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企業級CentOS7.6作業系統的安裝
2.1 下載下傳CentOS系統ISO鏡像
2.1.1 下載下傳CentOS系統ISO鏡像說明
要安裝CentOS系統,就必須要有CentOS系統軟體安裝程式,可以通過浏覽器通路CentOS的官方站點
http://www.centos.org,然後依次選擇“GET CENTOS“→”More download choices”連結,點選進入後即可下載下傳。由于國外站點下載下傳較慢,是以,推薦直接選擇國内的高速鏡像站點下載下傳64位的系統版本(32位系統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以下是64位的下載下傳連結。
https://mirrors.aliyun.com/centos/7.6.1810/isos/x86_64/
下載下傳完成後,得到的是CentOS7作業系統的ISO系統軟體安裝程式,檔案為DVD格式(早期還有CD格式),擴充名為.iso,軟體程式檔案名見表2-1。
2.1.2 下載下傳後有關ISO鏡像的使用說明
正如前面提到的,擴充名為“.iso”格式的作業系統檔案就是所謂的鏡像檔案。這種鏡像檔案一般是用來刻錄CD光牒的,檔案占用空間比較大,單個DVD檔案的大小可能會高達4GB。需要說明的是,這種ISO鏡像檔案不能直接以資料格式刻錄成為DVD,這樣是無法實作引導安裝系統的!必須使用刻錄程式的鏡像刻錄功能,将ISO檔案以“鏡像檔案格式”刻錄成CD/DVD盤才行。
那麼,在不同的場景中,應該如何使用ISO鏡像呢?這裡給大家列舉出幾個不同場景下的使用建議。
- 如果是單機實體伺服器裝系統,則可能需要購買空白DVDCD光牒刻錄成DVD。不過,目前老男孩教學推薦的選擇是制作U盤鏡像引導安裝。
- 如果是在VMware/virtualbox等虛拟軟體環境下學習,則不需要刻錄成DVDCD光牒或制作成U盤。在建立完虛拟機後,直接指定ISO鏡像檔案路徑到虛拟機的光驅,即可實作引導安裝系統。
- 如果是伺服器數量比較多的工作環境,那麼一般也不需要刻錄成DVDCD光牒或制作U盤,大多數都會通過ISO鏡像部署無人值守網絡批量安裝系統服務。
2.1.3 為什麼企業環境要選擇64位作業系統?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生産環境使用的都是64位CentOS系統,CentOS7則徹底放棄了32位系統。那麼,32位與64位系統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清一色選擇64位系統呢?這就要從32位與64位系統的定位和差別講起。
差別之一:當初設計時的定位不同。64位作業系統的設計定位是:滿足機械設計和分析、三維動畫、視訊編輯和創作,以及科學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式等領域。這些應用領域的共同特點就是需要有大量的系統記憶體和浮點性能。簡單地說,64位作業系統則是為高科技人員使用本行業特殊軟體的運作平台而設計的。而32位作業系統則是為普通使用者設計的。
差別之二:安裝要求配置不同。64位作業系統隻能安裝在64位電腦上(CPU必須是64位的),并且隻在針對64位的軟體時才能發揮其最佳性能。32位作業系統既可以安裝在32位(CPU是32位的)電腦上,也可以安裝在64位(CPU是64位的)電腦上。當然,此時32位的作業系統是無法發揮64位硬體性能的。
差別之三:運算速度不同。64位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資料寬度為64位,64位指令集可以運作64位資料指令,也就是說處理器一次可以提取64位資料(隻要兩個指令,一次提取8位元組的資料),比32位提高了一倍(32位需要四個指令,一次隻能提取4位元組的資料),性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差別之四:尋址能力不同。64位處理器的優勢還展現在作業系統對記憶體的控制上。由于位址使用的是特殊整數,是以一個ALU(算術邏輯運算器)和寄存器可以處理更大的整數,也就是更大的位址。比如,Windows 7 x64 Edition支援多達128 GB的實體記憶體和16 TB的虛拟記憶體,而32位的CPU和作業系統理論上最大隻可支援4GB的記憶體,實際上也就是3.2GB左右的記憶體,當然32位系統是可以通過擴充來支援大記憶體的,擴充所采用的是PAE技術。
2.1.4 如何區分已安裝的系統是32位還是64位?
