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為輕資産、未盈利科技企業開拓融資管道

  “我們是從事家庭健康檢測裝置和試劑經營的微型企業,企業輕資産,沒有明顯盈利,以前銀行放貸謹慎,剛聽到銀行和擔保公司的新産品,可通過企業知識産權獲得貸款,比較适合我們200萬元的資金需求。”在日前天津科技金融政策及産品釋出會上,天津某健康技術企業聯合創始人葉濤欣慰地說。

  這次會上,天津科技局不僅釋出了兩項新的科技金融政策,還與建設銀行天津分行、浦發銀行天津分行等7家銀行共同開發出貼合企業需求的27個服務創新型企業金融産品,為輕資産、未盈利的科技企業開拓融資管道,對于深度激活創新資源,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支援梯度培育

  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長夏正淮介紹,圍繞科企3.0版,近期研發出債權、股權等多方面政策和産品,新制定了《天津市雛鷹企業貸款獎勵及瞪羚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和領軍培育企業股改獎勵管理暫行辦法》,包括兩項科技金融創新政策:貸款獎勵對連續12個月内日均不低于50萬元貸款的雛鷹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股改獎勵對以上市為目的進行股改的瞪羚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和領軍培育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新政策優化了申報條件和流程,更加順應企業用款方式和用款需求,更好地鼓勵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27個金融産品,包括9種雛鷹、瞪羚企業專屬金融産品和18種服務創新型企業金融産品。結合創新型企業特點,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實際融資需求,着力解決科企貸款的五大難點。”天津市科技局科技金融處副處長殷毅介紹說, 一是解決企業重複提供材料、反複接待盡調問題,推出“雛鷹貸”“瞪羚貸”“科技立項貸”,銀行與擔保公司風險共擔、共同盡調、同期審批、結果互認;二是解決企業手續繁瑣、流程繁雜問題,推出“小微快貸”等産品,采取全線上流程,企業僅需填寫基本資料,背景自動抓取、分析資料,減少中間環節;三是解決企業倒貸手續繁雜、資金鍊斷裂問題,推出“智能貸”“融易貸”,延長貸款期限,友善企業長期用款需求;四是緩解輕資産科技企業貸款融資阻礙,推出“知識産權質押貸款”“智權貸”,提高知識産權質押貸款額度;五是解決企業股權、債權多種融資需求,推出“含權貸”“領軍企業特色産品”“科創貸”,銀行與投資機構關聯,多管道支援科技企業融資。

  降低貸款門檻

  科技金融政策的創新也給了金融機構支援科技企業的信心,此次浦發銀行對“雛鷹”和“瞪羚”企業給予了力度很大的金融政策:一是銀行、政府和企業共擔風險,貸款門檻降低;二是下調了一級評級指數,價格方面将資金成本減了3‰,加上科技局補貼,融資貴問題得到緩解;三是流程簡化,原來客戶經理需要一周時間上報調查報告,變為填寫表格上報,時間縮短到一兩天,審批過程也從一個月的全面審查,變為九個要點的排除法,最短一天批完,給“雛鷹”和“瞪羚”企業更好體驗。

  對此,天津浦發銀行科技支行負責人劉明表示,銀行此次針對科技企業給出的金融政策,是基于科技局對“雛鷹”和“瞪羚”科技企業的認定,相當于給天津幾萬家科技型企業提前做了一次篩選,科技局篩選标準是科技立項、科技水準、生産經營狀況等,銀行是以财務名額來評價,這兩個标準會有一定的互補和交集,是以銀行可以适當降低貸款門檻。

  此次推出的金融産品在擔保環節也進行了優化,天津科技融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潤田介紹,根據科技局的“雛鷹”和“瞪羚”标準,以及這些企業未盈利、輕資産等特點,科技項目貸、雛鷹貸、瞪羚貸等産品,根據企業發展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信用貸款額度,不需要抵押物;同時擔保公司和各家銀行加強合作,形成風險分擔機制和關聯機制,“以前擔保公司和銀行要分别做兩次盡職調查,現在共同做盡職調查,不僅可縮短貸款流程半個月到一個月,而且互相交流把控風險,便利了企業”。

  此外,天津市科技局梳理征集了27家金融機構的132種适用于科技型企業的信貸産品,印制成冊并在網上公開,友善企業快速找到适合的金融産品,讓資訊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轉自創頭條,原文連結:

http://www.ctoutiao.com/2432599.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