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構築靈活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小螞蟻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内外領先銀行全力投入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最終結果是商業模式的變革。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漸遞進的旅程,靈活能力中心的打造如同建設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在銀行數字化之旅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構築靈活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銀行業已進入全面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轉型将從改善客戶連接配接的1.0時代,進入到以靈活能力為核心的數字化2.0時代。螞蟻金服認為,打破過去獨立分散的系統架構,鑄造以分布式平台為支撐的金融靈活能力中心,将成為銀行機構全面數字化轉型、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的重要引擎。

2018年11月29至30日,由《當代金融家》全媒體集團、鴻儒金融教育基金、螞蟻金服主辦的2018年(第七屆)中國中小銀行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論壇圍繞新時代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與風險防控展開,來自監管層、股份制銀行、國内城商行、農商行代表及相關機構領約300位專業人士出席峰會。

構築靈活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

在演講中指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漸遞進的旅程,靈活能力中心的打造如同建設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在銀行數字化之旅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他解釋道,“靈活能力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管理效率,以及服務終端、前台創新的問題,可助力銀行不斷快速響應、探索、挖掘、引領使用者的需求,提升使用者體驗,降低服務成本,在全面數字化時代領先行業。”

曾經,金融行業由于對可靠性和風險管理的要求高于一般行業,而背景修改的成本和風險較⾼,是以驅使他們會盡量選擇保持背景系統穩定性的IT建設模式,把大量的業務邏輯(業務能力)直接部署在前台系統中,形成厚重的前台系統。這樣便形成業務聯系彼此割裂的狀态,并未能很好地支撐前台快速創新響應使用者的需求,降低了使用者體驗。

随着IT技術的不斷發展,曾經微服務、DevOps等技術也給出了技術上實作靈活能力的“銀彈”。但局部的方案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全行級靈活問題,銀行的業務部門、研發中心、資料運維中心各自都是拿着拼圖的一部分尋找方向。

峰會上,螞蟻金服結合自己的實踐,從自身的實踐總結出覆寫技術、資料、業務多個次元的靈活能力中心,與廣大銀行業夥伴共享,以助力各家銀行機構打造自身的“數字化作業系統”。

據介紹,數字化時代靈活能力中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靈活技術中心:把分布式架構體系涉及到的研發、測試、治理、運維、風險形成完整的支援全行應用的技術平台。除此之外還有三地五中心的災備架構、免疫架構、防禦資金安全和不斷地、主動地發現故障等。這些技術能力展現螞蟻技術靈活中心不斷追求的在分布式架構下的靈活與自愈能力,将“不确定性變為确定性”。
  • 靈活智能中心:把資料智能計算、資料研發、資料資産有機組合形成全行統一資料平台和金融智能應用,例如針對全行風險八大領域,建構全行級風險平台,實作風險管理統一化、風險技術平台化、風險資料規劃化。
  • 靈活業務中心:沉澱分布式架構下元件化、服務化的業務核心能力,向上提供平台化領域服務、開放式的程式設計接口來幫助快速建構存貸彙、互金等各類業務産品;同時封裝了金融級分布式架構中的技術複雜性,降低分布式轉型的學習曲線,提升分布式轉型速度。
構築靈活能力中心,打造下一代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縱觀銀行數字化發展曆程,數字化1.0從移動端開始,着力于改善客戶連接配接,提升業務觸達能力。而劉偉光分析道,到數字化2.0時代,銀行等企業機構重點在于通過分布式架構,獲得數字化原生企業的标準技術棧能力,來建立與數字化原生企業相對标的三大核心競争力:技術靈活能力、資料智能驅動能力、業務靈活能力,打造面向下一代數字化轉型的數字銀行“作業系統”。

基于這些能力,銀行可在未來的數字化3.0時代,建設多方位的生态合作新型銀行模式:對内進行業務場景接入,對外通過API Bank向企業開放、建設基于API的應用生态市場模式,建構基于金融元件化作業系統的開放生态銀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