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9月27日一年一度的雲栖大會在杭州雲栖小鎮如期召開,今年大會以開發者為大會主角,聚焦數字經濟為核心議題,重點展示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這一屆雲栖大會給大家帶來哪些新東西呢,作為神秘組織阿裡雲MVP成員的我們在提前一天召開閉門會後帶着任務秘密潛入現場,下面為您帶來前線的分享……

補充知識點Tips--阿裡雲MVP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
阿裡雲最有價值專家,簡稱 MVP(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是專注于幫助他人充分了解和使用阿裡雲的技術實踐領袖。阿裡雲MVP有三大使命分别是:1優化産品體驗,通過聆聽平台送出産品Bug或建議,積極參與新産品的内測和公測;2技術實踐領袖,釋出産品相關的原創技術文章。在社群和論壇積極回答其他使用者的問題。3技術布道,在雲栖大會作為講師分享産品實踐經驗,組織技術沙龍或研讨會。
第11期阿裡雲 MVP 将于2019年12月公開,期待您的加入
http://mvp.aliyun.com廣告打完了,下面進入雲栖大會主題:
# # 主論壇
感受一下首日大會的簽到入口
首先是雲栖大會重頭戲主會場,當然由于拿到的票是不包含主論壇的通票,是以首日的主論壇隻能通過直播觀看,傳送門
https://yunqi.youku.com/2019/hangzhou/review?share_source=weibo_link劃重點來說
01 阿裡第一顆晶片問世 平頭哥釋出AI晶片含光800
02 阿裡雲三任總裁同台對話 十年傳承,步入技術無人區
03 達摩院公布2周年成績單 40餘項世界第一
主論壇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剩下的都是肉身探訪内容:
整個會場分五個場館,會場面積是相當的大,發個全景VR的虛拟場館連結給大家感受一下
https://yunqi.youku.com/2019/hangzhou/vr?spm=a2c4e.11165380.1376165.3阿裡雲MVP觀光團成員們保持參加雲栖大會一貫的優良傳統,除了客串各個場地活動的事先串通的人以外,還要集齊會場參展廠商的徽章
下午受邀參加的首個活動就是大咖有約
活動介紹
主辦方主持人很擔心開放式活動的效果,是以提前安排邀請了幾名MVP到現場配合,防止活動冷場,結果到第二天活動現場由于活動參與者過于熱情,我們這幾個事先串通的人顯然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美女主持人
本次參與演講的幾個嘉賓都算得上是阿裡雲内部的大咖,有阿裡雲代碼基礎技術團隊負責人蔣鑫
,阿裡雲智能資深技術專家陳緒,阿裡雲開放平台負責人圭多,Java開發手冊作者孤盡,阿裡文娛進階技術專家肖文良等等,當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陳緒老哥的演講。
阿裡雲智能資深技術專家陳緒
老哥一頁ppt講到底,從敦煌壁畫開始給開發者們分享了飛天系統架構的演變發展和不斷進步的整個程序,下面轉自小編的部分通稿:
“飛天”史
當看到“飛天”這個詞時會想到什麼?其實在中國談飛天有三個含義。第一個飛天是印度的飛天Apsara神女的壁畫;第二個是跟阿裡雲長期合作的飛天茅台;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支撐中國最大規模公共雲的飛天作業系統。這個飛天是在2008年立項,就是要構造一個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飛天的來源從本質上是借鑒了印度的飛天壁畫,意味着能夠一飛沖天。阿裡雲是在2009年9月10号成立的,但早在2009年2月,阿裡雲團隊就寫下第一行飛天代碼,到2010年,第一個客戶阿裡金融通過飛天平台正式對外提供服務,到2011年,阿裡雲開始大規模對外提供基于飛天的雲計算服務,到2012年,飛天成為雙11的基礎設施,到2013年,飛天首個5000台叢集正式上線,阿裡雲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對外提供5K計算能力的公司,到2014年,飛天全球使用者突破100萬,到2015年,“登月計劃”完成,阿裡巴巴集團所有的資料計算任務遷移至飛天平台,到2016年,ET城市大腦項目啟動,飛天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并應用于解決社會治理的難題,到2017年,飛天獲得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首個科學進步特等獎,直到去年2018年,飛天進入2.0時代,成為面向萬物智能的雲作業系統。
