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賦能零售,最終還是要消失于無形中

導讀: 8月23日,“新零售論壇:零售業的再革命” 由數瀾科技與華院資料在上海百聯創業空間成功舉辦。數瀾科技參謀長武凱(行竹)就“零售資料中台實踐”進行了分享,并在“新零售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中發表了獨特的見解。

過去的一年裡,零售行業正在發生巨變。“新零售”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熱的詞彙之一。技術的量變已經開始引發“質變”,對技術的角逐也成為零售企業提升核心競争力的關鍵。

2018年8月23日,主題論壇 “零售業的再革命:技術引領下的零售革命”在百聯創業空間順利舉辦。論壇吸引了200多名大資料、人工智能以及零售界的産業投資人、創業者、行業代表、品牌方代表、技術專家、高校學者等各方專業人士熱情參與。

武凱(行竹),8年資料産品探索和創新經驗,國内資深的大資料産品專家。涉及行業涵蓋醫療大資料、電商&營銷大資料、大資料平台管理、城市大資料四大版塊。曾任阿裡巴巴集團資料平台産品與營運部負責人,負責10+條産品線的管理和營運,服務企業超過600萬家,年交易額超30億元。

以下内容由數瀾科技參謀長武凱(行竹)發⾔整理而成。

武凱首先從人類零售演進史和中國零售發展過程對比的宏觀角度出發,展示了新零售和傳統零售最大的不同點,即傳統零售是技術引領生産變革,生産變革引導的消費方式變革,而新零售則是消費方式在逆向牽引生産變革。

正是這種逆向牽引帶來了零售業的三種變革模式。

變革(一):新的“人”、“貨”和“場”

零售行業原始的資料是粗資料,基于經驗供貨、基于分管道場景、基于模糊的消費者;如今是細粒度活資料,可能通過線上、線下全域,随時随地獲得,大緻特點呈現為數字化消費者、按需智能供貨以及無處不在的場景三種。

變革(二):(商品+服務+内容)+更多需求

從以往的消費者來看成本效益、價格訴求、産品功能、耐用性、零售服務等,服務本身在體驗上的功能訴求很小;如今在新的消費訴求下,對商品有更高的體驗要求,對内容有很高的參與,這其中包含更多的參與感和分享交流、文化的認同。從定向産品折扣、無縫融合場景、随時待命服務、貼心個性化服務等,都可以看到新的消費訴求變革。

變革(三):以消費者營運為核心的全域營銷

很多一線品牌商和零售商都不了解自己的消費者,大多數企業都不知道貨賣給了誰,無法從管道商和最終經銷商擷取資料;同時,很多消費頻次比較低的企業,存在資料可見度不能夠持續使用的情況。現在由于微信小程式的應用,新的形态互動産生,使得品牌商和零售商與消費者可以全域溝通,可以通過各種通道搜集各種資料,打通消費者認知、興趣、購買、忠誠及回報的全鍊路,資料變得可視化、可追蹤、可優化,品牌政策、品牌傳播、品牌營運等獲得全方位精細支撐。

零售科技對零售業務的影響

現在,随着AI技術的應用,在實體體驗店裡,帶來人機互動等新的體驗;資料采集也變得不同,行為資料實時記錄分析可以為銷售提供更可靠資料。通過大潤發、盒馬鮮生等實體店調研發現新的趨勢,它們重新定義了大賣場,原來是到店,現在是店倉合一。它既是顧客到店的消費場所,也是體驗場所;它既是B2B供應鍊共享的發貨倉,也是一小時到家的前置倉。另外,線上平台天貓推出“網紅商品榜”、“智能母嬰區”等專區,利用線上資料的分析幫助大潤發進行品類布局優化,同時母嬰區的互動大屏幫助線上天貓品牌店進行引流。

談及零售科技對零售業務的影響,武凱主要舉了行業中的兩個案例。

1、典型案例(商超):大潤發的業務改造

大潤發的整個資料中台體系裡面,大概分成幾層的結構,底層是基礎設施層面,在它的上面會有并列的業務中台和資料中台兩層。業務中台掌管統一會員、商品、庫存和營銷,而資料中台推薦服務、個性化推送服務、售後滿意度服務等。

大潤發業務改造的核心在于為多管道(淘寶中的淘鮮達、大潤發優鮮APP、大潤發線下商超和微信小程式)的營運,提供了統一的會員中心,商品中心,庫存中心和營銷中心等,同時利用對傳統資料倉庫的更新,賦予了業務系統具備了大資料的能力,如千人千面的商品推薦、精細化門店管理、個性化推送等。

2、典型案例(大型集團):行業中對“業務中台”和“資料中台”的發展

阿裡資料分享的第一平台也是三個時代。資料1.0時代先描述過去,看結果來做,比如實體店的客流統計。但是對于資料每個人解讀不同并且解讀效果有限。資料2.0時代,發展為廣告、風控、個性化推薦,這時候就有标簽,這時候就有禦膳房。到資料3.0時代,将消費者、人、貨、場等資料全部變成标簽,所有的資料都可以被使用。

武凱談到,标簽的計算,不是一個簡單的零和一,這也是今天網際網路企業做金融和傳統企業做金融最大的不同之處。傳統企業比較追求确定性,零是零,一是一,網際網路企業不太追求,大概看起來可能是這樣子就行。今天我們看到核心的兩個東西,第一個是消費者的标簽體系,人或場的标簽體系,以及人的标簽ID;再一個就是資料的應用。以前是網際網路企業在做,現在零售企業開始做,這就是新零售發展的趨勢。

武凱在總結新零售發展的基礎上展示了四個場景。

場景(一) 個性化推送-根據閱聽人人群定制内容,進而提高通知打開率

場景(二) 精準營銷活動展示-根據閱聽人人群定制内容,進而提高會員活動參與度

場景(三) 個性化推薦-根據使用者個人定制展示内容,進而提高内容點選率

場景(四) 評論資料挖掘

最後,在“新零售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上,武凱表示,他目前看到的賦能新零售最難之處是線下人的行為資料采集,其次才是資料上來以後如何打通、怎樣真正地把零售跟資料場景結合起來的問題。他也提到迎接這些挑戰的一個非常重要前提條件,必須要業務專家、系統專家、資料專家三方在一起,非常強有力的驅動之下才有可能獲得成功,而這種内部生産關系的驅動也是不容易一下子完成的。對于未來新零售發展的預測,他則認為科技賦能零售最終還是要消失無形當中,回歸到人性本身的體驗,這是一個比較明朗的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