在 Linux 系統中檢視系統版本為32位還是64位的方法如下。
方法1,标準的檢視方法。指令及輸出如下:
[root@www ~]# uname -m
x86_64
上述輸出結果中帶有x86_64字樣,說明該系統為64位。再來看看下面的指令及輸出:
[oldboy@web ~]$ uname -a
Linux web 2.6.18-164.el5 #1 SMP Thu Sep 3 03:33:56 EDT 2009 i686 i686 i386 GNU/Linux
上述輸出結果中帶有i386/i686字樣,說明該系統為32位。
還可以通過指令uname -a檢視更多資訊。
方法2為網友提供的方法。指令及輸出如下:
[root@www ~]# ls -d /lib64
/lib64
輸出結果中存在lib64目錄,則表示該系統為64位的系統。
2.1.5 在學習與工作中如何選擇作業系統
1.工作場景
目前,絕大多數伺服器廠商如Dell、HP、IBM的伺服器都是既支援32位又支援64位系統的。在老男孩的生産場景中,為了發揮硬體的最佳性能,尤其是對大記憶體的使用率,6年前就已經是100%使用64位作業系統了。目前,在正式的生産環境中使用32位系統的企業已經寥寥無幾了,甚至絕大多數IT人員的筆記本電腦安裝的Windows系統都是64位系統了。
2.學習場景
對于初學Linux的讀者來說,使用32位或64位的系統都是可以的(兩者會略有差別,但不是很大),但還是建議大家盡可能地使用64位的系統,以便與企業應用環境保持一緻,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筆者在工作及教學中發現,有部分硬體(相對較老)預設無法支援VMware等64位的虛拟化軟體,個别初學者甚至在盡可能地調整電腦的BIOS設定及CPU虛拟化支援選項後,仍然無法支援VMware的64位虛拟能力,對于這樣的硬體,就隻能使用32位的系統了。雖然這對配置個别網絡服務有一點影響,但其實用于學習問題不會太大,這個問題可以忽略不計。當然,如果手頭寬裕,還是建議購買支援64位CPU虛拟化能力的電腦,以免為自己的學習增加障礙,新的主流電腦都是支援64位CPU虛拟化能力的。
有關調整電腦BIOS及CPU虛拟化選項的步驟,在第1章介紹安裝虛拟化軟體VMware的方法時就已經講解過了,這裡不再重複。
2.2 CentOS7.6作業系統的安裝準備
2.2.1 單台實體伺服器安裝系統準備
對于單台實體伺服器,在正式安裝作業系統之前,需要首先确認以下兩個問題,以便能夠順利安裝系統。
- 伺服器光驅和系統安裝CD光牒(需要将ISO檔案刻成DVDCD光牒)都可用。
- 伺服器的各個硬體都能被CentOS7.6系統支援(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品牌的伺服器都已支援CentOS7.6)。
确認完畢後,就可以使用DVDCD光牒安裝系統了,若考慮采用U盤安裝的方式,則需要簡單地制作U盤,請讀者自行學習(參考
http://blog.51cto.com/oldboy/1829907)。
2.2.2 虛拟機學習安裝系統準備
作為初學者,在安裝CentOS7.6系統之前,通常會在Windows系統上事先安裝好虛拟機軟體,例如VMware,然後打開運作安裝的虛拟機軟體,選擇建立一個虛拟機,并配置好硬體,最後找到與建立的這個虛拟機對應的虛拟CD光牒驅動器。準備就緒之後,就可以将CentOS系統的ISO鏡像檔案加載進來了。圖2-1即為VMware虛拟機加載CentOS7.6 ISO鏡像檔案的界面。在該界面的右側,将預設的實體光驅選項“使用實體驅動器”,改為使用ISO鏡像檔案選項“使用ISO映像檔案”,然後點選右邊的“浏覽...”找到事先下載下傳好的CentOS7.6鏡像檔案加載進來即可。
2.3 開始安裝CentOS7.6作業系統
2.3.1 安裝CentOS7.6作業系統過程
加載完CentOS7.6的ISO鏡像檔案後,開啟/重新開機電腦或虛拟機,此時,系統會進行自檢,自檢完畢就會出現安裝系統時的引導界面,60秒後自動啟動,如圖2-2所示。
1.選擇系統引導方式
在如圖2-2所示的引導界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共有3種引導方式,這3種方式對應的中英文含義具體見表2-2。
