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2018年11月11日0點30分,杭州市文一西路969号阿裡巴巴西溪園區的光明頂,面對技術大屏上不斷滾動的數字,鄭書清松了口氣,他和他的團隊又一次見證了曆史。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2018年雙11成交額破2135億

如果不是10年前的一通電話,鄭書清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機會。

彼時,北京奧運會的熱潮還沒散退,17歲的高中生陳謙正在面臨人生重大的抉擇——聯考,出身書香世家的他把目光瞄準了中科大;23歲的鄭書清過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卻總覺得人生缺了點什麼;北大畢業的王紹翾正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攻讀計算機工程專業的博士,對大資料的未來充滿了想象……

他們之間相距千裡,互不相識,有人沒聽說過馬雲,有人連淘寶都沒用過,卻在10年後相聚在杭州市文一西路969号,一同踏上阿裡巴巴這個命運共同體的征途。

【初代工程師鄭書清:當時來阿裡别人都認為我腦子進水了】

鄭書清把自己定義成一個純粹的技術男,他喜歡數學實體計算機,讨厭英語,但JAVA卻很牛。因為在宿舍中排行老四,他給自己取了一個花名叫四虎,“我喜歡他們這麼叫我,有一股沖勁”。

2004年,大學畢業的四虎加入了如日中天的杭州UT斯達康。3年朝九晚五的工作,讓四虎不安份的心開始蠢蠢欲動。

一次偶然的機會,四虎用淘寶給手機充了一次話費,不用去營業廳、不用買儲值卡,不用花現金,正是這些現在看來習以為常的事,在2007年擊中了他幼小的心靈——“這不就是‘技術改變生活’最好的展現嗎?”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淘寶網2007年的首頁截圖

抱着試看看的心态,四虎向淘寶投了一份懷揣夢想的履歷。很快,他收到了面試通知。

面試很順利,但薪資待遇卻讓四虎左右為難,當時他在UT斯達康的月薪是5000元,但阿裡給他開出的薪水隻有3000元,工作強度也大得多。

“沒想到待遇差那麼多,但當時面試官的一句話打動了我” 四虎回憶道 ,“他告訴我,你寫出來的代碼,能有上億人使用,聽到這我就決定加入了。”

親朋好友們都認為他“腦子進水了”。

“搞網際網路能有什麼名堂,你現在做的小靈通有那麼多人用,好好呆着不好麼?”

“阿裡巴巴不知道能做成什麼樣,你用自己的未來做賭局很不劃算,你還是要慎重一些。”

四虎看到的卻是一片待開墾的創新土壤。

初入阿裡不久,四虎就被調往天貓前身——淘寶商城項目組進行交易系統的封閉式開發。

“哪裡有消費,哪裡就有交易,哪裡有交易就需要交易系統。”四虎認為淘寶的核心是交易,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建構一個金融級的交易系統。

交易這件“小事”,四虎和他的團隊一做就是7年。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四虎(右)在2018雙11備戰現場

如今,這套交易系統已經平台化,成為“大中台,小前台”的模範樣闆,供所有阿裡經濟體使用。2018年的雙11狂歡節,天貓上的交易建立峰值達到了恐怖的49萬筆/秒,比十年前增長了1227倍,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我們希望把交易系統做到世界級的,沒想到真的做到了。”

由于系統架構的緣故,當時淘寶和天貓的電商系統是完全獨立的兩套體系,兩套電商平台都包含了商品、交易、評價、支付、物流等功能。2009年,共享業務事業部應運而生,阿裡巴巴希望用這種方式将兩個平台中公共的、通用的業務功能沉澱,避免重複建設和維護,更合理地利用技術資源。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共享業務事業部的發展

2009年被外界認為是阿裡巴巴技術覺醒的一年,這一年,淘寶更新到分布式應用架構、共享業務事業部和阿裡雲相繼成立、停止了對商業資料庫Oracle的依賴。

四虎說,“我們開始意識到,技術的角色不隻是支援業務,而會大大拓展商業的邊界。”當時的阿裡工程師學曆普遍不高,卻萌發了國内最具前瞻性的技術理念和工程師文化。

【二代追夢海歸工程師:被“技術創造新商業”吸引】

彼時彼刻,大洋彼岸的矽谷剛剛經曆過金融危機,開始興起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潮,前有Facebook、Twitter崛起,後有喬布斯和他的iPhone席卷全球。

