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年從P7到P9,這個阿裡小二的秘訣是給自己挖坑

惡魔有一頭精彩的頭發。

“紫色、灰色、灰色、霧霾藍色、黃色、藍色、紫色、綠色、灰色、綠色。”

若有人問起她的染發史,她能準确地報出過去兩年裡的所有發色。幹脆利落,沒半個字多餘。

恰如她在工作中給大多數人的印象:語速極快,不愛糾結,決定了就幹。

惡魔精彩的不止是頭發。2014年進入阿裡;2015年主導雙11第一版個性化主會場上線;2017年出任雙11主PD;2018年奔赴國際化戰場,目前駐守在Lazada新加坡辦公室。

四年時間,從P7到P9,惡魔的履曆很漂亮。

她自己說,“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挺順的,但其實我隻是在很短的時間裡,經曆了超多不順的事情。”

回過頭看,犯錯、填坑都是成長的路徑。如果這輩子能填一些大坑,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四年從P7到P9,這個阿裡小二的秘訣是給自己挖坑

我在阿裡學到的第一課:做産品經理,要有足夠的目标感。

我是惡魔,大家都起武俠的花名,我比較喜歡不走尋常路。

我相信大部分人記住我,是因為2015年雙11主會場的個性化推薦。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千人千面”商品頁,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方案的第一次彙報是被否決的。

正常人不會再送出第二回了吧?當時我老闆就說了一句話:你想不想2015年成為個性化的元年?

他說完後,“元年”這兩個字在我腦子裡至少回蕩了20幾遍。我知道決定做這件事,背後要付出什麼、要承擔什麼。如果做不成,說實話就是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

但,“元年”兩個字太誘人了。

我們堅信:用大資料代替手工搭建是未來無争議的趨勢。如果變革的風暴注定要來,為什麼不是此刻,為什麼不能是我們?

距離上線隻有15天,我還記得算法的同學跟我說的話:“惡魔你别慌,去彙報你的方案,無論今天是(剩下)7天,還是10天,我都幫你做出來。”

不止是他,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很強的信念,相信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對的。

一個好的産品經理,一定要有足夠的目标感,不僅是給自己的團隊,你的合作方、上下遊鍊路,全部都要有同樣的信念。

四年從P7到P9,這個阿裡小二的秘訣是給自己挖坑

逆天開局,我卻開始懷疑自己做錯了

雙11個性化會場項目叫“天坑一号”,從這個坑裡爬出來後,我很快跌進了新的坑。

我一直以為自己做了很多對的事情,比如把推薦業務的資料做到十億級規模,很熱鬧很好看。

但結果卻告訴我很多事不對。有段時間,經常會有人跑來問我:“像我們這麼小的業務怎麼在手淘業務裡做起來?”

像我自尊心那麼強的人,聽到這樣的話會陷入沉默。如果我們的“猜你喜歡”,真正被點選的永遠是一小部分的頭部商品,而不考慮孵化新市場,一定會出問題。

一個成熟的生态,理論上應該能容納更多人。不會隻有淘汰,沒有新生。

在這之前我沒有想過把一些冷的事情變熱,而隻是想着怎麼把效率做到最大。

對我們來說,流量也許隻是一組資料;而對于商家來說,流量決定了能不能活下去。如果我們不做改變,等于就是看着那些商家“死”。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不是口号,是沉甸甸、有實感的使命。這是在阿裡工作經常會有的感受——在這裡,你會看到一個很大的世界。

後來我們針對細分需求推出了“人群會場”。如果我們不愛折騰,隻想做一個單純的、效果好的産品,事情會變得非常簡單。但如果我們想做一個讓人記住的産品,那就非常難。

因為這背後要趟的坑、要經曆的折騰、還有付出的時間都是必須的代價。

外派後,我頓悟了一件“以前完全了解不到的事”

如果說之前趟過了許多坑,那現在我大概是在“坑底”了。哈哈。

海外的一切都很不一樣。比如說五點半一到,公司裡就沒人了。作為一個杭漂三年,隻趕上過一次幸福大巴的上海人,現在突然有了在跑步機上的冥想時間。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從下手的恐慌。外派初期,除了克服語言問題、孤獨情緒,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反思過往的一切。

四年從P7到P9,這個阿裡小二的秘訣是給自己挖坑

在新加坡的跑步機上,我想通了一件事。過去之是以能做得那麼順,真的不是因為我有多了不起。

折騰是成長的路徑,但能做成這一切,是因為之前已經有人把底層營運、把商家的信心和市場教育做的很夯實。

今天我們在海外遇到的問題,相當于淘寶十年前做的事情。在中國,我們牽一套營運方法論都這麼難,在東南亞要做六套,因為每個國家的客戶需求都不一樣。

同一件事情要講六遍,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這是個更大的挑戰。

被外派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現在,我自己要做那個打下基礎的“前人”了。

但還是那句話: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8-12-12

本文作者: 橙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味兒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