精兵簡政,提高資源效率。

第四,關注資産品質、重視現金流、應收賬款等,這個是To B和To G業務很主要的。

不要以為整個的營業收入不錯就可以了,主要看現金流、應收賬款,沒有這個公司頂不住的,很快就會變成雖然公司”掙錢“但最後垮了,為什麼?因為賬面掙錢,但沒有現金流。是以一定要量入為出。

再就是“壓強”戰略,戰略上進一步聚焦,主攻市場進一步收斂。

創業公司有多少金剛鑽攬多大的瓷器活,一定要先把眼前一畝三分地做好,一定要聚焦,這樣才有了“井岡山根據地,”才能幹其他的。

還有一個,就是銷售預測腳踏實地,年度工作計劃落地可執行性。一定要落實到人頭、落實到部門。

轉自創頭條,原文連結:

http://www.ctoutiao.com/2498319.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