這其中,第一種(安裝CentOS 7)和第三種(系統故障恢複)引導方式比較有用。
2.修改網卡名為eth0的形式(與CentOS7以前保持一緻)
為了統一企業中的多版本系統共存的環境,這裡将網卡名稱設定為“eth*”的形式,不使用CentOS7預設的特殊網卡命名規則。是以在初始安裝的時候,需要增加核心參數。
在如圖2-2所示的界面中,按TAB鍵進入到如圖2-3所示的核心參數配置界面,并手工輸入如下參數,輸入完畢後按Enter鍵繼續。
3.進入下一步安裝界面
選擇“Install CentOS 7”,即預設選項,然後按Enter(回車)鍵進入圖形安裝界面。這裡為什麼不是采用文本方式呢?因為從CentOS6開始就無法使用文本模式完全定制化安裝了,即在文本模式下無法定制磁盤分區,這是CentOS6和7與之前各版本的大不同之處。是以,在安裝CentOS7.6系統時,通常都選擇圖形安裝。
在加載過程中,可以看到如圖2-4所示的界面,從圖2-4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統内部的一些自檢和加載相關裝置等的操作。
最後進入如圖2-6所示的界面,這裡預設選擇安裝過程的語言顯示為英語的“English”,然後點選“Continue”按鈕繼續。
4.進入到安裝摘要頁面(INSTALLATION SUMMARY)
進入圖2-7所示的安裝摘要頁面拼接圖,注意,這裡是CentOS7與CentOS6差別較大的地方,CentOS6是一步步根據向導的提示進行安裝,而CentOS7則是一個摘要平台頁面,在這個摘要平台裡,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安裝,圖2-7中方框中的部分就是本次安裝需要配置的選項。
5.配置系統時區和時間(DATE&TIME)
在如圖2-7所示的界面中,點選“DATE&TIME”後,進入配置界面進行配置,具體配置過程請參見圖2-8界面中的描述和标記,其中最關鍵的是時區的配置,其他可以暫時忽略,這些在安裝好系統之後也都是可以随時更改的。
6.選擇額外的語言支援(LANGUAGE SUPPORT)
同樣在圖2-7所示的界面中,點選“LANGUAGE SUPPORT”之後,可增加一個中文語言配置(保留預設英文語言的配置),具體配置過程請參見圖2-9所示界面中的描述和标記,配置完點選左上角的“Done”按鈕傳回即可。
7.系統軟體包選擇(SOFTWARE SELECTION)
同樣在圖2-7所示的界面中,點選“SOFTWARE SELECTION”之後,選擇左邊的最小化安裝選項,即“Minimal Install”,同時在右邊的複選框中選擇四個選項,具體配置過程請參見圖2-10所示界面中的描述和标記,配置完點選左上角的“Done”按鈕傳回即可。
8.配置網絡和主機名(NETWORK&HOSTNAME)
同樣在如圖2-7所示的界面中,點選“NETWORK&HOSTNAME”之後,激活右上角的網卡,變為ON,然後在右下角配置主機名為www,具體配置過程請參見圖2-11界面中的描述和标記,配置完點選左上角的“Done”按鈕傳回即可。
左下角的“Host name”表示配置主機名。在對應的選框裡,會有預設的localhost.localdomain主機名,将其删除,然後設定自己的主機名,這裡采用“www”作為主機名。
9.選擇磁盤裝置,配置分區(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同樣在如圖2-7所示的界面中,點選“INSTALLATION DESTINATION”之後,在界面中勾選“Local Standard Disks”一欄下面的虛拟硬碟,然後選擇下面的“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具體配置過程請參見圖2-12界面中的描述和标記,配置完點選左上角的“Done”按鈕進行分區配置。
10.按企業生産标準定制磁盤分區
根據圖2-12可知,目前電腦隻有一塊磁盤,裝置名為sda(如果包含多塊盤,則會顯示sda、sdb、sdc等)。
