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切入物流分揀市場,3D機器視覺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切入物流分揀市場,3D機器視覺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趙青骨子裡是個不安分的人。2009年碩士畢業後,他因為不想進入公務員體系或國企按部就班的工作而加入了寶潔。七年後,同樣因為這點不安分,他毅然離開創辦了熵智科技。

3D視覺邂逅電商物流

趙青為自己人生設定的下一站是3D機器視覺,但他真正心心念念的遠方是機器人。趙青認為,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已經遭遇了天花闆,突破天花闆的關鍵就在3D機器視覺。

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總共銷售了45萬台工業機器人,其中35%進入了汽車産業。在整個工業制造領域,汽車制造是标準化和自動化水準最高的;其次是家電3C,消化了25%的工業機器人;兩大産業已經成了機器人競争的紅海。

趙青認為,未來工業機器人的機會在長尾市場。但長尾市場的大多數場景都是非結構化的,對機器人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電商物流為例,電商物流是工業機器人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中國電商已經在世界範圍内一騎絕塵,但電商物流的自動化水準并不高。過去,各大玩家忙于跑馬圈地,無暇他顧;近年來随着線上流量天花闆凸顯,行業格局漸趨穩定,才逐漸将目光移向了自動化和降本增效。

電商倉庫和汽車生産線有很大差别,後者的需求是相對固定的,“一個工廠中的房間最多5款車型,20種配置”;而一個電商倉庫可能包含10萬個SKU,SKU之間還有不同的組合方式,需求完全是定制化的,傳統機器人已經無法勝任。

讓機器人變聰明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為它創造視覺,讓它獲得感覺和觀察世界的能力。事實上,國際領先的機器人巨頭們早就這麼做了,它們在2D視覺領域已經建立起了非常高的壁壘。但在新興的3D視覺領域,巨頭們反應稍顯滞後,這為初創公司提供了逆勢崛起、彎道超車的機會。

和2D相機相比,3D相機提供了物體的形狀和距離資訊,傳感次元提升後可使機器人具備柔性環境的作業能力。雖然3D視覺技術目前基本還停留在研究階段,實質性産品較少,但毫無疑問,它将成為機器人行業的未來。

“明确了目标,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實作以及由誰來實作。”趙青認為,自己就是合适的人選。

一場華麗的冒險

趙青是個熱衷于冒險的人。

研究所學生畢業後,他沒有參加畢業典禮,而是找師兄借了3000塊錢,瞞着家人騎車去了拉薩。自行車是臨時買的,花了800多塊錢,全程騎行了25天。“過程還是很艱苦的”,時隔十年,回憶起這次冒險趙青記憶猶新。

創業是一場更大規模的冒險,需要的不隻是勇氣和毅力,還有眼界和資源儲備。

趙青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這是一個擁有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國内頂級大學的頂尖學院,底蘊十分深厚。而他所在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又是一個交叉學科,涉及的知識面衆多,這為他提供了非常寬廣的視野。

趙青本人也是一個機器人的狂熱愛好者,在校期間曾帶隊獲得國内外各類機器人競賽獎項十餘次,并創辦了華科機器人創新基地。

對于創業者,個人激情、知識背景和對技術落地場景的了解都必不可少。在寶潔的工作經曆為趙青補上了最後一環。

趙青在寶潔的七年工作經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負責生産線裝置相關工作;第二階段參與了太倉、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三個新廠的建設;第三階段負責寶潔亞太區倉儲物流的自動化;都是圍繞工廠和倉庫展開的,這幫助他建立起了對場景的深刻了解。

趙青的這些經曆也被投資方所看重,熵智科技的天使輪投資人遠望資本程浩向雷鋒網表示,“熵智科技的幾位合夥人都有非常好的機器人領域的背景,都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機器人團隊,之後又在這個領域打拼多年,不光有很好的理論基礎,還有很強的工程落地能力和不錯的客戶資源,這是我們決定投資的最主要的原因。”

熵智科技的核心技術,是機器人的3D視覺與運動規劃。趙青介紹,3D視覺技術的應用落地面臨兩大難點:一是3D視覺技術對于應用場景要有強适應能力,比如在反光、暗黑、覆膜和遠距離等條件下是否依然可以準确感覺、識别出物體;二是3D視覺技術和運動規劃技術的銜接,在擷取了物體三維資訊後,需要基于運動規劃技術使機械臂完成既定作業,涉及避碰檢測、手眼坐标轉換、節拍優化和力控等。

