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9新經濟智庫大會開啟智能經濟密碼

2019年1月6日,阿裡巴巴集團發起、阿裡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以“啟航智能經濟”為主題,聚焦“科技變革、經濟動力、展望未來”等相關話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咨詢界、實務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讨了數字經濟的未來。阿裡研究院在會上釋出《解構與重組:開啟智能經濟》報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三院院士、機器學習泰鬥Michael I. Jordan 分享了《智能決策:資料+算法定義的世界》的視訊演講。

數字經濟的創新者

2019新經濟智庫大會開啟智能經濟密碼

▲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在大會上展望智能經濟未來

“我們在過去幾年不斷聚焦數字經濟的研究,每一年數字經濟都在發生重要的變化,内涵、外延都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在會上說,阿裡巴巴一直緻力于做數字經濟的創新者,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發展需要不浪費的經濟,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經濟。阿裡巴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走進線下的實體門店、走進工廠、走進産業、走進農業,賦能這些領域數字化,通過提供算法、算力支援,幫助産業轉型更新。

伴随着居民消費結構和品質更新,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漸成主流。近兩年,阿裡新零售融合線上線下,在需求端與供給端之間搭建資料通路,成為品牌和企業C2B精準滿足消費需求、實踐新制造的主陣地,以淘寶“天天工廠”為代表的C2M柔性供應鍊也幫助中小微制造企業完成數字化更新。這些都代表了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更新的未來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馬名傑認為,建設制造業強國,數字化轉型是重要途徑。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可以帶來品質提升、成本降低、産品創新,這是經濟轉型更新最基礎的單元。對産業來說,一方面是傳統産業抓住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可以實作向價值鍊高端的轉移;另一方面是新興産業的成長,例如阿裡巴巴賦能的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成長,推動服務業和第二産業融合。促進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經濟轉型更新非常重要的一環。

阿裡商業作業系統賦能數字化轉型

2018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達到2135億元,背後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經濟的真實脈動。

數字經濟時代撲面而來,世界正在經曆深刻的數字化轉型,也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組織方式。

阿裡巴巴經濟體中的多元化商業場景及其所形成的資料資産,與阿裡巴巴高速推進的雲計算結合,正在形成普惠全球商業的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在這個作業系統當中,各個商業部門既産生資料又利用資料,形成一個龐大而豐富的有機循環,不僅為企業開辟了新的網上銷售通路,而且深刻地推動了營銷方式、消費者營運模式、供應鍊、商品設計營銷和商品生産方式的變革,全面賦能品牌、商家和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令全球消費者和企業都可以享受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紅利。

釘釘副總裁張斯成說,釘釘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工作方式,推動企業從剛性的科層組織到柔性的液态組織,最大限度地凝集和釋放創新創造活力。截至2018年3月31日,釘釘企業組織已經突破700萬家。基于辦公場景的“人、财、物、事”全鍊路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中國企業進入數字化時代。

未來,無論從消費者互動、營銷、銷售、供應鍊、物流到雲計算,阿裡巴巴數字商業作業系統都将幫助品牌企業和商家運用創新的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創造出基于數字時代的新生态,實作“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新零售新制造驅動供給側改革

阿裡巴巴商業作業系統賦能商家和企業,實作線上線下一體協同,滿足和創造新需求,正在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普遍現象。

“未來,随着供應鍊、制造業等更廣泛的領域都實作線下生産線和線上資料分析的融合,通過全鍊路協同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滿足C2M、千人千面等個性化定制需求将成為常态。”阿裡巴巴産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威如說。

從傳統品牌IoT轉型,到原創設計走紅,再到基于C2B産生的新品牌、新品類,定制化的消費場景和生産場景日益融合,為服務型、個性化和智能制造提供實踐場。高紅冰在現場分享了一款瑪氏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基于消費者洞察推出的辣味巧克力。實際上,從國際大牌到國内品牌企業,都通過天貓新零售實作供需精準比對。創立于2015年的小吉品牌,就基于天貓新零售平台的消費者洞察實踐C2B制造,鎖定目标消費者需求,孵化了母嬰冰箱和化妝品冰箱,在今年天貓“雙11”迅速成為細分領域的TOP1。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預計,資料和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數個十萬億級産業。資料給制造業的最大機遇是液體化,實作C2M柔性制造,進而提高産品和生産效率。

淘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平台。淘寶“天天特賣”資料顯示,“雙12”當天賣出了超1000萬件保暖家用品。品質好、價格低的背後,正是深入制造端,用數字化提高工廠規模生産效能的結果。據悉,未來3年,淘寶将打造1萬家天天特賣定制工廠,通過銷售預測與行情預測、設立動态定價模型、打通全鍊路服務等措施完善C2M柔性供應鍊的落地,幫助中小微制造企業完成數字化更新。

2019新經濟智庫大會開啟智能經濟密碼

▲智庫學者縱論數字經濟賦能的智能化未來

展望智能經濟的未來

會上,阿裡研究院還釋出了《解構與重組:開啟智能經濟》報告,預測了下一個10年智能經濟的浮現。報告指出,智能經濟是使用“資料 + 算法 + 算力”的決策機制去應對不确定性的一種經濟形态。産品、個體、組織、産業、世界都将完成微粒化的解構和智能化的重組。

高紅冰指出,智能經濟包含三大支撐要素:“零離線”萬物智能,“零錯配”協同網絡,“零縫隙”數字孿生。這三個零是數字經濟的三個要素。他同時描繪了一幅智能經濟的未來圖景:以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普及為标志,世界将迎來一輪機器覺醒。針對每一個“單體”的個性化的分析和判斷将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進而實作供需零錯配,這就是新市場經濟。新一輪以5G、AI、IoT、區塊鍊、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表明“矽基智慧”能夠更廣、更深、更快、更準确地挖掘資料鏡像的寶庫,能夠參與、指導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改造。

阿裡雲智能事業群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闵萬裡認為,隻有将最先進的數字經濟及智能技術應用于最傳統的産業,才能激發最大活力。以計算力和資料資源撬動新智能經濟的價值空間,帶動産業更新,進而推動經濟轉型。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教授認為,應該擁抱智能社會的到來,同時需要從公共治理角度出發,確定人們都能享受智能時代的美好生活。

報告指出,展望智能經濟的未來,個體實時的、個性化的、碎片化的需求,能夠被傳遞到生産端,計算能力的充裕可以讓這些具體的微粒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産業鍊再根據需求進行生産,實作精準的供需比對。根據阿裡研究院預測,智能經濟将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未來不斷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2019新經濟智庫大會開啟智能經濟密碼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09

本文作者:阿裡研究院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研究院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