進入如圖2-13所示的磁盤分區界面,可以看見虛拟磁盤總大小是20GB,預設的分區是LVM,LVM的意思是邏輯卷管理,它可以對設定好的分區大小進行動态調整,前提是所有的分區格式都需要事先做成LVM格式,即分區标号為8e,企業環境的分區一般都是按需求事先規劃好的,極少有後續調整的需求,且LVM的性能和标準分區及硬體RAID卡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是以,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則不會選擇LVM功能分區。這裡将LVM改為更優秀的标準分區模式“Standard Partition”。
關于磁盤分區這裡就介紹這麼多。下面我們繼續介紹系統的安裝操作。
11.開始增加分區
在圖2-13中,将LVM改為标準分區模式“Standard Partition”,然後點選左下角的“+”号,在彈出的小框中,輸入第一個分區挂載點/boot,大小配置設定為1024MB,如圖2-14所示,然後點選“Add mount point”完成設定。
/boot分區的分區結果如圖2-15所示,如果确認沒有問題就點選“Done”按鈕完成/boot分區的設定。
分完/boot分區之後,不要退出,繼續點選“+”号,劃分交換分區(swap),過程如圖2-16所示。
分完swap分區之後,也不要退出,繼續點選“+”号,再來劃分根分區(/),過程如圖2-17所示。
确定分區及設定無誤後,即可點選左上角的“Done”按鈕,并在如圖2-19所示的界面中,點選右下角的接受改變“Accept Changes”按鈕,傳回完成分區設定後傳回安裝資訊摘要界面。
最終,我們配置的選項就如圖2-20中方框裡的部分所示,其他部分可以忽略。
12.開始系統安裝
在如圖2-20所示的右下角點選“Begin Installation”進入開始安裝的界面,如
圖2-21所示,在安裝過程中,我們可以為管理者root設定安全密碼,當然也可以設定普通使用者(這裡省略),如圖2-22所示。
最後就是漫長的等待過程,視硬體的好壞一般是5~20分鐘即可完成安裝,安裝過程及完成安裝圖如圖2-23和圖2-24所示。
2.4 系統安裝後的基本配置
2.4.1 重新開機系統過程中的引導過程介紹
系統安裝結束後,取出安裝使用的DVD系統盤(如果是虛拟機鏡像檔案,那麼此時将會無法取出),按“Reboot”鍵重新啟動系統,首先進入如圖2-25所示的CentOS7開機菜單引導界面。
此時,選擇預設選項,然後按下鍵盤的“Enter鍵”,進入系統啟動過程,如圖2-26所示。
此時如果按下鍵盤的“Esc鍵”,可以檢視系統引導過程的細節,如圖2-27所示,動作一定要快,否則根本無法截圖,瞬間就啟動完成了,這是CentOS7并行啟動的改進。
系統引導及程式服務加載完畢後,會出現登入界面,如圖2-28所示。
圖2-28中顯示的www為主機名,login為登入提示。
2.4.2 登入系統
現在,光标定位在“login:”提示後面,然後輸入root超級使用者名,按Enter鍵,并按提示輸入密碼(注意密碼是不顯示的),過程如圖2-29所示。
登入到系統後的界面如圖2-30所示。
2.4.3 配置網卡設定網絡聯網
在2.3.1節的(8)配置網絡和主機名(NETWORK&HOSTNAME)中,已經講解過如何配置網卡了,如果讀者的配置與本書圖2-11配置網絡和主機名所示的配置類似,主要是中間網卡的位置能夠自動擷取到資訊,那麼就應該可以聯網了。如果讀者已經在前面配置過了,那麼這裡可以忽略掉。
到這裡,筆者的網卡資訊已經配置好了,虛拟機網卡選擇的是橋接模式,筆者的電腦裡路由器開啟了DHCP服務,是以在圖2-31時就自動擷取到了IP位址,如果讀者沒有擷取到就需要手動配置IP位址了。
1.通過nmtui(類似于setup)指令設定網卡
1)在系統指令行下輸入nmtui指令然後回車,如圖2-32所示。
2)通過tab鍵及對應的鍵依次選擇進入如下幾個視窗,為了節省篇幅,筆者将幾個操作進行了合并,并進行了排序,如圖2-33和圖2-34所示。
對于不知道如何為虛拟機設定IP位址的新手,可以參考讀者個人電腦的IP設定。具體方法是:開始→運作→cmd→ipconfig /all,找到聯網的網卡資訊,這裡筆者采用的無線網卡連接配接的是自家的路由器,前面章節講解關于虛拟機建立的相關内容時,選擇的是橋接網絡模式,是以,虛拟機的配置與個人電腦除了IP不一緻之外(但必須在同一個區域網路裡),其他網絡配置一模一樣。個人電腦網絡資訊如圖2-35所示。
最後配置完成,依次點選“OK”、“back”、“quit”退到指令行,如圖2-36所示。
2.系統無法聯網的故障排除方法
1)首先要确認系統的安裝方式:是虛拟機還是實體伺服器。
