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道光是一個節儉到摳門的皇帝,為了省錢,他不惜穿着打更新檔的龍袍上朝,為了省錢,他不惜屢次降低妃子的位分,就是為了減少她們的俸祿。這樣一個皇帝,對銀兩是非常敏感的。是以道光二十三年,當他收到一封揭發庫丁偷盜國庫銀兩的奏折時,便立馬下令徹查。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清朝的銀兩,主要存放在三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内庫,放的是皇帝的私房錢,數量并不多。加上皇帝整天待在宮裡,吃穿不愁,有人伺候,是以這部分錢是很少用到的。

第二個地方就是内務府銀庫,與其說這裡是“銀庫”,倒不如說這裡是倉庫,因為主要存放各種珍貴古董、字畫之類的。當然也會放少量銀兩,這部分的銀兩,就主要用來支付皇帝的賞賜。

至于第三個,就是我們熟悉的戶部銀庫了。戶部等于是國家的财政部,掌管着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是以這裡實際上,就是大清真正的國庫。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國庫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守衛十分嚴密。光是在庫丁的選拔上,就得萬分小心。雖然到了道光時期,清朝早已啟用了不少漢臣,但他們始終對漢人不放心。是以凡是戶部銀庫庫丁,都必須從滿人中挑選。而且就算選中,也隻有三年任期,不過待遇十分優厚。

但人都有貪念,即使選的都是滿人,也很難保證,他們不會監守自盜。于是,朝廷又想出一招,就是庫丁必須赤身進出。隻要是有人要進入國庫,不管什麼天氣,什麼情況下,都必須将衣物除幹淨,一絲不挂才能進入。當他們出來的時候,還必須原地跳幾下,然後大喊“出庫”。經檢查完全沒問題後,才可以穿上衣服離開。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由此可見,大清對于國庫的保護是非常嚴謹的,既然如此,為何還會發生國庫失竊案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叫張誠保的庫丁。

張誠保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将全國各地的稅賦銀兩,進行稱重後入庫。他有一個哥哥叫張亨智,想要用錢為兒子捐個官做,就找張誠保幫忙。于是張誠保就利用職務之便,謊報了部分銀兩數目,打算偷偷帶回家給哥哥。

沒想到這件事被别的庫丁發現,大家一擁而上,将銀兩搶走一部分。張誠保把剩餘的交給哥哥,張亨智拿回家的時候,又被自家銀号的管事發現。管事想分一些油水,卻被張亨智拒絕,管事一氣之下,就将此事上告給了官府。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史料記載:“道光二十三年,庫吏分銀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複蔽,達于天庭……”管事根本想不到,因為他一時的舉動,卻牽連出清朝曆史上最大的國庫被盜案。道光收到揭發奏折後,立馬派人對國庫賬目進行徹查。

銀庫的銀兩一般是一千兩裝一袋,當官員随手碰到其中一袋時,就感覺很不對勁,于是打開來看。這一打開竟然發現,原本一千兩的雪花紋銀,全部變成了用白布包裹的木頭。

經過仔細盤查,國庫本應存有1200萬兩白銀,結果隻剩下290萬兩。也就是說,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相當于當時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道光如此省吃儉用,結果國庫還出現這麼大的虧空,讓他既心痛又震怒,于是命定郡王戴铨全面調查。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經過戴铨調查得知,原來這憑空消失的九百多萬兩,并非一人所為,而是庫丁長期作案導緻。但是前面都已經說了,國庫的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他們為何還能盜出這麼多銀兩呢?

在《清代野記》中就有記載:“聞之此中高手,每次能夾江西圓錠十枚,則百金矣。庫門前一矢地有小屋一間,乃庫兵脫衣卸贓之地,四圍以木栅護之,防人近窗窺伺。”

就是說這些偷銀兩的庫丁,從小就要訓練一門絕技,便是“肛門納銀”。這些從小就立志成為庫丁的人,他們先要将抹了油的雞蛋塞入肛門,能進出自如後,就改為鴨蛋或鵝蛋,直到最後變成與銀兩差不多大的鐵蛋。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慢慢增加塞入的數量,保證可以偷運的銀兩越來越多。

大清國庫守衛嚴密,庫丁也赤身進出,為什麼還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

這些人最終有的如願成為庫丁,他們便能憑借這一絕技,悄悄從國庫中運出銀兩。庫丁的任期是三年,等三年結束後,他們偷運的銀兩,已經足夠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當然這些伎倆,有時候也瞞不過銀庫司員、查庫禦史等人,不過可以撈油水,他們也不會去舉報,反而會與庫丁狼狽為奸,幫助他們偷運。

道光得知真相後,将這些偷盜國庫的庫丁全部斬首,家人全部流放。同時徹查銀庫司員、查庫禦史等人,将有罪的全部查辦。這場轟動一時的清朝最大國庫失竊案,才終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