為什麼飛天系統要自主研發
為什麼有自信說這個飛天是阿裡雲自主研發的系統呢?原因在于當年全世界還沒有特别成熟的雲計算軟體代碼可以為阿裡雲所用,是以也就意味着阿裡雲從第一天開始,每一行代碼就隻能自己寫,就隻能自主研發。這是時代選擇的偶然,更是曆史的必然。
飛天系統的演進
飛天系統的架構與演進來源于世界對計算的實際需求。很多雲是為做雲而做雲,而阿裡雲不是,阿裡雲是針對業務的需求而做雲。阿裡雲研發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就是針對IT成本增長太快的問題;另一個就是當時整個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能夠支撐這個性能名額。
在2013年所說的5k是指用5000台計算機組成一個叢集同時處理大資料,也就是當年所說的ODPS,後面改名為MaxCompute。雙11淩晨大螢幕出現的資料統計就是由這個飛天系統計算出來的,但是再往後飛天的技術方向發生了改變,改變在哪裡呢?使用者更多的是嫌到ID實體機房扛機器太麻煩,不想用原來的實體機,開始使用虛拟機,是以想要到阿裡雲上通過虛拟機的方式來買容器、買存儲、買計算。當時阿裡雲剛剛成立,由于并沒有經過實際演練,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客戶,就是沒有人為飛天的研發買單。阿裡雲的第一個客戶是阿裡小貸,它是螞蟻金服的一個業務,通過阿裡小貸的牧羊犬項目證明了系統的大資料處理能力,能夠滿足市場上的需求。
接下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2014年的時候還有很多友商攻擊阿裡雲研發的系統不行,到去年2018年,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說飛天系統不行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四年中,阿裡雲團隊不僅在技術上實作了更新和演變,而且從商業品牌上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飛天作業系統
最近的資料顯示,中國59%的上市公司使用的是阿裡雲的系統。他們為什麼用阿裡雲的系統呢?因為他們看中的就是飛天,飛天有幾大體系,第一大體系叫做飛天雲作業系統,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作業系統,它是雲作業系統;第二個是飛天大資料平台;第三個叫飛天資料庫,我們現在主要講這個飛天雲作業系統。
阿裡雲平台有一個底座,把這個底座稱作天基,這個底座是保證所有對實體硬體的管控,能夠靈活地進行排程,是以它的層級在最底下。飛天從建立到現在中間經曆了無數次的演變和架構的調整,現在的飛天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實體層的管控全部是靠天基系統,在天基之上有神龍、盤古、洛神等主流雲計算系統。
神龍是阿裡雲最先進的計算平台的一個架構,它和所有其它的計算平台最大不同在于它是專用硬體虛拟化。虛拟化經曆過三代,第一代是軟體虛拟化;第二代是通用硬體虛拟化;第三代自研了神龍的晶片。另外,神農在全世界不是沒有對手,有一個對手就是AWS。
盤古是存儲部分。當購買阿裡雲服務和産品的時候,其實主要買的是三個東西,一個是計算能力,就是一秒能夠計算多少次;第二個是存儲能力,在整個平台之上能夠存儲多少資料;第三個是網絡能力,建構穩定的網絡環境。以盤古為例,盤古系統完全是阿裡自研的,經過了十年的研發,現在不僅非常穩定,而且還基于盤古建立了許多有創新意義的一些科技。首先,盤古可以存儲資料,存儲的資料分為塊、檔案、對象等。基于盤古之上建構的系統能夠支援所有的存儲需求,是以盤古系統真正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整個存儲的底層。盤古還能夠進行日志服務,什麼叫日志服務呢?在一個網際網路大規模系統之中,最關鍵的資料就是資料日志,因為資料日志記錄着所有行為的軌迹,那麼對于日志的處理和分析就成為了一個通用的需求。很多公司的團隊開發對資料進行分析的工具,跟阿裡雲的日志團隊相比,這些公司沒有那麼多的研發工程師,是以說他們在工具的效率和功能上是有限制的。從去年開始,阿裡雲的日志服務業務增長得非常快,我們開始也沒有想到一個日志服務會有這麼多的使用者,使用者都有了日志服務之後,能夠進行不同次元和各個層面的統計和歸納,而且花費的處理時間短得超乎想象。換句話說,就是把存儲和日志服務這個整塊處理能力全部委托阿裡雲,這是飛天作業系統的能力。
