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APP及遊戲推廣,有預算為什麼還起不了量

本文轉自公衆号:caoz的夢呓,作者是網際網路行業内資深人士,這裡分享一篇他本人寫的經驗幹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點幫助。

在廣告分析師群,起量是他們讨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我們剛做遊戲出海業務的時候,第一款産品是個頁遊,當時對東南亞市場人生地不熟,交了不少學費,然後有個新加坡本地的遊戲公司看中我們發行的産品,主動找來合作,老闆是新加坡前圍棋國手,人特别好,也非常專業,跟我們做聯運,頁遊聯運的套路非常成熟,一下子把局面打開了,大家雙赢,這個合作一直持續了好多年。

但到了我們開始推手遊的時候,發現很難合作了,并不是利益問題,也不是雙方的認同問題,而是沒有辦法去區分管道的使用者和收入構成。頁遊聯運非常簡單,一個浏覽器頁面帶不同參數而已,手遊就不同,通過安卓市場或蘋果市場的獨立安裝包,是無法傳遞管道參數的。

國内出現了不同的玩法,所謂馬甲包,一個管道定制一個包,呼啦啦的沖市場,誰搶到使用者算誰的,這個生意在2017年還行得通,一些國内發行公司依靠某些流量套路頗賺了不少錢。但2018年蘋果市場政策更新,馬甲包哀鴻遍野,那些靠馬甲包吃飯的發行商,涼了一片。

很多人可能未必了解,在營運推廣中,找到低成本擴張的增長黑客途徑固然很酷,但很多時候,一些巨頭很尴尬的發現,哪怕預算充足,依然無法有效起量。

什麼是起量?就是能夠短時間大規模的獲得有效使用者。

很多産品,比如聯機遊戲,社交産品,共享應用,都必須依賴于規模化使用者才能成立,如果不能快速起量,可能這個産品就成見光死了。比如最近的社交APP大戰,為什麼搞那麼大動靜,第一批使用者必須立即進來才能成立啊,結果呢,貌似兩家已經出局了吧。

起量難在哪裡?

你不能隻靠廣告或者官方管道一條路走,必須拓展各種管道,簡單羅列如下:

地推專員

聯運發行平台

網紅或大V

發動你的使用者替你傳播

第三方流量聯盟

其他有流量的産品合作

但缺乏有效的資料跟蹤手段,無法準确評估各個管道的流量貢獻和持續價值,也就産生了很多漏洞。

很多小廣告聯盟,刷量,假量,劫持量。

地推,應付了事,安完了就删。

使用者分享,邀請碼輸入是成本,擋住了很多懶人,讓使用者分享的熱情極大下降。

是以,看上去是個業務難題,其實是個技術困境。

但事在人為,有一個資料監測工具,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困境,這就是

openinstall

,簡單融合其sdk,可以生成不同管道參數連結進入下載下傳位址,非常友善的統計不同管道的使用者安裝,并且能對後續持續的打開行為做跟蹤,如果開發商願意設定埋點,更可以完整跟蹤諸如到達率,下單率,任務完成率等名額,對管道的流量品質有清晰完整的評估。

有了這樣的工具,再去拓展管道買量,拉聯運合作,分包推廣任務,拉動使用者分享,就都可以變得有的放矢,效果品質一目了然。

現在,你去找一個網紅,找一個大V,給一個管道參數下載下傳連結就行了,你讓你的使用者分享,背景給每個使用者自動生成一個專屬下載下傳連結就行了,簡單友善,門檻降低。抖音,頭條,微網誌,隻要有流量的地方,處處都是你起量的戰場,還愁安裝量推不上去?每個管道的效果都分析的明明白白,還怕預算打水漂?

除了能生成監測連結,實作新使用者無門檻的管道監測手段外。這個工具在提升管道下載下傳轉化率上也做得非常極緻。

比如說,有朋友通過這個App給你分享了某個内容,當使用者點選這個連結的時候,已安裝時一鍵拉起App,進入指定頁面。未安裝時引導使用者快速下載下傳,安裝打開後進入指定頁面。

下載下傳轉化率提升了,對于你的管道推廣來說,你的轉化率提升,對于同等流量來說你的轉化效率更高,那麼對流量主來說,你的廣告就更有競争力,比如兩家競争對手,假設對同一個新使用者的安裝成本都控制在同一個價格,你下載下傳轉化率更高,那麼流量主做你的廣告收益更高,同等價格下,你會獲得更多流量,迅速建立競争優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