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36分9籃闆8助攻,郭艾倫用一場驚豔的比賽迎接老大哥林書豪回歸CBA,京遼對撞,遼甯新劍招犀利,首鋼卻舉不起刀。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生涯第12個賽季,這是郭艾倫第一次拿下至少36+9+8。他本場三分6中5,幾乎是彈無虛發,也是他生涯第三次在拿下35分的同時投進5記三分。前兩次分别是12-13賽季對新疆季後賽最後一戰,郭艾倫打滿48分鐘,貢獻35分6助攻,但球隊輸了。

第二次是2016年11月16日,與山西鏖戰雙加時,郭艾倫轟下43分8籃闆,三分8中5,最終讓賈馬爾-富蘭克林空砍60分13籃闆21助攻。那大概是CBA曆史上最強空砍資料之一,另外2次可能是埃裡克-麥克勒姆創紀錄的82分和富蘭克林四雙惜敗新疆。

郭艾倫和林書豪好友重逢,兩人上一次交手是19-20賽季複賽後的首戰,距今其實也就過去了一年半,但江湖似乎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年,廣東在阿聯受傷和首戰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最終翻盤,阻止了林書豪與郭艾倫在總決賽相遇。

随後書豪遠走NBDL,郭艾倫兩年總決賽折戟。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再歸來之時,33歲的林書豪在休賽期感染新冠,在連續不斷的治療與隔離中掙紮。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書豪終于回到CBA,他在首戰遼甯時,面對年輕的後衛們,最終展現出了曾經NBA明星後衛的風采。可如今,他的對面是遼甯最強的後場三人組。

郭艾倫在過去的這一年半裡苦練三分,将他全部的能量傾注于修正投籃,賽後加練被嘲諷,總決賽輸球被奚落,但他最終換來了全運會決賽無解的投射表現。他把手感延續到了CBA賽場,在這場比賽前,他的三分命中率41.3%,打完之後飙升到了46.2%,半場三分4投全中,就像是給主戰坦克加上全自動火控,威力倍增。

這就是遼甯新領悟的劍招,沒有繁雜的招式,隻要拔出郭艾倫這枚打磨十年的劍,一式平沙落雁,也勝過獨孤九劍。郭艾倫花了一年半磨劍,遼甯也用上賽季的失利尋找最适合的劍招,終于在本賽季做出了一些陣容調整。

上賽季有這麼幾件事,其一弗格到隊後的剩餘正常賽打替補,其二季後賽郭艾倫和張鎮麟都曾被安排替補,其三最後的主打首發陣容是三後衛搭張鎮麟和韓德君。本季弗格和郭艾倫陸續回歸後組成一攻一防的首發火力,趙繼偉則替補梳理第二陣容,最後,張鎮麟主打3号位,4号位由複出的李曉旭、吳昌澤等人擔任。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完全體的遼甯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劍招套路,進攻有序,首發後場火力驚人,替補階段再也看不到亂打,整支球隊的防守始終線上。大外援埃裡克-莫蘭德加盟後也很快融入這種輪換體系之中,所有球員各司其職,對所處時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一清二楚。

後衛作為球隊的核心樞紐,其所承擔的角色對球隊非常關鍵,遼甯本賽季順風順水不僅僅在于郭艾倫的進一步變強,其實更在于弗格和趙繼偉的犧牲。弗格犧牲掉球權,改打防守型後場,他通常隻在銜接陣容時才首選進攻,效率是生涯新高,趙繼偉犧牲的則是首發位置。

京遼大戰,看起來像是兩個後衛群的對戰。

即便遼甯有攻守俱佳的凱爾-弗格,中國男籃後場雙星郭艾倫和趙繼偉,但北京也準備了林書豪和吉布森的雙小外,另配有老将劉曉宇、方碩和田宇翔,本場共5名後衛。8個後衛,搭台唱戲,林書豪開局中距離回應,吉布森替補沖殺,北京一開始的政策似乎并無問題。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吉布森是有能力轟下場均30+得分的小外援,他的賣點實際上也就是攻擊火力,本場隻打了19分鐘,拿下全隊最高的18分。替補陣容裡,他和方碩、雷蒙、朱彥西等人的外線火力相當可觀,這比賽也幾乎呈現與首回合一樣的走勢。

可随着比賽深入,郭艾倫狀态愈發神勇,而林書豪接下來連續錯失投籃,他很難應付遼甯的高強度防守。他的搭檔劉曉宇也失去了第一階段的超神表現,本場更是隻打了5分鐘,顆粒無收。