如果是虛拟機,那麼同時還要考慮虛拟機所在的主控端的聯網方式:如果主控端采用的是直接撥号方式上網的(一般都不會),那麼虛拟網卡的模式就選NAT模式;如果主控端采用的是路由器區域網路方式上網(比較常見),那麼虛拟機的網卡選擇bridged和NAT兩種模式都可以。如果是實體伺服器的話,那麼直接配置就可以了。這裡的内容請參考虛拟機橋接的配置。
2)如果系統安裝方式檢查無誤,仍然不能上網,那麼還需要繼續确認網卡實際配置是否正确。
如果虛拟機是NAT模式,那麼需要使用DHCP自動擷取IP;如果是虛拟機bridged橋接模式,則需要根據虛拟機所在的主控端聯網方式(可以檢視對比)設定IP、子網路遮罩及網關,更友善的方法還是使用DHCP擷取IP。不管是采用bridged模式還是采用NAT模式,最好都手工指定DNS。
如果是實體伺服器的話,則需要檢查IP、子網路遮罩、網關和DNS等設定是否正确,可與區域網路内其他可上網的機器一一進行對比,或者向網管咨詢。
3)上面兩類問題都排除後,就需要确認網卡的配置檔案了。
使用nmtui指令配置網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修改了如下的網卡配置檔案,是以,對于熟手,可以通過檢視網卡的配置檔案确認其與想要配置的是否一緻。
如下代碼展示了如何檢視網卡配置檔案以及網卡配置項的含義:
[root@www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TYPE=Ethernet #<==上網類型,目前基本都是以太網。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none #<==啟動協定,擷取配置方式,有none|bootp|dhcp三個選項。
DEFROUTE=yes #<==使用預設路由。
IPV4_FAILURE_FATAL=no #<==不啟用IPV4錯誤檢測功能。
NAME=eth0 #<==第一塊網卡的邏輯裝置名,第二塊為eth1。
UUID=e62dd7a9-92fa-4805-afc9-441b567ad38d #<==通用唯一識别碼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如果是VMware克隆的
虛拟機則無法啟動網卡,可以去除此項。
DEVICE=eth0 #<==第一塊網卡的邏輯裝置名,第二塊為eth1。
ONBOOT=yes #<==這個地方應為yes,才能保證下次開機啟動激活網卡裝置。
IPADDR=192.168.2.217 #<==這是虛拟機橋接模式,區域網路Linux伺服器的固定IP。
PREFIX=24 #<==子網路遮罩位數,這裡是24位。
DNS1=192.168.2.1 #<==主DNS,這裡預設會覆寫以及優先于/etc/resolv.conf的配置生效。
GATEWAY=192.168.2.1 #<==區域網路上網網關位址。
無論虛拟機采用的是NAT模式還是橋接模式,或者是實體伺服器,都要修改網卡啟動項配置,将“ONBOOT=no”改為“ONBOOT=yes”,使得下一次開機時網卡可以自啟動,如果前面執行nmtui指令修改時已經激活了,那麼這裡可以忽略配置。指令如下:
[root@www ~]# sed -i 's#ONBOOT=no#ONBOOT=yes#g'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root@www ~]# grep ONBOO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ONBOOT=yes
重新開機網卡的指令如下:
[root@www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檢視IP設定的指令如下:
[root@www ~]# ip add
...省略若幹...
2: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22:6b:45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2.217/24 brd 192.168.2.255 scope global noprefixroute eth0
...省略若幹...
