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DT時代,阿裡不再藏住“技術公司”标簽

來源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雖然Jack馬先生總是口出驚人之語,但事實證明他說的話總是不斷被應驗。

【轉載】DT時代,阿裡不再藏住“技術公司”标簽

2016年的“新零售”現在已經是公認的零售新篇章,而2014年的“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也在逐漸變成現實——不管什麼樣的企業,都習慣要“大資料”一下。

這其中,阿裡自己往往成為“預言”的忠實擁趸,新零售跑馬圈地,現在大資料也要“搞個大新聞”。

不久前,阿裡雲在其峰會上釋出了大資料服務産品“飛天大資料平台”,從公開資訊來看,該平台被稱為“中國唯一自主研發的大資料計算引擎”,以及“全球叢集規模最大的計算平台”。

參數能力上,有諸如單一引擎支援10萬台伺服器組合計算、支援超600PB計算能力等。

今年6月以來,阿裡在AI能力上頻頻對外界秀肌肉,連續獲得5個世界大賽第一(詳見相關報道),現在,阿裡雲高調釋出“飛天大資料平台”,在馬雲口中的DT時代大幹一把的野心擺上台面。

大衆心中“商業”标簽濃厚的阿裡,拉開遮蓋的幕布,開始把“技術”标簽顯露出來。

大資料技術之争,為什麼“商業”阿裡卻率先冒出?

衆所周知,DT時代一定建立在雲計算基礎之上。

但是,當大資料技術和服務成為雲計算标配時,為什麼“中國唯一自主研發”以及“全球叢集規模最大”這些頭銜會落到一貫以“商業”姿态示人的阿裡頭上?

這種“出人意料”,原因恰恰也出在“商業”兩個字上。

阿裡雲此次是“對外釋出”飛天大資料平台,在這之前,這款産品已經在阿裡雲内部實質運作和服務了十年之久(以前稱作MaxCompute平台,也是現在飛天的核心)。

某種程度上,阿裡在大資料技術上令人意外地“冒出”,既有主觀追趕DT時代的内在動機,也不能否認是被自己的“商業”發展所倒逼。

1、自身商業的業務膨脹所倒逼

阿裡雖然是商業起家,但卻技術上最早遭受規模化帶來的技術壓力。

2008年淘寶網上已經有9800萬注冊會員,使用者一多就帶來資料存儲和計算的壓力,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暴增。

在全球範圍内,Google、AWS、微軟也面臨類似的問題,老的資料系統(例如Oracle、Greenplum、Hadoop等)都沒辦法适應暴增的資料需求(類似于馬車設計時沒辦法考慮到汽車的運載能力),各家都在研發自己的大資料技術。

而且,與搜尋、社交不一樣,“商業”場景下的使用者與資訊存儲更複雜,個人資訊、消費資訊、金融資訊,甚至早期的推薦機制,都對大資料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以,這造成一個奇特的現象:“商業”做得越成功、标簽越濃厚,背地裡“技術”就必須越深度。

我們今天看到阿裡在商業上如日中天,已經是“技術沒有拖後腿”的結果。

而面對幾何級膨脹的商業需求能夠不拖後腿,這樣的技術拿出來對外開放時,獲得“中國唯一”、“全球最大”之類的成績似乎并不意外。

從2009年阿裡雲成立時,“飛天”就已經事實上開始起步。

從其發展軌迹來看,2013年8月突破同一個叢集内5000台伺服器同時計算,2016年2月單叢集突破10000台,2019年多叢集突破10萬台,這樣的技術成長,從時間線來看與阿裡的商業成長幾乎同頻。

阿裡系旗下的支付寶芝麻信用分、淘寶商家的每日商鋪賬單、高德、優酷、阿裡媽媽等的大資料業務都通過MaxCompute平台進行,2018年雙11,單日處理超過600PB的資料,交易峰值平滑度過。

現在,阿裡99%的計算和95%的存儲都由飛天支撐,其展示出來的技術成就始終與阿裡的“商業”标簽緊密相連。

2、對外生态服務擴張所倒逼

阿裡雲在國内處在領先位置,服務大量大大小小的企業,這反過來像内部商業發展一樣倒逼阿裡雲在大資料技術有所突破,畢竟,現在人人都在談大資料。

例如,阿裡雲服務知名APP“墨迹天氣”,該産品要為4億使用者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每天使用者查詢超過5億次,對資料調用和運算産生很大壓力,阿裡雲必須“跟上”客戶的腳步進行技術革新。

類似高資料需求的客戶還有很多。

此外,在過去幾年的智慧城市大戰中,阿裡雲搶先發車,在大學營浙江搞出許多明星項目。例如,其服務浙江“最多跑一次”政務體系建設,面臨老百姓辦事最密切相關的100個事項70多億條資料,大資料平台沒有跟上是無法想象的。

雲計算生态越龐大,這種底層技術就必須越走在前面。

3、“領頭羊企業”的頭銜所倒逼

一談中國有哪些知名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無非就是BAT等少數幾個公司,而從市值上看,阿裡又處在領頭羊位置。

這是商業成功帶來的榮譽不假,但其實暗地裡,從國家層面看,商業的成功最終一定要承擔技術的職責。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但誰來創新核心技術,責任隻能落到這些商業上成功的企業頭上。

2018年3月,Forrester釋出《2018年一季度雲端資料倉庫》大資料服務榜單,阿裡與AWS、Google、微軟進入全球一線陣營。

在全球範圍内,阿裡無法永遠在“商業”标簽下存在和發展,中國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阿裡這樣的企業露出技術标簽是時代的必然。

全新的DT時代,大資料平台如何參與競逐?

