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題記
你會不會買一本書,其實你從來都不看,但是你覺得好像擁有了其中的知識?你會不會制訂一個計劃,其實你從來堅持不下來,隻是享受制訂計劃那幾天的快樂?把開始當成結果,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習慣,我們他們稱為“開始愛好者”。——古典《拆掉思維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的确,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多多少少都是“
開始愛好者
”。元旦前後、春節前後表現的尤為密集和突出。散布在朋友圈裡的“跑步”、“背單詞”、“閱讀英文”、“減肥”五花八門、林林總總,基本上都是“莊重大氣”的開場,然後也就沒有了然後,能堅持一周的已經寥寥無幾。是什麼讓我們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呢?這本書裡會給出答案。
回老家過年的IT圈朋友,尤其一線城市工作的,或多或少都會被問到工資問題,本來工作挺開心的,為什麼一被親戚朋友幾個問題就不幸福了呢?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我很久,書中也找到出了答案。
結婚之後,如何更好的平衡家庭、工作之間的關系呢?閱讀本書後,也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古典老師是前新東方名師、得到作者、新精英CEO,您沒看錯,我是新東方文化的鐵粉,是沖着新東方去的。新東方的文化培養出了:李笑來、羅永浩、古典等以大衆的流量IP…
以下是書中最經典的片段,我依然采用“手敲”的方式加深記憶、進一步強化認知。
希望你讀後也能産生共鳴,歡迎留言交流。

1、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
許多人愛犯一個錯誤,他們總是有那麼多着急的事情要做,以至于沒有時間關注重要的事情。
2、你是沒興趣還是感興趣?
樂趣來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後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
當一個人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後的工資來做事情的時候,他往往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好,也一定會收獲最多的報酬。
3、心智模式決定我們的命運
我很希望一段著名的祈禱詞:願上帝賜我一個平靜的心,去接納我說不能改變的事情;賜我無限勇氣,去改變那有可能改變的東西;并且賜我智慧,去辨識這兩者的差異。
這就是
心智模式
的智慧:找到内心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納。
每一個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智模式。因為心智模式是關于思維的思維、關于智慧的智慧。
在今天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壓力和競争,而是我們内心的模式,這些模式決定我們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如何思考以及最終成為怎麼樣的人。
選擇不對,努力白費,錯誤的努力比不努力還要可怕。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未來一個大的方向。
如果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法。這已經不是三顧茅廬的時代,
今天的諸葛亮需要部落格、微網誌、微信公衆号和影響力
。
事實上,隻有當你全力投入的時候,你才會從工作中獲得快樂。的确有一些工作會讓你興趣持久一點,有一些會讓你興趣短一些,但是你的吊兒郎當才是熱愛最大的障礙。
那些三年前幫助你成功的心智模式,現在也許正在阻礙你3年後的成功。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我們卻能該表對于我們過去的看法,這才是
心智模式
的偉大之處。
混沌-覺察-覺醒-超越四個步驟,是
**心智模式**
更新的必經之路。
4、成功學不能學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隻是依靠從衆而成功。
【馬雲演講摘錄】很多時候少聽成功專家的話。所有的創業者多花點時間學習别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
失敗的原因
就一兩個點。是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都是用心感受的。
什麼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标?
就是那些你不會随着外界環境改變而改變的目标。
回顧你的生命,那些讓你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刻,是不是都是來自于生命深深的底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你默默地堅持,那些黑暗的日子你的眼睛裡閃着理想的光。回顧過去,那些你生命中一無所有的時刻,也是你生命中走得最快的時候,而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5、如何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
亞裡士多德說:“你的天賦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就是你的職業所在。”天賦在慢慢增長,社會需求在不斷的變化,你的最佳職業也在不斷地變化。
你的時間需要規劃,但永遠不要百分之百的規劃它,如果那樣的話,你會扼殺自己創造性的沖動。
職業規劃就好像打牌,首先,你永遠無法完全按照你想的來出牌,但是在開始之前,整理你的牌,對勝利大有好處。
把你的規劃保留下來,每隔一個月看一看,讓自己保持進度。
每隔半年停下來回顧你的計劃。
對新的機會和趨勢永遠
保持警惕
沉沒成本其實是已經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隻會頭破血流。
害怕損失的人,損失最大——怕痛的人最容易死。
如果你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
6、原來我也可以這樣活
不管你跑到哪裡,世界都是不公平的,我們既無法讓這個世界永遠公平,也找不到一個永遠公平的地方。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的越久、站的越高、看的越遠,你就越會意識到,世界的本質其實就是不公平。
學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會如何評價不公平重要。
不公平是我們生命的契機,是生命提供給我們,讓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機會。
7、幸福是一種轉換力
讓你的父母停止質疑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快開始你的行動,然後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
在我們今天這個物欲橫流、價值單一、家庭壓過自我的世界,堅持自己的想法是一件需要勇氣但是絕對值得事情。
心裡學家調查1萬人的快樂程度與收入的關系後發現,雖然收入在某種程度上起重要的作用,但
人們更看重與别人比較的結果
8、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隻需要你嘗試
當一個人的等待和拖延成本,遠遠高于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我把這種模式稱為“等死模式”。
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
我們真正的痛苦,來自于因耽擱而産生的持續的焦慮,來自于因最後時刻所完成項目品質之低劣而産生的負罪感,還來自于因為失去人生中許多機會而産生的深深的悔恨。
你會不會買一本書,其實你從來都不看,但是你覺得好像擁有了其中的知識?你會不會制訂一個計劃,其實你從來堅持不下來,隻是享受制訂計劃那幾天的快樂?把開始當成結果,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習慣,我們他們稱為“
開始愛好者
”。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不妨試試一個壞的開始吧。因為一個壞的開始,總比沒有開始強。而完美的開始,則永遠都不會來到。
9、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給殘酷世界的溫暖規劃
什麼是成長?那是你内心的一個尺度。你能夠感覺到你的成長,你内心知道你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就好像一顆橡樹籽,無需教導,也會成長為一顆挺拔的橡樹。
聰明的人則是更加穩固的關聯三腳架(自我、家庭和團體、職業),他們會這樣設計它的生命:他會讓職業和家庭平衡,不互相沖突,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他願意為了家庭放緩一些自己的工作,原因很簡單——你會因為你的左手斷了就去剁下你的右手接過去嗎?如果不會,那麼為什麼你的工作壓力大,就要犧牲你的家庭和生活呢?
在對你重要的人80歲之後,每天抽出時間來陪陪他們!即便每年5天,也隻需要花你一生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你會有一輩子的甯靜。
10、小結
好書會讓你一口氣讀完,意猶未盡。
這本書解決了我困擾很久的幾個問題,閉塞的心靈之窗仿佛被打開了,通風順暢了許多。
做IT的朋友,的确我們會進入開發的思維怪圈,很久以後很容易忘記了“前行的方向”。
心智更新,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本書肯定遠遠不夠。多思、多回報、都實踐,然後再閱讀更NB的理論才會有“醍醐灌頂”的快感。
春節已經過去,希望我們都不做“開始愛好者”,向着自己定下的小目标進發!
期待下一本,認知待進一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