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朋友聊天,聊得我大學剛到學校的時候說話很不标準都是家鄉話,别人聽不懂我說的内容,後面為什麼改變口音,還有怎麼改變的呢?
錯覺
首先解釋下剛到大學的時候怎麼滿嘴的家鄉話,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我們對事物的一些認知,有些僅僅是錯覺
别人聽我說話,覺得是家鄉話,聽不懂。我自己則覺得我說的是國語,隻不過後面被大家多次提醒才知道自己說的不是國語。
沒讀大學前,在家裡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都聽得懂電視裡面的人在說什麼,和周圍的小夥伴聊天大家都聽得懂對方的話,還有高中老師同學都覺得我們這邊的話和國語差不多(北方人),就以為自己說的是國語了。
自己能聽得懂新聞聯播是因為播音員的國語标準,沒有口音,是以全國人民都能聽懂,而自己的話隻有本地人才能聽懂。 錯認為自己聽得懂對方,對方就一定聽得懂自己了。
有個好笑的事,學院的輔導員國語也是非常标準的那種,我就問輔導員是不是安徽的... 輔導員說自己是湖南的,我說:“我感覺我們兩說話差不多啊”,然後同學說:“你們說話差的太遠了”。感覺自己挺傻的。
和國語标準的人對話,錯認為自己的國語也很标準...
回答
後面為什麼改變說國語,比較大家要一起交流,不說國語同學聽不懂就不理自己,尤其是女生;同學的多次提醒,這樣說話顯得土裡土氣的,泡不到妹子,要說國語啊。 其實就是環境改變的,環境讓我知道我說的家鄉話雖然自己覺得是國語,但是别人聽不懂。
怎麼改變的呢,北方人改變一下音調就好了,剛開始說起來有點不習慣,現在就習慣了..
結尾
我覺得說話的錯覺,可能和團隊的錯覺很相似,有時團隊的成果自己未必占多大成分,但是自己卻覺得自己有很大功勞。
國語都說别人說的标準,和别人聊天能互相溝通,就以為自己說的很标準就是錯覺。