DT時代替換IT時代,在全新階段面前,核心的角逐場大資料平台究竟要怎麼玩,沒有經驗可供借鑒。

作為孤例,拆解阿裡雲飛天大資料平台的一些做法,它們未必全面,但或可以作為行業參考。

【轉載】DT時代,阿裡不再藏住“技術公司”标簽

1、“物”膨脹下的“DT系統”建構

DT時代,資料無非包括“人”和“物”兩個部分,過去10年,“人”(即使用者)的增長和沉澱已經基本完成,資料定格在高位。

下一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年IoT的全面發展,基于“物”的資料将迎來新的爆發,萬物互聯、萬物映射到數字世界,大資料将迎來新一波井噴。

是以,對大資料平台服務而言,關注“物”資料的膨脹成為重中之重。

以阿裡雲“飛天大資料平台”為例,目前該平台支撐全國442個城市、超過1000項公共服務,而在杭州的典型應用“城市大腦”,需要在數分鐘内優化1300個核心路口、萬級交通配時的控制參數,此外,還需要處置110種交通警情。

這些,與大量交通IoT資料密切相關。海量物聯網終端資料彙總、分析與處理,“物”資料膨脹下事實上建構了一套“DT系統”(相對IT系統)。

此外,在工業領域,“物”資料的膨脹也十分明顯,以阿裡雲服務的協鑫光伏、天合光能等為例,大資料技術必須幫助這些企業完成上千個參數的最優搭配,提升制造的良品率,這是“物”資料的直接産業價值。

2、極緻的“低延時”戰争

5G不僅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低延時。

低延時改變了資料傳輸和運算的邏輯,在包括工業在内的許多領域有着颠覆性價值,也為5G帶來了改造世界的無限可能。

但是,5G畢竟隻是負責資訊傳輸的技術,在資料存儲、調用、處理上,未來的5G還必須搭配與低延時“理念”一緻的大資料技術服務,否則“孤掌難鳴”。

在此次阿裡雲峰會上,阿裡巴巴集團CTO張建鋒用手機淘寶APP做了一個現場展示,使用者輸入一個搜尋關鍵詞點選之後,下拉螢幕将出現與之相關的内容。

張建鋒稱,“每個人的購物喜好和變化,可以在秒級之内被計算出來。”7億淘寶使用者的行為與運算由飛天支撐,實作實時化。

想象一下未來5G物聯網應用當中,當5G完成了極低延時的傳輸任務後,在需要大資料的部分,大資料技術無法用配合實作實時分析,最終總體響應能力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那樣的變革很難創造颠覆性價值。

DT時代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必須與5G應用有相同的步調。

3、大資料普惠化倒逼“客戶體驗”

IT時代企業人人IT,同理,DT時代,企業也必将人人DT。

阿裡雲飛天一釋出就強調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大量需求大資料而又缺乏技術基礎、近乎“小白”的中小企業在等着大平台賦能。

而既然是小白,既然DT時代要實作大資料的普惠化,門檻盡可能低、企業資訊系統改造盡可能平滑就成為實操落地的關鍵。

誰能讓中小企業零門檻擁抱DT,誰就占據時代的先機。

2019年1月,阿裡首款大規模分布式科學計算引擎Mars開源,該産品基于MaxCompute,在技術實作上,官方宣稱“降低程式設計難度,相容Numpy接口,無需修改代碼即可處理比原來規模大上萬倍的資料量”。

顯然,阿裡雲試圖讓大資料技術的開放變得和正常雲服務産品部署一樣簡單,按照這個趨勢,無代碼部署也不是不可能。

DT競争是組合拳,大資料平台隻是開始

在此次峰會上,阿裡雲提出“全面上雲的拐點到了”,張建鋒還把企業上雲劃分為企業基礎設施上雲、大資料上雲、雲上中台、雲上智能四個階段。

對應地,阿裡雲釋出了飛天雲作業系統、飛天大資料平台、阿裡巴巴雙中台和智聯網AIoT四個産品,一些媒體稱之為阿裡雲的“四張王牌”。

而事實上,阿裡雲一次釋出包括大資料平台在内的四款産品,涉及基礎機構、資料中台、智能化等内容,本身就證明了DT時代的競争是組合拳,大資料平台是其中的構成部分。

也即,隻有大資料平台,撐不起DT時代的企業上雲,在疊加的時代浪潮下,“客戶”們的需求往往是多元化的,要技術、要營運、要緊跟趨勢。

要想在DT時代有所建樹,不管是大型雲計算平台,還是中小雲服務商,雲基礎架構、大資料技術、管理中台、AI、IoT等可賦能的技術能力都是“标配”。

正因為如此,當阿裡雲決意把大資料平台開發出來,它就必須、不得不一次性推出雲計算産品“全家桶”,隻有這樣才能全方位滿足“客戶”們的需求,單一的大資料技術無法形成全面的技術和生态勢能。

當然,這也使得“商業”阿裡更難以藏住“技術公司”标簽,未來,阿裡技術的一面将露出得越來越多。

歡迎加入“MaxCompute開發者社群2群”,點選連結申請加入或掃描二維碼

https://h5.dingtalk.com/invite-page/index.html?bizSource=____source____&corpId=dingb682fb31ec15e09f35c2f4657eb6378f&inviterUid=E3F28CD2308408A8&encodeDeptId=0054DC2B53AFE745

image

【轉載】DT時代,阿裡不再藏住“技術公司”标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