來自陝西鹹陽的王紹翾(花名:大沙)北大畢業後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攻讀計算機工程的博士學位。留學前,王紹翾就決定了矽谷是自己人生的第一站,畢業後,他先後在博通、Facebook從事大資料、高性能計算等研發工作

Facebook的工作是項目制的,公司很推崇平等理念,同僚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層級,大家都圍繞項目的最終目标來分工協同。

王紹翾回憶,在Facebook,工程師從不考慮後端如何與營運、前端融合,也不用考慮技術怎樣為商業服務,“這裡天才很多,但大家好像都在自己做自己的,缺少一種使命感。”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Facebook辦公室

北京奧運之後,中國開始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家國天下”的情愫開始在海外學子心裡生根發芽。

美國一成不變的生活和環境,讓王紹翾漸漸失去了工作激情。“近年來,中國改變巨大。但即使在美國矽谷,移動支付也很難推廣,大家還是用信用卡。”

從2013年開始,王紹翾身邊的中國同僚和朋友陸續回國發展。相比美國網際網路企業,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産品更新速度快得多,面對使用者數量和場景也更複雜,開發産品挑戰更大,但這中間也孕育更大的機遇。

2014年9月20日,阿裡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美國甚至全球媒體,都開始對阿裡巴巴密切關注。王紹翾也一直密切關注阿裡巴巴和其他中國科技企業的一舉一動。

在Facebook工作期間,王紹翾收到過很多獵頭公司的電話,包括阿裡巴巴。“我是做大資料的,阿裡有比其他公司更豐富的業務場景和資料資源,在雲計算、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也是國内最早的。”他回憶說,當阿裡巴巴抛出橄榄枝的時候基本沒猶豫,“我下午接了電話,第二天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國”。

2015年回國後,王紹翾發現阿裡的工程師們已經在嘗試将離線的大資料計算往實時計算演進,這與他設想高度一緻,雙方一拍即合。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回國後的王紹翾

基于開源Flink,王紹翾所在的實時計算團隊開發了一套Blink系統并應用在淘寶、天貓等業務上,延時更低、批流能力更強,在理論模型和架構方面實作了很多創新,能更合理利用叢集資源。簡單地說,你在淘寶app每刷一次,背後就有Blink在實時計算。

2018年的雙11,這套系統大放異彩,Blink實作了每秒處理17億次事件的能力,相當于你眨眼一次的0.3秒裡,機器已經重新整理了5億次庫存。

在完成雙11挑戰的3月後,阿裡巴巴宣布開源Blink,把這項技術向全世界的科技公司和工程師開放。“Blink的成功意味着我們正進入技術的無人區,全世界都在看阿裡,這裡的土壤能孕育出世界級的技術”王紹翾說。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宣布内部Flink版本Blink開源

另一位比王紹翾早入職半年的徐華(花名:祥飛)有同樣的感受。

中科大97級少年班、美國普渡大學博士、語言優勢、海外背景和頂級科技公司人脈,僅憑光鮮的履曆,徐華就有資格站在更高的起點。

來阿裡前,徐華在荷蘭的ASML工作,這家公司被譽為“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ASML生産的光刻機是世界上最難以掌握的現代工業之一,是制造晶片的核心工具,報價高達1億美金一台。

吸引徐華回國的是兩個人:一位是金榕,前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現任阿裡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主任,另一位是漆遠,螞蟻金服首席資料科學家,達摩院“金融智能”實驗室負責人,39歲被評為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和統計系終身教授,40歲就成為中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當時覺得放棄ASML加入阿裡是挺冒險的,”徐華回憶道,“但金榕和漆遠都是我在美國求學時十分崇拜的技術大神,他們現在都在阿裡達摩院,說明這裡有科學研究施展的空間。”

