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創造數字時代普惠金融“奇迹”越便捷的服務,需要越強大的技術螞蟻金服:不是取代者,而是支援者

小螞蟻說:2019 年 6 月 28 日,在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上,螞蟻金服金融科技産品技術總監楊冰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螞蟻金服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是如何通過商業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創造出數字時代的普惠金融“奇迹”。
商業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創造數字時代普惠金融“奇迹”越便捷的服務,需要越強大的技術螞蟻金服:不是取代者,而是支援者

螞蟻金服金融科技産品技術總監楊冰

十多年以前,大概很難有人能想象到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隻要帶上手機就可以放心出門,從購物到餐飲,從打車到住宿,甚至理财和貸款,都隻需輕點幾下螢幕。

十多年以前,大概也很難有人能想象到金融業會發生如此深刻的變革:人滿為患的實體網點、冗長的申請表單和繁複的審批流程都逐漸成為過去時;傳統金融行業因成本和風控問題而難以觸達的使用者,比如小微企業和個人,也日漸成為銀行的目标使用者群體。

越便捷的服務,需要越強大的技術

螞蟻金服為金融業的變革做了些什麼?

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它通過技術重塑了支付服務小微貸款服務,讓普惠金融服務對于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來說,都變得觸手可及。

基于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螞蟻金服的産品為使用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輕松和便捷:轉賬無需再去銀行排隊,在隻需在手機上輕點幾下;消費無需現金,二維碼支付已經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即使沒有信用卡,隻要開通花呗即可先付後還;餘額寶可以讓使用者通過手機就能實作理财,而如果一名小微企業主想要貸款,隻需要花 3 分鐘在網上填寫申報材料,1 秒鐘就能實作貸款到賬,整個過程中零人工幹預。

但是,使用者對于快捷和便利的要求不斷增長,也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全新的挑戰。在挑戰面前,唯有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通過智能手機,使用者可以随時随地發起交易,線上交易流量遠非傳統銀行櫃台業務可比。在類似“雙十一”的大促活動中,每秒的交易峰值可達數十萬筆,在這樣巨大的流量面前,如何保持交易系統的穩定、安全、高可用,保證資料沒有任何丢失和偏差,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銀行”必須面對的難題。

金融交易技術中,最關鍵的是分布式資料庫能力。随着螞蟻金服的業務量突飛猛進,依靠開源的分布式系統已經不足以解決問題。2009 年,螞蟻金服自主研發金融級分布式關系資料庫 OceanBase,這是一個專長于高可用、一緻性的分布式資料庫,結合螞蟻自研的金融級分布式中間件,整個系統具備百萬級每秒的伸縮支付能力,成功經受住了“雙十一”交易量每年翻三倍的考驗。

金融交易的另一個關鍵點是風控,這關系到金融業務的生命線。傳統金融機構用嚴格的稽核來控制風險,但在網際網路時代,為了使用者體驗及時流暢,消費、信貸、保險等交易的稽核都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完成。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這可謂壓力山大:交易是否違規?是否虛假交易?是否合謀套現?如何在不借助擔保材料的情況下來判斷借款者是否可靠?如何甄别詐騙和洗錢?如何避免壞賬和資金損失?這一系列複雜的問題,都要在毫秒級的時間中裡找到正确答案。

傳統金融機構依靠人力來稽核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的,不但成本高企,時間也不允許,是以必須要有一套資料和算法構築的龐大、複雜而精密的平台,依靠海量的計算來做出精準的決策。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每一筆交易都關系到真金白銀,出錯就會帶來資損,金融級對于精确和穩定的要求非常高,尤其在延時性要求也非常苛刻的情況下,對技術是很大的考驗。舉例而言,如果要甄别一個花呗賬号是否有套現嫌疑,既要做實時的特征計算,還要用圖計算去檢視與這個賬号關聯的資金情況。如果在多種計算模式之間來回切換,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帶來延時,影響使用者體驗。

螞蟻金服:不是取代者,而是支援者

強大的技術支援,讓螞蟻金服實作了快、穩、準,許多本來難以享受金融服務的企業和個人,如今也可以享受到普惠金融帶來的便利。在傳統金融機構看來,像這樣的新型科技金融機構是強有力的競争者,發達國家的許多銀行家擔心,新興科技公司的崛起将擠壓他們的份額。

但在螞蟻金服看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螞蟻金服不會取代傳統機構,而是扮演支援者的角色,通過技術開放幫助機構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

自研技術的基礎上,螞蟻金服還一直在扮演着推動技術開放,為傳統金融業賦能的角色。因為螞蟻金服定義中的普惠金融,不僅是自身要服務大量的使用者,讓原本難以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務的使用者受益;還要通過技術的開放,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具備更好地服務大量使用者的能力。

在金融業變革的大勢之中,許多傳統金融機構都走上了數字化轉型的道路。轉型之中,他們不約而同地遇到了相似的門檻:如何快速搭建線上業務?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獲客、擴大業務規模和覆寫範圍?如何基于網際網路使用者群體的特性開發新的産品?

螞蟻将自己沉澱下來的技術和經驗開放出來,讓傳統金融機構在面對這類問題時,手握更具效率的工具,也少走了很多彎路。

三大 PaaS 産品都是螞蟻金服技術開放的結晶:mPaaS(mobile PaaS)能夠快速幫助這些機構開發移動 APP;bPaaS(business PaaS)是凝結了螞蟻金服多年來積累的分布式金融核心能力的套件,能幫助這些機構在最短三個月内快速“複制支付寶的能力”;dPaaS 作為一個資料智能平台,借助強大的底層資料引擎,通過海量的計算,能幫助這些機構獲得基于大資料的業務分析洞察能力和實時智能決策能力。

mPaaS 自 2017 年下半年開始推廣以來,已經幫助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完成網際網路金融更新,如廣發銀行,華夏銀行,蘇州銀行等。mPaaS 團隊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幫助鐵路售票系統 12306 App 完成重構,極大提升了性能和效率。此外,mPaaS 還和上海地鐵深入合作,推出了“Metro 大都會 App”,實作掃碼進站,為日均客流量超過 1100 萬人次的上海地鐵解決了排隊買票的問題。

bPaaS 的面世,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提供的現成的平台,讓他們不必再從零開始摸索和開發自己的分布式業務系統,節約大量時間的同時,也極大減少了分布式技術在核心業務中的落地難度。bPaaS 中整合的是螞蟻金服十幾年來在金融業務實踐中經過無數次驗證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在保持銀行傳統核心穩定的前提下,bPaaS 可以根據不同銀行差異化的業務場景,快速定制新業務場景。随着 bPaaS 的開放,金融機構在最短三個月内“複制螞蟻金服的核心技術能力”,完全可能成為現實。

dPaaS 則針對傳統金融機構轉型中使用資料門檻過高的痛點,主要提供“三合一”的資料智能能力:處理海量資料的工具,收集和存儲資料的标準,使用資料的方法論。在風控和營銷場景之中,dPaaS 都有突出的表現,在 dPaaS 的幫助之下,傳統金融機構能夠更為順暢地使用資料來提升業務,将手中的資料資産切實有效地轉化為業務能力,實作資料的價值。

《經濟學人》特别指出,技術對金融業的意義深遠。科技創新可以孕育更靈活、便利、開放的金融系統,而智能手機和數字技術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普惠的最佳途徑之一。在運用資料和資料技術規避風險、降低成本、促進業務成長、推動普惠金融等方面,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同時,也在不斷将技術進步的趨勢推廣到全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