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幾天看到新聞才知道今年的500強已經出爐了,後面又看到小米首次進榜,第468名,雷軍蜀黍開心的像個隻有幾十億元的小孩子。還特意發了好幾條微網誌:
據說進入世界五百強之後都是這樣的:
視訊放不出來,請移步公衆号觀看
我後面對這個五百強很感興趣,于是就抓了财富雜志公布的曆年來的500強資訊分析了一下,發現很多有用的資訊。
财富雜志自1995年開始釋出500強榜單,至今25年,資料共計
12185 x 27
(1995年剛開始公布時榜單不到500個企業)。
解讀:
本年度500強企業所在國家分布:
首先說明财富雜志很不友好,在他的榜單裡台灣是按照獨立國家計算的,這個很惡心人。
在 财富中國 網站(非官網)上将台灣企業所屬國家改回了中國。這裡抓取的是官網資料
2019年中國上榜119家,美國上榜121家。要知道1995年中國僅有兩個上榜,而現在僅僅隻差兩個,并且這還是在未統計台灣企業的情況下。如果加上台灣今年榜上的10家企業,那麼中國共計129家已然超過美國。應該自豪一下。
國家曆年所擁有五百強企業數量趨勢:
即便在他的統計中把台灣劃出了中國,但這并不能改變某些事實,如下面這張這沒有把台灣企業計算到中國的趨勢圖:
美國入榜企業數量在2002年達到峰值196之後就開始很穩當的下降了,同樣中國也很穩地一點點上升。
上榜較多的國家還有德、英、法,曆年數量一直穩在25附近。
知道日本強,沒想得到是二十世紀末的日本竟然這麼強,1995年的日本上榜企業和美國一樣多,這個數量直到今日,中國也沒有達到。不過看日本這強勢的走勢,應該不久就會和德、英、法的曲線相交,,,我笑了。
本年度上榜企業利潤情況:
極少數負利潤,大部分純利潤集中在一百億美元以下。
其實還有一條資料嚴重高于普通值,已經過濾了。那就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一年純利潤 110974.5 百萬美元,,約1100億美元,大概是7400億人民币。。。這是一年的純利潤,不是毛收入。。。
曆年五百強整體總收入趨勢:
這裡隻統計的均值、中值甚至最小值。
果然人民越來越有錢了,看人家一年年收入越來越高,最近一年即便是收入最低的公司,其收入也達到了 2000百萬美元。不敢統計最大值的走勢圖。。。
這才隻是一年的收入而已,可以想象一下公司資産得多少?
給你個參考,最新的中國工商銀行資産為 4034481.6 百萬美元,折合 27.8 兆人民币 :)
25年上榜企業類别細分詞雲圖:
銀行、商業存儲、石油加工、保險,很正常,很官方。
近五年上榜企業行業分布:
注:行業分類裡 英文 _
Technology
_由于直接翻譯成 科技 範圍太廣,而又有工業這一類,這裡我翻譯成了科技工藝。其中電腦手機制造商均歸為這一類,行業屬性大概是電子裝置制造
上榜企業行業分布裡,能源礦産、金融财經,作為國家命脈的存在,一般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大部分都可以做到極大的體量。是以這兩個遠超其他行業可以了解。
了解不了的是,什麼什麼google、Facebook、阿裡巴巴、騰訊等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一大堆,最後統計結果是,網際網路行業上榜次數過低,與 其他很少的類 一并歸于其他類了。
看樣子依然是實業最賺錢:)
小插曲:
看圖找不同:
資料清洗果然是最難的,你永遠無法知道資料裡會有什麼坑。
2015、2016年是曆年财富雜志唯二兩年沒有統計企業利潤的兩個年份,并且這兩年的餐飲行業單詞都拼錯了,這兩年到底經曆了啥?
另外作為英語母語的美國員工,這個
Restaurants
都能少拼一個 a ,并且從後端到上圖的前端都沒人發現嗎?我似乎寬恕了我英語菜這件事
五百強企業近五年行業前六類統計:
近五年裡的行業很能反應目前現狀了,并且沒有把它們合并,每年的都分開統計了。
其中汽車行業連續五年上榜企業一樣多,充分證明了汽車這個行業不是砸點錢就能做得好的,每個零件的疊代需要幾十年的觀察打磨,積累了技術的老牌汽車公司穩如老狗一般的存在于榜單上。是以對國産汽車多點自信嘛,這個行業需要時間磨,慢慢來。
食品飲料、衛生保健、汽車&零件等實業表現得很穩每年上榜數量都基本不變。實際上,上榜的企業也基本沒變過,因為這類行業一但積累了口碑、名氣、技術,想被取代都很難,不會像網際網路很多企業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唯有科技工藝(電子裝置制造)行業波動較大,看看國内手機廠商競争的激烈程度,就能了解這個波動了。(最近幾年錘子、金立、魅族、三星,是不是很少見到了?)
25年榜單前十名概覽圖:
上面統計的是五百強裡前十名的企業 曆年霸榜年數情況
埃克森美孚化工集團是真的最強釘子戶,自1995年财富雜志公布榜單開始,至今25年始終霸榜前十名。
沃爾瑪算是百貨公司的标杆了,最近幾年都是五百強榜單的第一名。
該自豪自豪了,該感慨也感慨了,下面就來認清一下現實
近五年五百強所在城市詞雲:
看到了,北京最大,其次是東京。中國城市北京 坐落着最多的五百強企業。
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東京多是因為日本小,城市少。
美國擁有比中國更多的五百強企業,在圖上卻沒有很大的美國城市,說明了什麼?
美國城市整體水準都很高,而我們國家城市差距太大,同為北上廣深的廣州還能找到嗎?(在左上角)連四大城市之間差距都這麼大,那這些大城市與其他三四線小城市差距得多大?
500強50強企業國家分布對比:
本年度最新榜單企業所屬國家分布對比圖中,中國擁有的五百強企業與美國擁有的隻差0.4個百分點。但是在把統計名次前500名縮小到前50名時,就相差了24個百分點。這在名次500 逐漸縮小時這個差距會逐漸變大。真實地證明了我們國家入榜數量雖在穩步提升,但絕大多都徘徊在榜單末尾,而相反美國企業都集中在前排。
可能會有人說上面統計中,中國沒包含台灣地區,但是另一個事實是:在榜單前50名的中國企業全都是國企,全部是礦産、銀行相關企業。即便加上台灣也隻是多了一個組裝工廠中的房間富士康。
再擴大到榜單前100名,裡面的中國企業,除了華為之外全部是國企。涉及到的行業也隻有華為是高科技産業,其餘幾乎全是銀行、礦産、保險、房地産、鐵路建設等。
總結:
從世界五百強25年的榜單分析了那麼多,有些地方确實值得驕傲。但事實上一些差距還是很大很大的,例如城市分化太嚴重,高科技産業不足等,這個差距很難追上。
實業救國,房地産救不了國。祖國複興,需要一代代人努力。
注:資料已托管到Github: https://github.com/zhangzhe532/icodeb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