加入阿裡後不久,徐華就接到了雙11 的一個任務——研發一套通用購物券發放的算法。這個看似簡單的項目要涉及非常複雜的算法,要讓商家滿意、使用者也滿意,必須給的剛剛好。"個性化發券這個現在很常見,但在2015年還是一個很有挑戰的創新點,很慶幸我們搞定了它,還拿了一個特别貢獻獎。"這件事,徐華回想起來還有點得意。

這是徐華第一次體驗到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第一次感覺到阿裡巴巴的與衆不同。

徐華認為,阿裡巴巴之是以成功,技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阿裡工程師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技術創造新商業”,過去是技術支撐業務,現在是技術驅動業務,這就要求阿裡的工程師們能夠從業務視角出發,用明天的技術解決今天的問題,突破技術的圈層對業務産生的影響。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辦公區域

【三代程式設計少年陳謙,27歲的阿裡星】

27歲少年陳謙(花名:潭清)的感觸更為明顯。

他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年紀輕輕就從中科大博士畢業,成為2018屆的阿裡星(阿裡星是專門針對高校頂尖人才的一個培養計劃,從應屆畢業生中經過層層篩選,由技術帶頭人擔任主管,進行重點培養,每年的阿裡星平均隻有20人不到),是達摩院中最年輕的科學家之一。

這位90後能拿到達摩院的通行證,靠的是在AI技術上的全球性突破。

他獨立研發的人機對話系統,在國際大賽中接連擊敗IBM、麻省理工等機構,拿下兩個世界第一,将人機對話準确率的世界紀錄提升至94.1%。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陳謙參加第七屆對話系統技術挑戰賽(DSTC7)

自由是陳謙到阿裡後感受到的第一個沖擊,“在這裡沒有人框定你必須做什麼,隻要你能說服你的上級,他覺得你做的靠譜,能為社會帶來價值,就可以做。”

第二個觸動陳謙的就是技術在阿裡這個龐大的經濟體中産生“多米諾效應”, 他研發的AI技術将會被應用到人機互動的多個場景:阿裡雲為肯德基提供的智能點餐系統能夠更準确地了解人們的真實意圖,提高點單成功率;高德地圖能更容易聽懂人們的語音請求,少走冤枉路;家裡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能夠更快做出反應,節省等待時間……

“沒想到我的一點小貢獻能幫到數十億的群體,太有成就感了。”

“天馬行空,腳踏實地,是我們這群人的真實寫照,”陳謙對他的那些學霸師弟師妹們說,對有技術信仰的人,阿裡巴巴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技術,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其實阿裡的工程師文化跟國内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一點“矽谷執念”都沒有。

“我們在阿裡做研究,會考慮怎麼讓自己的技術生存下去的問題。”王紹翾說,這個生存不是說如何完成KPI,而是如何讓技術創造産業價值、社會價值。在這方面,其實公司也給了足夠的耐心。

阿裡是國内科技巨頭裡最早成立技術委員會的公司,擁有近3萬名工程師,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2018年,阿裡巴巴的研發支出高達247億,研發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高達15.65%.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辦公室文化牆

不難發現,技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種工程師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是以能看到,這裡有全球頂級的科學家,IEEE Fellow入選者周靖人、量子計算大神施堯耘、IEEE院士華先勝……與大牛共事,是一種幸福。

這裡有No Data No BB的狂放,也有Think Big Go Deep的激昂。大膽深入,是一種踏實。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辦公室

這裡的工程師擁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和舒适的環境,那些穿着随意、或者腳穿一雙拖鞋,正在低頭寫代碼的人,可能就是某個領域的技術大咖。心無旁骛,是一種境界。

今天的阿裡巴巴已經跟大家過去認識的阿裡很不同,它的業務範疇已經涵蓋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互動、晶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産業領域。

文一西路969号的阿裡巴巴三代工程師

阿裡巴巴經濟體

似乎有種看不見的力量把鄭書清、王紹翾、徐華、陳謙們的故事連在一起,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符号,與矽谷截然不同,跟中關村風格迥異,飄蕩在文一西路969号的空氣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