在飛天項目中,很多名字都是古代神話的名字,比如說洛神,其源于古代時期洛神賦。為什麼網絡這一塊叫洛神呢?它講的是網絡之神,意思是把網絡已經做得很神了。網絡做到現在,目前比較受市場歡迎的兩個主打産品是SAG(智能接入網關)和CEN(企業網),SAG解決了目前數字經濟時代由于很多公司走向海外,導緻分支機構特别多所面臨的連結問題。當門店遍布全國或者全球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核心的問題。一個是資料的安全問題,即資料傳上去會不會被攔截掉,會不會出現内容的洩漏;第二個是對于新零售來說很核心的問題,是本地和中央的一個資料連接配接問題。SAG真正地解決了安全問題和連接配接問題,它能夠把全世界所有的門店組成一個區域網路,是以說目前SAG特别符合新零售、連鎖酒店的聯網需求。有些人說沒有SAG可以選擇拉專線呀。注意:專線的成本至少是SAG的5倍以上,當存儲有1000個節點的時候,全部用專線,費用會增長成天文數字,而洛神系統就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
為什麼洛神能夠解決别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呢?對于一個系統來說,它和使用者越近,那麼它的處理效果就越好,是以最好在處理資料的附近有資料機房,而阿裡雲在全世界有200多個資料機房。阿裡雲在亞太地區部署的資料存儲機房最密集,其中阿裡雲在中國有八個地域(region),包括北京、張北、上海、杭州、成都、呼和浩特、青島、深圳等。
雲計算的本質特性很重要的一點是彈性,彈性的意思是說用多少買多少。目前最偉大的雲計算公司都是從電商産生的。當年雙11為了滿足那一天的峰值需求,需要備貨許多的實體機,而這些實體機往往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消耗掉。到了現在,有了公共雲之後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不再為資源的閑置而煩惱,也不再為未來的需求而提前買單。
公共雲和公有雲之間的差別
公共雲和公有雲的英文名稱都是public cloud,是以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公共雲和公有雲的核心差別是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Public cloud是讓使用者提供可供租用的雲計算資源,使之以低成本擷取資源并通過Internet使用。公共雲的提法很好地承接了這一理念,強調了公共基礎設施的概念,以标準化方式建構的平台能夠以比較好的成本效益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這裡更多強調的是服務。另外,在服務的提供方面,公共雲服務提供商往往提供最為大衆化的、需求量最為廣泛和集中的服務。“公有雲”的概念則更多偏重強調對于實體資源的擁有權,這個不如公共雲直覺和貼切。是以我們一般把阿裡雲飛天建構的公共基礎服務平台稱為公共雲,而非公有雲。
大會現場好玩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包括程式員吐槽大會
(傳送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4NTI5MjYwN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極客密室、各個主題的雲栖時間、極客大賽、雲栖音樂節(傳送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3NzYxMzE4M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等等,由于篇幅關系,這次隻給大家揭開冰山一角,更多内容等有空再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