趙青選擇的技術落地場景是機器人的視覺分揀。通過3D相機,擷取待分揀物品的3D點雲,并對3D點雲進行分割和識别,确定待分揀物品的位置,再通過運動規劃算法,計算出機械臂的運動軌迹,引導機器人完成物品抓取和分揀,過程中還将能夠完成自主避障。

未來,除了物流市場之外,熵智科技也将涉足更多典型工業應用場景。趙青認為機器人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在“非結構化場景下工作的能力”是未來機器人的核心功能,未來應用的延展場景還很寬。

意料之外的旅途

趙青最初的設想是隻做核心算法,機器人和3D相機可以采購第三方的,搭載自家算法後再打包出售。但沒過多久,他便意識到這條路行不通,“不得不碰硬體”。原因在于,機器人和3D相機成本太高,如果不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商業模式根本跑不通。

“如果你的機器人需要五年、十年才能收回成本,肯定是行不通的”,趙青說道。

機器人本體還好,國内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做降低成本的工作,熵智科技隻需要耐心等待即可。“不等也沒轍,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趙青坦言。

他決定從3D相機入手,這個領域玩家很少,“雖然很難,也得硬着頭皮上”。

去年4月份獲得遠望資本和松禾資本的上千萬元天使輪投資後,熵智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時間和外部資源潛心鑽研3D相機,克服重重困難後,終于完成了産品化。

熵智科技的另一項工作重心是算法的子產品化和标準化。趙青介紹,機器人行業有兩大核心競争力,一是技術,二是成本效益。前者決定了你能否在市場上站住腳跟,後者則決定了你發展的天花闆。

提高成本效益的關鍵在于标準化。趙青介紹,機器視覺巨頭基恩士去年的銷售額高達49美金,而競争對手康耐視的銷售額隻有8億美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前者的标準化做得非常好。

“投資人做盡調的時候,最先判斷的就是,你是不是一家內建商。內建商容易切入市場,但是規模很難做大,賺錢也很辛苦”。

事實上,客戶的需求是多樣且不斷變化的,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做到标準化呢?這十分考驗企業的想象力。幸運的是,經過大半年的摸索,熵智科技已經窺見了門道。

搞定産品後,接下來是尋找客戶。

如何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客戶直覺重要。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服務大客戶容易借助示範性案例容易快速建立起知名度;但另一方面,大客戶要求很嚴格,容易把你拖住,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服務小客戶是一種生存手段,但也許做了幾年也打不出一個水花。

如何取舍,趙青心目中也沒有一個明确的答案。他表示,對于現階段的熵智科技而言,大量接觸客戶,了解市場,并選取合适的場景加速技術打磨和落地是最重要的。

趙青希望熵智科技能夠先深度服務好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行業的客戶,做深做透,先站穩腳跟,再徐徐擴張。

更遠的征程

從整個行業來看,一方面,3D視覺的需求還沒有完全爆發,2D視覺仍然占據着主流;另一方面,各大玩家的産品在性能和價格上也尚未達到客戶的需求。趙青認為,3D視覺仍然需要1-2年才能進入快速發展期。

未來1-2年,熵智科技仍将聚焦于兩件事情——打磨核心技術和提高産品的标準化以及成本效益。

工業是一個很慢的行業,不像其他領域,風口來得快走得也快。它也不是資本角逐的主戰場,不會被資本裹挾着往前走。作為這個賽道中的玩家,熵智科技可以偏安一隅,更加冷靜地看待公司的發展。

對于資本,趙青保持着審慎與理性的态度。他表示,創業公司離不開資本,但也不能和資本走得太近。“因為沒有融資,企業就必須為了活下去而窮于應付,難以保持航向;融資太多則會助長企業的野心,什麼都想試一下,最後反而迷失了方向。”

據了解,熵智科技正在積極推進下一輪融資,團隊規模也會進一步擴張。目前熵智科技團隊一共有35人,其中研發人員占到了60%,2019年将擴張到50人左右。

趙青說,随着年齡增長,自己越來越喜歡看小說。有些是大團圓,有些是悲劇收場,但過程都起承轉合跌宕起伏。創業亦是如此,他不去想五年十年後的結果,而是更享受冒險過程中的每一步。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