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究竟會在何時釋出?

對于華為來說,當下它最值得關注的産品,除了 5G,當屬它自研的作業系統鴻蒙了。不過,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華為 5G 已經有廣泛的産品釋出,形成了一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而且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多次表态華為 5G 是世界領先的;而鴻蒙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公開露面。

是以問題來了,鴻蒙到底什麼時候釋出?

最快 10 月釋出?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有境外媒體釋出了《華為鴻蒙系統 最快 10 月釋出》的報道;報道稱,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在 G20 之後對外公開表态會對華為 “松綁” ,但是就是否會允許 Google 繼續對華為授權 Android 作業系統的問題,還沒有明确的說法。

由此該報道援引了華為高管的表态稱,鴻蒙系統的釋出時間最早是在今年 10 月,最晚是在明年四月;并且該報道還認為鴻蒙系統将首發在華為的下半年旗艦機型 Mate 30 系列或者明年上半年的 P40 系列上。

然而,對此報道,華為官方進行了否認。

華為表示,最近沒有提到鴻蒙系統的具體釋出時間。華為方面還表示:

第一,一個開放的 Android 平台仍然是首選,可能的話,将繼續優先采用 Android 系統。第二,作業系統在技術上不難,難的是生态。蘋果和 Google 的生态做得非常好,過去華為從來都支援蘋果、Google、微軟的生态,一直追随它們。第三,華為自己的作業系統之前是備用方案,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總要活下來。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究竟會在何時釋出?

華為方面的這一表态,也可以從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在前不久的 MWC19 上海的媒體見面會上的說法中得到印證。胡厚崑的說法是:

大家都知道華為銷售手機的運作(系統)是 Android 的系統,我們是 Android 生态的堅定支援者,我們能確定現在華為的手機使用者在使用 Android 的系統時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就鴻蒙目前的情況,我們目前沒辦法披露,上市也沒有明确的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鴻蒙的面世還沒有時間表。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 B 角定位

其實華為自研作業系統可以追溯到 2012 年,然而直到 2019 年 3 月德國媒體 WELT 采訪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的文章釋出後,這一自研作業系統的存在才算得到了官方确認,但當時餘承東就表明它的 B 角定位。餘承東的原話是:

我們已經準備了自己的作業系統。一旦發生了我們不能夠在使用這些(來自 Google 和微軟的)作業系統的情況,我們需要做好準備。這是 B 計劃。然而,我們當然更喜歡與 Google 和微軟這樣的生态夥伴來合作。

幾天後,3 月 14 日,華為方面也針對“華為自研作業系統”發表官方聲明,其中也強調了這一系統的 B 角定位:

華為的确有備用作業系統,但僅在情有可原的情況下使用。我們并不盼着能用上自己的系統,說實話,我們甚至并不想使用。我們全力支援我們合作夥伴的作業系統,我們也喜歡這些系統,我們的客戶同樣也很喜歡。而 Android 和 Windows 仍将一直是我們的首選。

然而,到了 5 月份中旬,随着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出 “實體清單”,這一消息在全球範圍内掀起了軒然大波,而華為方面的反應更為激烈,并帶有某種悲壯的氣氛。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自研作業系統開始受到密集的關注,有網友曝光了它的名字——“鴻蒙”,以及相關的資訊,比如說華為作業系統團隊是由陳海波教授上司的,對開源的 Linux 進行了大量優化,并且其安全部分已經應用在華為手機中。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究竟會在何時釋出?

到了 5 月 24 日,“華為鴻蒙” 作為一個與作業系統相關的商标在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标局的網站出現(詳見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此前報道),同時華為也在全球多個國家注冊了 “鴻蒙” 商标——進而面向全球公開宣告了鴻蒙作業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宣布将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不久,餘承東在一個非公開的微信群中表示,華為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作業系統 OS 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于明年春天将可能面市,該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闆、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裝置,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相容全部 Android 應用和所有 Web 應用;相關 Android 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作業系統上,運作性能提升超過 60%。

話雖如此,考慮到餘承東的“餘大嘴”外号,以及當時華為處于美國打壓之下的特殊心态,這種說法顯然有某種表明底氣、釋放信心的成分——雷鋒網注意到,此後餘承東并沒有再針對自研作業系統有更多的公開表态。

是反轉?還是政策的改變?

那麼,在餘承東已經抖露出自研作業系統的釋出時間區間的情況下,為什麼目前華為卻表态稱鴻蒙的釋出時間沒有明确?

這個看似沖突和反轉的情況,也許可以從任正非近來密集接受采訪的發言中得到原因。

比如說,在 7 月 4 日的法國著名新聞周刊《觀點》雜志上,任正非也表達了對鴻蒙系統的看法。他表示,華為正在研發的作業系統能夠與印刷電路闆、交換機、路由器、智能手機以及資料中心等相容,該系統的處理延遲小于 5 毫秒。它将完美地适應物聯網,還能夠應用于自動駕駛,而這個系統的建構目的是能夠連接配接所有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問到鴻蒙作業系統是不是比 Google 的 Android 或是蘋果的 Mac OS X 系統更快這一問題時,任正非給出的給出答案:“很有可能”,并給出了一份技術方面的論據,根據之前的一份報告,華為的作業系統比 Android 速度快 60%(與此前餘承東的說法基本一緻)。但同時,任正非也承認,與 Android 相比,華為仍然缺乏良好的應用程式生态系統。

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究竟會在何時釋出?

這些觀點也在任正非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的相關說法中得到印證。他表示:

首先,鴻蒙系統的産生,本身并不是為了手機用,而是為了做物聯網來用的,比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因為它能夠精确控制時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達到毫秒級到亞毫秒級。 第二,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全球公用開放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生态,但是如果美國限制我們使用,我們也會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作業系統最關鍵的是建立生态,重建立立良好的生态需要兩、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有信心依托中國、面向全球打造生态。一是中國市場就有龐大的應用,相比所有網際網路軟體,我們的系統時延非常短,如果有的人認為在這個短時延的系統上應用得很好,就會遷一部分業務到華為來;二是,中國大量做内容的服務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們搭載在我們的系統上就可以走出去。

可見,任正非(和華為)其實對于鴻蒙作業系統有着清醒的認知。一方面他對鴻蒙有充足的自信,但另一方面也承認鴻蒙在作業系統生态方面的不足;同時,華為也會繼續使用公用開放的手機作業系統和生态,而鴻蒙是個備用的角色。

雷鋒網認為,在華為對于鴻蒙作業系統的具體部署方面,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它所面臨的外部境況的變化。比如說,一開始華為旗下的 Mate 20 等機型被 Google 移出了 Android Q 測試名單,但兩周之後名單恢複,而 Google 方面其實也在積極争取與華為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在 G20 峰會之後,特朗普的一番關于華為的表态實際上是對此前打壓态勢的一種緩和,某種程度上這也減輕了鴻蒙作業系統推出的急迫性。

值得一提的是,據路透社前幾天的報道稱,對于是否能夠在接下來推出的智能手機上恢複使用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華為方面表示正在等待美國商務部的訓示——無論如何,情況都還在不确定之中,而華為也要做好兩手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