當林書豪和吉布森遲遲打不出持續爆炸性的表現,比賽焦灼到三節後段,北京漸漸揮不動手中的刀了。陣容輪換的麻煩接踵而至,先是後場,5個後衛裡劉曉宇上不了,雙小外受限于外援規則隻能上一個,方碩頂替,田宇翔也要去分剩下的時間。

4節4人次外援規則下,雙小外是非常冒險的體系,北京能發揮出與遼甯相當威力的隻有兩套陣容,其一是小外援加雙塔,其二是進攻火力出色小外援搭配射手群和内線高點。勉強撐到三節後段,北京是小外援搭配範子銘或李慕豪,卻要面對郭艾倫、趙繼偉、張鎮麟、李曉旭和大外援莫蘭德。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北京開局的雙塔,能保證一個大個和後衛完成大延誤,但第三節後段雙塔隻留一人,防守威力大減。上半場吉布森手感好帶着替補陣容還能赢分,可全隊體能下降後,對面雙控搭大外援,防守壓到半場,北京全方位被鉗制,失誤連連。

刀劍對撞三下,北京便沒招了。

遼甯隻用3個後衛,沒讓鄢手骐等人上來頂幾分鐘,楊鳴指導用類似于縮短輪換的方式保持戰力。縮了後衛,但在鋒線和内線上戰力拉滿,4-5号位用了5人,小前鋒3人,始終保持場上陣容的高大,當北京輪換到手感不佳的小外援帶着一個高塔時,場上的平衡徹底被打破。

簡而言之,遼甯的首功自然要算在郭艾倫身上,但政策上其實是赢在内線的活力,張鎮麟不停飛奔,付豪大打小,李曉旭三分飚進,莫蘭德轉移球助攻,韓德君守護籃闆。反之,雙小外削弱北京最強的雙塔陣型,後衛群輪換配置達不到理想狀态,顧此失彼。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遼甯巴不得對手把比賽變成後衛群的對話,而北京真的這麼做了。于是,眼看着遼甯劍招蘊含天地崩裂之勢,天塌下來,北京的大個子卻坐在替補席上。遼甯攻防得體,磨合順暢,北京卻自相沖突,在雙小外遇到遼甯最強後衛群之前,他們已吃了兩次敗仗,分别是3分惜敗廣廈,112-118不敵山西。

這兩戰都非常有代表性,對廣廈首節隻拿了9分,對山西大打對攻戰。對了,第二階段,北京已有3場得分破百,防守大隊開始和對手拼進攻了,一支擅長陣地攻堅,雙塔配置的球隊真的忘了自己最強的招數是什麼了。

不僅如此,既然拼進攻就應該搶開局,擅長梳理進攻但個人火力不足的林書豪沒有被放進替補,狀态火熱攻擊威脅大的吉布森,為何不能打首發?其次,劉曉宇、方碩和雙小外的适配問題是不是可以考慮換一換。

北京的沖突,遼甯上賽季也遇到過。

總決賽上,遼甯雖然簽了三個外援,但大外援不在輪換之中,雙小外成為球隊主要配置。盡管OJ-梅奧和弗格都可以打到3号位,但遼甯在面對沒有易建聯的廣東時,實際上并沒有發揮出内線的全部威力,反而是被突然到來的廣東大外援傑森-湯普森往回拉走了一點優勢。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到了全運會上,有周琦和韓德君的組合,遼甯一下就變得心明眼亮。他們終于找準了風格,後衛登台唱戲閃耀全場,但支撐球隊的柱子一直都是内線,球隊的整體戰術都是建立在内線基礎之上,于是乎,他們這賽季又找來了大外援莫蘭德。

京遼一戰,北京打得很努力,可雙小外,5後衛,看似華麗,卻根本不是北京風格,再來一個小巴裡-布朗,北京到底要出什麼招真是看不透。他們雖然期待着用更好的後衛解決球隊的進攻問題,可似乎矯枉過正。

像遼甯一樣,他們3個後衛的攻擊組合是球隊頭牌,但沒有忘記内線優勢才是陣容基礎,簽大外援,囤鋒線,穩穩前進。北京也該如此,範子銘閱讀比賽能力的提升,是這賽季強大的基礎,搭配大外援或大個子,保證籃下威力,再搜集後衛較為穩妥。

饒是輪換混亂,北京還是和遼甯拼到了最後,這賽季的北京其實有很多閃光的地方,可現實或許更為急迫。正常賽已經過半,他們目前隻11勝8負,排在聯賽第9位,輕易變動打法,要多久才能走出一條新路呢?

郭艾倫大戰林書豪,後衛唱戲内線才是台柱

北京要請聯賽強隊看戲,内線這台柱子怎麼能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