提示:暫時無法使用ifconfig查詢,因為預設還沒有安裝這個指令。
檢視預設網關設定的指令如下:
[root@www ~]# ip route
default via 192.168.2.1 dev eth0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92.168.2.0/24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2.217 metric 100
提示:暫時無法使用route和netstat查詢,因為預設還沒有安裝這兩個指令。
檢視DNS設定的指令如下:
[root@www ~]# cat /etc/resolv.conf
# Generated by NetworkManager
nameserver 192.168.2.1
如果以上配置都正确,那麼一般來說上網就沒有問題了。
2.4.4 通過VMware為新系統建立快照
建立快照的目的是将來能将系統随時還原到做快照時候的系統狀态,對于學習的讀者來說,這個快照的功能很有用(圖2-38)。
關閉系統後再建立快照,這樣會節省磁盤空間。做好快照可以快速還原因誤操作損壞的系統,或者在未來重建立立新的學習環境(圖2-39)。
2.4.5 更新系統打更新檔到最新
與Windows打更新檔類似,Linux也可以定期地更新系統軟體。
Linux下安裝軟體的優秀工具稱為yum,它是CentOS Linux下最好用的包管理器和安裝軟體包的工具,用起來很友善。Linux的二進制軟體包一般是rpm包,類似于Windows下的exe程式。
借助yum工具可以很友善地安裝rpm軟體包,預設擷取rpm包的軟體配置是從國外CentOS官方源及其鏡像位址上下載下傳的。是以,通過yum工具安裝軟體的速度會比較慢,是以需要将預設擷取rpm包的位址改成國内的yum源位址。
CentOS安裝完畢後,首先應該修改更新源,并更新到最新的系統。修改更新yum源的指令如下:
curl -s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7.repo
curl -s -o /etc/yum.repos.d/epel.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epel-7.repo
#如果執行字元太多的指令不友善,那麼可以等學完第3章後,再回來配置。
[root@www ~]# yum update -y #<==本書寫作已進行更新,讀者也更新下。
2.4.6 額外安裝一些有用的軟體包
按照上文選擇最小化安裝時,一些額外的、有用的工具包可能會沒有安裝進去,特别是CentOS7将一些好用的指令都遺棄了,我們可以将這些工具提前安裝好,以後可能會用得着,指令如下。
CentOS6和CentOS7都要安裝的企業運維常用基礎工具包:
yum install tree nmap dos2unix lrzsz nc lsof wget tcpdump htop iftop iotop sysstat nethogs -y
以上工具包的作用及主要包含的指令具體見表2-3。
CentOS7需要安裝的企業運維常用基礎工具包:
yum install psmisc net-tools bash-completion vim-enhanced -y
以上工具包是CentOS7預設沒有安裝的一些重要的工具包,具體說明見表2-4。
如果在系統安裝過程中落下了某些需要的軟體包組,那麼可以在這裡執行如下指令進行安裝。
[root@www ~]# yum groups mark convert
[root@www ~]# yum grouplist #<==檢視所有包組名稱,包括已安裝的和未安裝的。
...省略若幹...
Available Environment Groups:
Minimal Install
Compute Node
...省略若幹...
Basic Web Server
Virtualization Host
...省略若幹...
Installed Groups: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Development Tools
Milkymist
Security Tools
System Administration Tools
Available Groups:
Cinnamon
Console Internet Tools
...省略若幹...
Xfce
Done
到此為止,整個CentOS7.6的安裝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在用虛拟機學習時可以保留這個模闆機的配置,然後每次克隆新的虛拟機(推薦使用連結克隆以節省空間)用來學習,當然,也可以用快照的方式來設定及復原操作過的設定。
2.5 本章相關問題
1)32位和64位系統的差別是什麼?
2)請描述Linux分區的知識(包括裝置名、主分區、擴充分區、檔案系統類型等)。
3)什麼是挂載點,挂載點的作用是什麼?
4)企業場景如何針對不同的業務伺服器規劃分區方案?
5)企業場景下Linux系統安裝如何盡可能地最小化選包?
6)企業場景下若線上運作的系統缺少部分包組或指令,應如何補救?
7)如何将網卡設定為傳統的eth0、eth1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